林业碳汇市场需求响应政策组合效应研究*

2021-06-01 10:50张益玉祁慧博徐秀英龙飞
林业经济问题 2021年3期
关键词:碳汇林业节点

张益玉,祁慧博,徐秀英,龙飞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杭州 311300)

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市场机制减缓气候变化以来,中国在落实碳减排承诺和构建市场导向的减排创新体系探索中稳步前进[1]。从2013年开始,中国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省(市)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控排对象为石化、化工、建材等8个行业中年综合能耗1万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简称控排企业)[2],截至2019年底,已有控排企业约2600家。林业碳汇市场是作为运用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的先行探索模式,而且林业碳汇已被纳入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机制中,且林业CCER项目与其他CCER项目相比还具有独特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故林业碳汇有望在政策红利下释放出潜力。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需形成对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并通过交易价格体现林业碳汇的市场价值[4]。从宏观层面来讲,对于林业碳汇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资源、环境与经济耦合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林业碳汇项目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从而得出林业碳汇需求量[5-6],或通过行业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减排成本来侧面反映林业碳汇需求[7];也有学者通过对林业碳汇市场机制研究指出提高林业碳汇需求所面临的制度保障和相关技术问题[8]。从微观层面来讲,林业碳汇需求主体存在的阻碍因素与竞争压力是研究重点,尤其在总量控制与交易(C&T)背景下,作为碳汇需求主体之一的控排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林业碳汇做出迅速且灵活的需求响应,企业根据其发展阶段、经营特性以及投入产出,结合林业碳汇的项目履约机制与价格水平等作出相应减排方式的选择[9-10]。此外,企业减排的响应还深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例如初始配额、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成本、环境政策和公众环境意识等[11-13]。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与企业内部响应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中,林业碳汇市场包括财政、市场、社会、技术等领域政策众多,而这些政策在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是否具有协同效应,能否实现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所指出的“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这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受不同政策组合的影响,其过程与电力行业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14]有相似之处,在此是指控排企业根据碳配额、碳价、CCER抵消比例而做出绿色改进、配额交易或购买CCER等决策,达到C&T背景下企业碳资源配置的最优,学界采用上述“自上而下”的视角,研究不同市场政策对控排企业行为的影响所得出的成果已较为丰硕[12,15-16]。而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基于需求响应的林业碳汇市场需要匹配怎样的政策组合,如何将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决策所面临的复杂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中,综合反映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对控排企业内部环境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为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响应,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研究方法也有待突破。基于此,在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机理分析框架下,研究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下的需求响应以及基于需求响应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调整,模拟分析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效应,并提出完善和协调相关政策以提升林业碳汇需求、发展林业碳汇市场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加快企业低碳转型升级,实现林业生态服务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数据与方法

1.1 理论分析

在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中,对于政府而言,因受国际气候谈判和国内环境资源管理的影响,政府对低碳环保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具体可表现为直接补贴及专项基金[17]、信贷优惠及税收减免[18]等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对于控排企业而言,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与市场中初始配额分配、CCER总量、林业碳汇价格[19]、抵消机制等因素密不可分;此外,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购买意愿还受到社会环保意识[20]与供应链上下游对绿色环保标准的要求或偏好[21],即控排企业受社会因素影响;同时,企业自身的技术效率特别是通过技术减排的经济可行性与空间成为企业对林业碳汇需求的替代选择,因此控排企业还受技术研发的人才储备[22]、研发的难度与成本[23-24]等技术因素影响。

1.1.1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作为理论依据,认为组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及内在要素下,其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与方法。即:企业的管理实践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的变化而变动,针对不同的具体情景寻求适应的管理方案。根据权变理论的思想,控排企业亦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子系统[25]。当企业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时,需要实时掌握市场动态来发现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决策。因此,企业会根据林业碳汇市场政策而做出不同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利用权变理论的思想可对企业环境的市场政策进行一个归类,但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行为进一步地探讨,而信息经济学中的需要与动机理论[26]可以检视以上市场政策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的影响。

1.1.2 需要与动机理论

需要与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均是需要引起的,当需要促使人采取某一行动并指向一定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同时,人的行为不仅受内部需要的驱动,还受外部诱因的刺激拉动。即:内部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与外部刺激结合产生相应行为,行为则响应目标。结合所探讨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需求问题,林业市场政策可理解为影响企业对林业碳汇需求的外部环境诱因,相关的市场政策作为诱因刺激企业内部需要,而企业内需势必通过信息理解到产生动机并做出决策,而何种市场政策组合是最优的,则取决于控排企业对于林业碳汇的响应是否最积极,为了便于研究将其简化为是否达到林业碳汇市场需求最大化的目标,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政策作为外部刺激本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3 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机理

