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
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思维,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技巧与能力。美术创意思维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品格与能力,创意并非“幻想”或“空想”,而是学生基于审美体验和生活经验,从多角度发现问题、运用美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要将艺术精髓和审美思想融入多元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对自然、生活、事物审美体验的理解,创造性地运用美术技能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在创意设计和视觉形式的表达与实践中,增强绘画基础知识技能,加深对事物外形、质感、色彩的感知体验,实现审美素养和艺术创意思维的发展。
一、渲染现实情感,创意设计构思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想象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强调对自然事物、景物、价值、意志、审美等多方面的感悟体验,让学生能在现实、自然、生活情感的渲染下,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个性化的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
例如,教学《瓜果的想象》时,教师:“水果箱里装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请用手摸一摸并说一说自己的感觉。”要求学生展开自由丰富的联想,感受形状、纹理、色彩、质感。教师:“你带来的瓜果都长的什么样子?你能把瓜果变成怎样的造型?”组织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述课前准备好的瓜果的特点,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形成敏锐的形象思维和细腻的审美情感。教师:“是否可以利用各自瓜果的特点,做出一个创意造型?”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事物造型,激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通过穿插、拼接等方法表现美、创造美。
二、感受新颖体验,理解抽象概念
美术活动是鲜活、灵动,充满创意,充满情趣的审美过程,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情感价值和作用,给予学生更加新颖、有趣、多元的表达体验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分析中,能主动掌握绘画基本知识,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写意人物。
例如,教学《门、窗、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江南园林、江南民居、皇家建筑、现代建筑、少数民族建筑等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风格,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建筑的风格美、细节美。教师:“不同年代的门、窗、墙有什么不同呢?”教师留出空间,让学生用所学方法了解门、窗、墙的文化价值和风格特点。教师:“知道了不同风格门、窗、墙的特点,现在到展示成果的时候了,怎么展示?”开展“小设计师”主题活动,指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绘画方法,有选择性和自主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观点、理解、感悟,让学生在绘画选择和创作中,亲身经历知识技能的形成。
三、挖掘材料资源,源于生活创新
审美与创新源于生活,源于学生对自然、风景、事物的真实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融合自然、社会、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将生活中的美挖掘出来,让他们在生活经验与审美创意的带动下,构思绘制出有个性、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例如,教学《线条的魅力》时,教师播放《斗牛士》和《黄鹂鸟》,利用舒缓、活泼、急促的音乐节奏,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审美和想象。教师:“花地、梯田、海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然风景,发现线条的丰富变化和美的形态特征,了解什么是波浪线、直线、斜线。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自然环境中想象思考,让学生能基于飘逸、流畅、平静、宽阔的现实生活体验,升华自身对线条的审美情感和创作想象力。
四、回归理性追求,展现本真情怀
自然形态是培养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美术思维的关键因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世界。教师要让美术课程回归生活常态,指导学生以最直观最基础的美术技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桌、椅等事物,创作出内容新颖、线条流畅的艺术作品。
例如,教学《我干家务活》《蔬菜的联想》时,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创新桌、椅、蔬菜的各种造型,赋予生活事物新的生命,要求学生做到色彩、构图、工艺创新,带有自己独特审美见解,让学生在增強绘画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发展审美个性和美术思维。
总之,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资源的价值特点,引导学生在绘画、欣赏、设计、想象中,深入挖掘艺术素材表现价值,促使学生在自主设计与绘画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技能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和构思,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美术技能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