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60年历程、影响扫描概述

2021-05-31 20:05韦晓云黄格格吴然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述

韦晓云 黄格格 吴然

【摘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57年,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在我国外语学术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聚焦该刊60多年的发展史,以不同主编的执编期为视角,多角度梳理刊文样态、办刊思想及理念,旨在呈现该刊传承、发展、创新的历程、特色和对外语学科及学界的影响,以期对学术期刊发展史以及该刊对学界的影响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综述;外语界发展

【作者简介】韦晓云(1998.12.19-),女,回族,云南蒙自人,齐齐哈尔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黄格格,吴然,齐齐哈尔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1世纪数字人文视域下外语教学与研究脉络可视化分析”(项目编号:202010232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我国外语界著名学者王佐良、林学洪、许国璋及王克非教授曾先后担任《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刊成为我国外语界、语言学界著名学刊,直接见证和推送了我国外语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该刊已经成为外语学科领域的旗舰刊物,其发展动态折射出并影响着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不同主编的执编期为视角,从主题特色、所发文章对外语界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刊文样态,以呈现期刊发展历程和对外语学科及学界的影响,为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阶段化特征

本研究将以各主编的执编期作为一个分区(参见图1),基于每个分区的时间段和期数,分别从发文的五个时间段筛选出最高被引文献为代表进行详细论述。

王佐良先生把刊物定位在高学术起点上,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确立了很高的学术水准。书刊评介这一栏目将国外书籍引入,为国内外语界的发展打开广阔视野,数量少、质量高就要求编辑敏锐判断,通过所选书目的影响推送学术繁荣。

第一,外语教学聚焦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与培养。王佐良先生也提到口语教学是培养口笔兼能外语人才的重要性。《评中国学生英语典型错误分析》中首次提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汉语化英语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措施。

第二,语言学理论仅对“词汇”层面的理论研究。如,《语义研究的一些问题》《论英语名词转成动词及其作用》。

第三,随着中国的发展对外活动日益增加,国内强调对口译工作者的培养。《苏联的翻译事业》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苏联翻译事业的发展,为国内学界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自《毛泽东英译本》出现后,译本的评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第四,书评专栏已成特色,国外新书介绍之多,评价之中肯,侧面折射出国内外语界发展的迅猛之势。

林学洪执编期:1977(No.01)-1983(No.04)

林学洪先生学识渊博,并对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有所把握。自复刊后,受国外研究理论导向,国内开始从语言学的视角指导语言教学。

第一,外语教学方面主要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许国璋先生在《论外语教学的方针与任务》中提出,从过去以培养翻译干部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为培养各行各业掌握外语的人才。

第二,新兴引进的语言学理论及边缘学科开始受国内学者的关注,如,《主位和述位》引进了Halliday提出的可对话语进行语义切分的理论,对语言运用和语言教学均有实际意义。三年后,徐盛恒发表《再论主位和述位》继续加深探讨。

第三,王佐良对我国近代翻译界的两个前驱严复和林纾及其翻译理论重新评价。《圣经的新译本与关于翻译的新概念》以三个译本讨论了奈达的翻译理论。

第四,评介书刊通过对英语语法的讨论,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提供指导。语言学方面,如《评符号学的诸方面》《评纽迈耶语言学中的政治》的评介,此类文章介绍了当时兴起的语言学相关理论。

许国璋执编期:1984(No.01)-1995(No.01)

许先生继任主编之后,在期刊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把刊物的质量视为生命,亲自为刊物撰稿点评。他所写的 “编者的话”既关心学者动向,又关注学术发展。

第一,外语教学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进行改革。文化教学研究处于发展初期。

第二,语言学研究趋势是语法化研究。象似性(iconicity)是当时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热门话题,对认知语言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批评语言学述评》中详细介绍了批评语言学的哲学、语言学基础及作者对此理论在语言学界地位的评论。

第三,《论翻译的转换单位》中提出以小句作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并论证了其作为转换单位的方便。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 得出译文和原文虽不能绝对等值但可以起到相同效果的结论。

第四,书刊评介的书籍聚焦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思维空间述介》提到思维空间理论对其他研究的启示和为研究自然语言意义提供的新视野。《现代西方语言学的述评和试用——评陈平现代语言学研究》评价了现代西方各语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王福祥执编期:1995(No.02)-1999(No.04)

王福祥教授認为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言而有据,即收集大量的材料后进行论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影响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也使期刊工作开展更加严谨。

第一,外语教学的研究主要为语言学习、学习策略、风格、听力、口语、写作;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自从Halliday于1985年第一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以来,语言学界发表了大量论文,涉及语法隐喻、语言发展、语域和语类的关系。此外,批评语言学述评,关联理论,语用学,话语基调,二语习得研究也备受关注。

第三,英汉翻译的研究采用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如:《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第四,书刊评介也紧随语言学的研究趋势。如:《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隐喻与认知评介》。

王克非执编期:2000(No.01)-至今

在王克非教授带领下,期刊一方面继承传统,团结学术先进和青年才俊,另一方面推动学界争鸣。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让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数字人文背景下依托AI的发展,是外语教育甚至语言研究的大转向。

第一,基于新时代背景,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愈加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以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变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强调自主学习。

第二,语言学方面聚焦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受到广泛运用。如,《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关于“语法隐喻”——《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和特点》,《论隐喻的运作机制》、“系统功能语言学”——《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第三,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较突出的是讨论了翻译中隐和显所涉及的翻译之共性等。

第四,书刊评介文献的被引次数与前三十年相比明显增加,语言学领域书籍占比最大,如:语料库语言学、音系学、词汇学。《中国翻译通史》的评介结合中国翻译史研究初步探讨西方新研究方法在翻译史研究中的应用。

三、结语

一本好的学刊,不仅需要关注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更要从在国家层面出发,让期刊不仅具有探索学术的深度,更有关心学界、扶持后辈的温度。丈量这些尺度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受编辑团队影响,这就需要主编们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因此,我国外语学界的发展需要学者高质量的产出,编辑高水平的指导和学术期刊高格局的导向三驾马车共同努力推动。

参考文献:

[1]本刊讯.《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刊60周年纪念会暨第六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论坛隆重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 (4):512-513.

[2]胡文仲.怀念与希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办50周年感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247-248.

[3]贾冠杰.中国英语再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3):8-13,77.

[4]许国璋.论外语教学的方针与任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 (2):6-15.

[5]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1-9.

[6]王佐良.Two Early Translators Reconsidered[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1(1):1-12.

[7]陳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1-27,80.

[8]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32-37+80.

[9]Eugene A.Nid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2):9-15.

[10]王勤学.《思维空间》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68-72.

[11]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83-90,160.

[12]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303-307.

[13]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451-455,481.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