基于权变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构建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机理图(图1)。现实中控排企业在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影响下的需求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网络,横向维度是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构成了控排企业需求决策不同的影响因素;纵向维度则是将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过程以市场政策作为在制度中设计的刺激因素,传导到企业对林业碳汇市场的信息理解,并最终通过林业碳汇市场价格制定、风险分担以及购买意愿等来表现企业需求响应。进一步地,将企业需求响应反馈于市场使市场政策做出及时调整,则又能产生新的需求。

图 1 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机理

1.2 研究方法

从理论分析框架可以看出,传统计量经济模型难以刻画林业碳汇市场需求响应中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描述控排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市场政策之间互为前提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而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在研究此类复杂系统网络结构问题中具有优势。贝叶斯网络是一种使用概率统计对复杂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推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对网络结构进行参数学习,降低参数的主观性。

贝叶斯网络是一个有向无环图,由有向边或箭头构建节点之间的联系,如节点X以有向边连接Y节点,表示X对Y有直接的影响,称X是Y的父节点。P[Xi∣Parents(Xi)]用于量化表示父节点对子节点的影响,用公式表示节点变量的全联合概率分布[P(x1,x2,……,xn)]为[27-28]:

式中Xi是第i个随机变量;Parents(Xi)是Xi的父节点。

式⑴表明每个条目都可通过联合概率表现为贝叶斯网络条件概率表中适当元素的乘积,以此可根据贝叶斯法则得出给定某变量取值情况下相关变量的条件概率分布[P(X∣D)],利用联合概率分布求得相关节点变量的边缘概率分布。

1.3 变量选取

贝叶斯网络中的节点既是输入节点又是输出节点,因此可进行双向推理,既可由作为原因的父节点推理作为结果的子节点概率,也可以由作为结果的子节点推理到作为原因的父节点发生的概率。根据现有变量与研究文献,由不同市场政策、信息理解和需求响应构成节点对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机理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建模,共有26个节点,61条有向链接(图2):个体特征层(P)的节点包括被调查者的学历(P1)、职业(P2)、部门(P3)、行业(P4),变量赋值如表1所示;企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即市场政策层(X)的节点包括政府对于林业碳汇的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X1)[17]、税收减免与贷款优惠政策(X2)[18]、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性(X3)、CCER的价格(X4)[19]、CCER的价格波动(X5)、社会环保意识(X6)[20]、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X7)[21]、媒体对减排的宣传力度(X8)、技术减排人才(X9)[22]与能源结构带来的减排难度(X10)[23]以及技术减排成本(X11)[24],这些变量与现有政策环境的规制以及引导息息相关,分别以1~5表示“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企业内部对于外部政策的信息理解(M)主要从企业对于林业碳汇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M1)、林业碳汇能降低减排成本(M2)、林业碳汇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M3)、林业碳汇能提高企业形象(M4)以及林业碳汇能促进减排新规划(M5)这5个方面体现,分别以1~5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企业在外部环境政策与内部信息理解下对林业碳汇做出相关需求响应,具体做出对于林业碳汇的定价主体(D1)、林业碳汇的风险主体(D2)、林业CCER在CCER中的比例(D3)的偏好响应,具体赋值如表1所示;再进一步直接表现为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意愿(D)。

图 2 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机理的贝叶斯网络结构

表1 变量说明

模型先以“自上而下”的角度研究在现有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下控排企业的需求响应,即企业在外部政策环境(X层)的作用下产生对政策的信息理解(M层)到最终生成企业对碳汇的需求响应(D层);再进一步“自下而上”分析控排企业在特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D),即特定需求情境下各节点层的概率变化,进而比较得出政策组合效应。

1.4 数据处理

在贝叶斯网络中,最上层(P层)反映控排企业被调查者个体特征分布,为最初父节点。其下层(X层)刺激因素采用不同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为代理变量,既是个体特征的子节点,也是信息理解(M层)的父节点,而信息理解又成为需求响应(D层)的父节点,即特定节点既是上一层的子节点也是下一层的父节点。结合调查数据计算各变量取值及概率分布,由此对父节点进行初始定义。其中,只有P层本身是最纯粹的父节点,其只有子节点,而X层与M层是既为父节点又为子节点,因此其下的节点要根据条件概率算法得出条件概率值,用来表示连接节点之间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找出网络中对控排企业的碳汇需求有关键作用的节点,分析网络内部层级关系以得出基于需求响应的新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及其调整方向,采用逆向推理得出设定情景下贝叶斯网络结构中各个节点的概率分布。结合调研实际,设计3种不同程度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情景(表2)。这3种情景分别对应目标节点变化而引起相关节点条件概率的分布,着重比较不同情景下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模型中关键节点的联动变化,具体通过比较分层节点的各个节点状态的相对概率变动幅度,得出各节点在同一个系统下对于情景变化的敏感性与变化趋势,进一步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系统性、组合性的政策作出更好的调整。

