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1 07:16司毅龙曹亚中周阳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司毅龙,曹亚中,周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003)

脑卒中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老年人为该病主要发病群体,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1]。脑卒中发病急,危害性较大,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随着病情加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关键是重建步行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2]。脑卒中后积极的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显示,在此基础上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好[3]。本研究探讨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希望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卒中偏瘫;②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认知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②对治疗方法不耐受;③在治疗期间参与其他临床研究;④发病时间>72 h;⑤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5~72岁,平均(65.3±1.4)岁,病程5~30 d,平均(12.5±2.3)d;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5~72岁,平均(65.1±1.5)岁,病程5~30 d,平均(12.4±2.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1)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卧床期干预:适当摆放患肢体位,对患肢进行被动训练,健肢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其他运动包括床上平移、翻身及握手等。②离床期干预:进行体位转移训练,若坐位时间可维持30 min以上,对患者进行立位训练,站稳后进一步进行步行训练等。下床时,移动至健侧床边,健侧下肢插至患侧下肢下,带动患侧下肢一起转移至床下,同时健手支撑躯干坐起。在床边坐稳,反复进行站立、坐下、站立体位交替训练。如果上肢痉挛,将上肢各关节打开,进行上肢康复训练。进行静态平衡训练与平衡杆内步行训练,步行时对骨盆转移和下肢姿势进行控制与指导。由平地走路向上下楼梯训练过渡,下楼梯时先下患侧,上楼梯时先上健侧,每天训练1次,每次45 min,连续训练30 d。另外,对患者进行如厕、更衣、进食、刷牙、拧毛巾等日常活动辅助指导,配合技巧性手工训练,提高精细运动能力和治疗趣味性。(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型号AM800型)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原理、使用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集中注意力,配合治疗师。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酒精擦拭患侧下肢,于胫骨前肌表面贴电极片。选择方波自动模式,设置好波宽与频率,刺激时间控制在5 s左右,每隔15 s进行1次刺激。选择自动触发方式进行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患者正对屏幕肌电信号,指令发出后,主动收缩相关肌群。若阀值小于设定值,再次给予电刺激,增强靶肌肉收缩。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接受6次治疗,共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1)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法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下肢功能总分为34分,主要包括反射活动、协同运动、协调能力等[4-5]。(2)两组神经功能。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NIHSS分数越低,ESS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好[6]。

2 结果

2.1 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下肢总分均较前提高(P<0.05),观察组下肢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总分对比分)

2.2 神经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ESS、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量组ESS评分均提高,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对比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脑缺氧现象,中枢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影响脑部正常功能。虽然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组织受损,但仍会有少量神经活动,可向下肢发送非随意运动信号[7]。对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检测其微弱的自发性神经冲动,放大信号后能够刺激肌肉。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加强中枢向机体发放的冲动信号,有利于临床症状恢复,可避免肌肉挛缩[8]。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影响大脑中枢功能。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瘫痪肌肉控制作用明显,并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希望提高治疗效果。脑卒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仍会伴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特别是运动功能,使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因此,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步行能力的提升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9]。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为大脑功能重组与可塑性理论。内在性恢复与适应性恢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过程,患侧神经内在性修复,健侧适应性恢复。以上两个过程均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可同时存在。以上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中,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下肢总分均较前提高,观察组下肢总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表明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利于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