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摄像头黑色产业链令人心惊

2021-05-31 03:08林子涵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摄像头犯罪监管

网络摄像头在为线上“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网络犯罪带来可乘之机。近日,有不法分子破解大量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摄像头,售卖拍摄内容,给人们隐私安全带来威胁。

偷窥事件敲响警钟

南京的李先生日前为参加公司的线上视频会议,购买了一个网络摄像头,但使用后不久,他收到一封英文邮件,发件人称他的摄像头已被破解,录下了他近期在电脑前的一举一动;如果不想让视频流传到网上,他必须向某账户立即支付一定数额的比特币。“虽然一看就知道是诈骗,但我对网络摄像头也不那么放心了,每次开会使用完都要把它翻转到一旁。”

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结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巫某某通过一款App控制了全球18万个摄像头,场所涉及众多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客户”可以在该App上付费注册会员,观看、保存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该案中,巫某某用网购的黑客软件窃取某品牌网络摄像头的用户数据库,并通过社交媒体找技术人员开发违法App,其黑色产业链令人心驚。

移动互联网时代,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多种场景需要网络摄像头参与,交通监管、智慧安防离不开网络摄像头辅助,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普及应用,更使网络摄像头逐渐成为生活“标配”。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家庭安全/监控设备销售额接近6亿美元,出货量为817万台,同比增长24.9%。

然而,智能化的网络摄像头也可能出现安全风险。有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产品的技术漏洞破解大量摄像头IP地址,高价售卖破解软件与“偷窥套餐”;也有违法商家未经用户允许远程操纵摄像头“直播”,公然监视他人生活,给公民隐私带来巨大威胁。隐私保护已成为网络摄像头行业迫切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

安全漏洞亟待弥补

专家指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有法可依。《民法典》对隐私权的定义和保护作出清晰规定,《网络安全法》也对网络产品、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在相关案件中,利用黑客手段破解网络摄像头IP并贩卖内容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条款。

当前网络摄像头隐私泄露监管的难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网络摄像头破解技术日趋隐蔽化、专业化,二是网络摄像头隐私泄露犯罪组织逐渐产业化、链条化。前者是新型网络隐私犯罪的源头,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更新迭代的技术开发破解工具,攻破厂商设置的安全防线,对侦查工作提出挑战。而犯罪行为的产业化和链条化不仅扩大了犯罪主体和地域范围,还扩展了犯罪场景,这也大大提高了监管难度。

专家指出,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从生产环节强化监管,要求生产厂家在代码防护、身份鉴别、弱口令校验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避免非法破解事件。企业也应当完善设计,不断更新摄像头安全防护程序,指导用户加固安全措施。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4.30林子涵/文)

猜你喜欢
摄像头犯罪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Televisions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环境犯罪的崛起
一种电脑专用摄像头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
监管交通
无法开启摄像头的解决方案
购买摄像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