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媛馨
藝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将美术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联想和学习美术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美,有效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生活是美术的土壤,缺少生活的美术是不完整的。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增强小学美术课堂的活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进而为学生有效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
一、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增强学习体验
美术表现着生活,美术的创作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次回归,是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美术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将美术知识教学从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为此,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这一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会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相关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色彩。但这种间接的感受无法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感官体验,没有真实感受和观察春天的色彩,又如何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呢?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户外,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春天色彩。可以带学生去附近的植物园或公园,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花、草、树、人,在观察中学生的体验是真实的,同时教授学生相关构图知识,这样学生理解得也会更全面。同时,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眼中所看到的春天色彩会更细致,这样最终所呈现出的作品也会更打动人。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真实且美好的,美术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在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生活艺术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美术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并感受美术。生活中的各种景色、各种场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学生可以不出教室,便感受到生活场景,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观察,然后以美术的形式表达。例如,在《我造的小房子》这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生活中不同风格的房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房子的特征和作用;接着师生共同交流对教材中图片的理解,比较中外优秀建筑图片;鼓励学生根据准备材料的形状、颜色、质感等进行联想,思考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然后进行实践制作。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做开发商,介绍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和特色,全班学生作为顾客进行选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和交流,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利用旧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现呢?我们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环境保护是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之一,我们在街道、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被人丢弃的塑料袋、包装盒、饮料瓶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组织“旧物换新颜”的活动。例如在学习《什物拼贴》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尝试以拼、贴、剪的方法,用生活中常见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废旧的纸盒、布条、塑料盒、饮料瓶等材料,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有的学生用废旧的布条制作出简单的小动物形状,在实践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制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材料,以及认为自己设计最巧妙的部分。最后,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的,教师要建议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收集什物拼贴的好习惯,减少生活垃圾,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美术需要生活,生活同样需要美术的点缀,美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化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将美术学习由课堂延伸至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成为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感受美术为生活所带来的改变,从而感知美术知识的魅力,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