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民融合理论模型

2021-05-31 17:29刘智李尚锋王伟宇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论模型国防教育军民融合

刘智 李尚锋 王伟宇

摘   要: 本文以湖南省四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场域,基于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调研,通过问卷实验和数据分析,构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四因素融合理论模型,为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拓展创新提供契合的理论解释框架。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军民融合   理论模型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必然趋势,军民融合发展与大学生国防教育高度契合。通过集中式的军事化训练,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大学生国防教育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行为上契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首先要从影响融合的因素入手,构建融合的理论框架,这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研究了高校军民融合相关主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鲜少运用定量分析方法。Kulve等揭示了军民合作亲密度对高校军民融合的影响[1](955-970);Yeong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成果转化率阻碍了高校军民融合发展[2](33-41);于川信认为军民融合发展应运用政策体系进行激励[3](36);曾立指出,高校进行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需要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协同创新平台[4](82-88);许灵艳认为,落后的管理模式阻碍了高校军民融合[5](26-27)。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结合专家座谈、文献梳理及实地调研,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Stata软件分析高校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军民融合机制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通过座谈会,对军民融合专家(来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省军区等单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进行结构式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并对吉首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四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高校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在整理访谈资料和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资料,初步确定调查问卷提纲。通过在线测试发放调查问卷提纲,征求专家意见,经过研究讨论,修订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分值为1—5(“5”表示非常认同,“1”表示非常不认同),共发放205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80份。

2.结果

2.1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问题

论证调查中,因变量为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文献分析、初步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梳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政策制度难落实、师资力量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和参与积极性差。

2.2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影响因素

论证调查实验中,自变量为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影响因素。经讨论梳理,影响高校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育人体系、教研模式、③资源平台和管理制度。

2.3数据处理

通过Stata软件处理数据,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

2.4描述统计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影响因素与存在问题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①总体来看,各影响因素都对存在问题具有较高的认同程度,验证了实验假设,即,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四个:育人体系、教研模式、资源平台、管理制度。②四个自变量中,x■与x■得分居前,说明在军民融合背景下育人体系与资源平台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而言,这两个影响因素涉及更多的军队地方协同合作事务,获得了专家与教育实施者最高的认同度。比如,育人体系涉及为军队选拔和培养后备军官(士官和士兵)、人才培养与考核、学生就业,既为军队、政府、高校关切,又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各方经常协调彼此协作;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需要军队、地方政府、高校三方的密切合作,合理优化配置全体的军民资源,实现效益倍增,体现军民融合的战略优势。③四个因变量中,y1平均分最高,说明政策落实难的问题(y1)是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这一点上专家学者与国防教育实施者的认同度很高,这与座谈、调研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充分证明政策的引领性,军民融合政策能否落地、落实的问题与影响国防教育的各因素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

3.讨论

为了更好地解读大学国防教育的军民融合机制,我们运用三菱图(见图1)展示四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这个三菱图中,影响因素用不同端点来表示,端点之间的连线分别代表军队、政府和高校各自独立的工作路径。它们的工作路径在四个端点进行交汇,意味着工作上的协同合作。端点代表军民共建的简单形态。随着合作领域、影响和效益的大幅度扩大,连线构成了平面,产生了1+1+1>3的效益,平面代表军民融合的初级形态。当各方的工作路径在所有端点都形成交汇后,领域立体化,合作有了深度,就构成了一个稳定立体多维的三菱体,代表军民深度融合阶段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

这个理论模型可以有效解读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机制,各个影响因素都得到了问卷实验的验证,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这个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军民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初级形态的基础,就很难支撑其向高级形态进化。而且军民融合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如果说只有点、线结构,不能协调配合的话,就无法形成深度融合的稳定立体形态。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国防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军民融合的进程中,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就需要统筹兼顾,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共享共建资源平台、协同创新教学科研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将军民融合政策落实、落细和落小。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应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提高学生军事素养为重点,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同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好跨军地改革难题,开创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Kulve H T, Smitw A. Civilian-military Cooperation Strategies in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J]. Research Policy,2003,32(6).

[2]Yeongn J C, Wenskk, Qingmeit. Expand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User Innovation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he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Project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2018,2(1).

[3]于川信.将自主创新作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旋律[J].人民论坛,2017(18).

[4]曾立,胡宇萱.“委托一代理”视角下建立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

[5]许灵艳,许妍.创新高校科研管理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

[6]何海燕,单捷飞,李宏宽.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進步与对策,2018,35(19):109-115.

[7]陈钰汀.高校军事课程改革探析——基于深度军民融合发展视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5):137-140.

[8]陈润华,周莉.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7(07):77-80.

[9]张鹏.以军营开放活动提升国防教育传播力——对军队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营开放办法》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09):159+174.

[10]杨千里.新时代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国防教育发展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4):95-96.

[11]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温州地区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12]张燕红.关于加强高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

课题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YKYD2018072)。

通讯作者:王伟宇

猜你喜欢
理论模型国防教育军民融合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