表2 3种不同程度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情景

1.5 数据来源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截至2019年发展了将近300家控排企业开户交易,不仅逐步发展起服务于碳排放管理的市场,而且负责牵头承担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任务。因此,上海试点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上海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势必对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建设以及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效应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首先,综合考虑行业控排企业数量、交易量、交易活跃度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选择电力、钢铁、化工这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然后从这3个行业中各随机抽取8家控排企业对其中的关键信息人进行结构化访谈;最后,再从每家控排企业选取6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共收回调查问卷451份,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8.67%。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业碳汇需求不足,未达到政策预期效果

表3 贝叶斯网络的初始概率分布/%

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下控排企业的需求响应的网络初始状态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主要是企业管理者且集中于能源部门(P3=2),他们在调查期的市场政策环境下对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总体偏低,愿意购买林业碳汇(D=4)的比例只占32%,间接说明现有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尚未达到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的有效刺激,即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施力过程的精准性还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2.2 相关财政补贴、消费环境对碳汇需求影响较大,而CCER价格政策的影响不大

从3种情景下市场政策层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P(X∣D)](表4)可以看出,围绕林业碳汇市场的财政政策对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具有较为明显的激励效应,从情景1到情景2再到情景3,随着控排企业需求响应的增强,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贷款优惠和税收减免两个节点状态的概率分布集中趋势不断向“高”(X1=4、X2=4)状态转移。具体变动为: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的节点状态的“高”值从50%上升到68%,贷款优惠与税收减免从49%上升到66%。说明对控排企业的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以及贷款优惠与税收减免对于林业碳汇需求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进一步观察,相关节点概率只向“高”位转移,并没有向“非常高”的状态转移,“非常高”的条件概率不升反降。这说明一味地提高“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或扩大“贷款优惠与税收减免”范围并不能带来绝对积极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这与“一味提高政策补贴并不能带来企业持续的减排效果而需寻求最优边界”[17]和“税收优惠可以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但作用有限,可能与税收优惠具有激励作用而不具有约束作用有关”[18]的观点相一致。由此说明如果政策目标旨在提升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在政策还未到达最优激励边界下则应进一步增加对控排企业的直接补贴与专项基金,辅之以扩大贷款优惠与税收减免范围,以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表4 不同情景下市场政策层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

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政策而言,对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作用较小,这可归因于林业碳汇CCER抵消比例受限;另外,与一般理解有所不同,增加林业碳汇市场价格波动则有助于提升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市场的需求响应,从情景1到情景3,控排企业所认为林业碳汇市场价格波动剧烈(X5=4),比例由84%提升至91%,这一方面是由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已不仅是履约,还有林业碳汇投资以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作用。因此,已有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并不完善,抵消机制仍不健全、价格机制尚未理顺,金融产品属性设计存在改进空间,这些或将成为今后林业碳汇市场建设的重点。

其他政策与控排企业所处的社会消费环境及自身技术条件更为密切,其中作为林业碳汇的替代品,技术减排成本间接决定了其对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强度,例如,有学者提出具有相对宽松的减排技术的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的活跃度并不高,企业在技术减排的潜力不足、短期减排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会考虑结合以市场交易为导向的减排措施[29]。创新技术补贴在某种程度对林业碳汇需求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其背后还有包括技术减排人才与企业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此外,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响应随着消费者的环保意识(X6=4,从情景1的52%增至情景3的68%)及媒体对低碳行为的宣传(X8=4,从情景1的39%增至情景3的54%)的增强而提升。但政策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偏好和企业能源结构改善对于间接提升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相比而言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还可能因存在行业间产品、技术难度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削弱其他政策效应。因此,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设计中需考虑不同行业被纳入统一碳市场的差异化进程。

2.3 企业对林业碳汇的投资潜力、可控的减排成本的信息理解更为积极

表5 不同情景下信息理解层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

控排企业在接收到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系统调整的信息之后,对林业碳汇相关的信息理解的概率分布也发生变化,由此也能间接测度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的精准性,为提升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响应奠定基础。在这3种情景下,相比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组合调整,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的信息理解的概率变动随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程度的不同而更加明显。在林业碳汇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控排企业的信息理解在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作用于其需求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要求其在“林业碳汇能增加投资机会”“林业碳汇能降低减排成本”这两项信息理解上更积极或正向程度增强。

投资、成本等经济信息的理解对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响应的影响是重中之重,这从控排企业“比较认可”林业碳汇能增投资机会(M3=4)和减低减排成本(M2=4)的结果中可见一斑,以上两项的概率分别提升33%和29%(表5),使得原本控排企业的信息理解概率分布更向此集中。这与纯粹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作为刺激因素而对企业需求响应影响有限有所不同,说明现行的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与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市场信息理解相对“脱钩”,政策的扭曲还需在形成碳定价基础和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随着碳市场发展而不断矫正;同时也说明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响应直接取决于其对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理解,这需要注重政策设计中将林业碳汇的经济效益也传导给控排企业,真正发挥出林业碳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要提升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响应,在企业对获得政策支持、提升社会形象以及发展低碳新规划等信息的理解方面也偏向具有更高认可度,但这些并未像对林业碳汇市场本身信息的理解那样作用显著,还需要企业在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结合其市场定位和发展阶段逐步拓展和深入。

2.4 企业倾向由市场定价为主、风险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且有更高比例的林业碳汇市场

表6 不同情景下需求响应层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表/%

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响应不仅包含林业碳汇购买意愿,还包含其对于林业碳汇定价主体、交易风险分摊以及林业碳汇CCER占CCER的比例等需求期望。由信息理解影响需求期望最终才形成购买意愿。模拟结果显示(表6),随着企业林业碳汇购买意愿的加强,需求期望概率分布变动幅度明显:林业碳汇占CCER的比例期望提升,所占比例在5%~10%(D3=2)的概率由47%升至63%;林业碳汇交易风险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D2=3)的概率由73%上升到83%;林业碳汇价格由市场决定(D1=1)和由市场决定为主、政府为辅(D1=3)的概率分别由40%升至43%,26%升至30%。不难看出,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需求的积极响应更倾向于在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中形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企业对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政策成效不一,其中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对财政补贴政策、积极的消费环境引导政策以及减排技术扶持政策的响应最为积极,但技术补贴政策在与其他政策组合施力中存在一定的负向牵掣且现行的CCER的价格机制对刺激林业碳汇需求效果甚微。企业对林业碳汇市场政策的信息理解与需求响应存在偏差,对林业碳汇市场未来的投资潜力、减排成本等信息理解较为积极但对企业社会形象、低碳创新规划等信息理解的接收程度还相对较低,这使得消费领域的低碳促进和生产领域的技术支持等间接政策与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响应之间“脱钩”。林业碳汇需求响应是包含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市场机制设计期望到购买意愿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偏好风险分摊、林业碳汇比例提高且市场能挥发更大主动性的林业碳汇市场。

3.2 建议

首先,在财政补贴、市场交易、消费环境、技术扶持等政策成效不一的市场环境下,应注重政策组合和施力过程中的协调性,进一步巩固对碳汇需求发挥积极作用的碳汇补贴政策,并针对成效不足的市场交易政策(尤其是碳汇的价格引导政策)进行改革。所以,政府应聚焦于主要矛盾即提升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响应,从企业需求方出发,面对相互牵制的政策应把握好政策力度,如明确的区分技术补贴与碳汇补贴政策,做到不同的主体不同力度的政策指引,尤其是面临减排技术更新难、成本大的企业,更要强化碳汇减排政策的支持,使其能更好的支持减排。

林业碳汇市场政策之间不仅具有关联性,还具有传导性,即存在政策执行中的信息衰减乃至成效扭曲。因此,政策实践中应不断评估效果,不仅要关注企业最终的林业碳汇需求即购买意愿、购买数量,而且要了解企业对于政策信息理解有无偏差,即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深入研判企业从成本、收益和产品竞争力等多重视角理解与期望的林业碳汇市场环境,设计政策组合应与激励相容,既能还原林业碳汇市场价值,又能服务于企业低碳创新。

林业碳汇市场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鉴于林业碳汇本身所具有特殊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相比碳市场,林业碳汇市场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市场的自主性有待提升。因此,政府应将职能集中在制定林业碳汇市场运行规则建设上,尝试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待市场进一步完善后再让市场发挥对林业碳汇价格机制等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深刻理解在促进企业低碳转型中消费市场升级和要素市场培育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将重心放在减排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企业减排的监管上,促进企业成为林业碳汇市场的主体之一,发挥其更大的自主性。

猜你喜欢
碳汇林业节点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land produces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ntidiabetic drug action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