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的徐悲鸿

2021-05-31 13:35刘震风
东方企业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奴隶徐悲鸿狮子

刘震风

4月中旬,佳士得宣布中国现代艺术巨匠徐悲鸿(1895-1953)的油画作品《奴隶与狮》将以3.5亿港元这一亚洲油画史上最高估价上拍。然而,5月24日晚,这幅此前备受业内外关注的巨制却意外流拍。

《奴隶与狮》此前被视为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绘画及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一代宗师徐悲鸿主题性创作绘画的开山之作,可谓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那么它又是怎么意外流拍的?

悲天悯人的浪漫情怀

《奴隶与狮》创作于1924年,当时徐悲鸿29岁,已在西欧留学五载,正值其油画创作的成熟时期,《奴隶与狮》也是目前所见徐悲鸿最早的主题性油画创作。它标志着徐悲鸿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亦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这张高1.23米、宽1.53米的大幅油画凝聚了这位当时尚年轻的画家的全部心血,体现了徐悲鸿在留学时期对油画语言(包括笔触、明暗、构图、透视、色彩、造型等)的综合性把握,反映了他早期对油画风格的选择和取舍,展现了他表现矛盾冲突场面以及刻画人物、动物内心世界的高超技艺。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认为,此画的艺术价值不逊于《愚公移山》。

《奴隶与狮》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两个仅有的主要形象——狮子和奴隶,被安排在一个幽暗的山洞中,一左一右对视着,使得画面极具张力和内在的紧张感。光线从居于画面正中的洞口射进来,洞外的阳光、白云与洞内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加剧了人与狮的紧张关系。狮子的前爪被刺伤,流着鲜血,而用来遮盖奴隶下体的围布也为暗红色,似乎显示着他们都对生命有着渴望。两个形象都强调力量感,肌肉强健,笔触阔大。整个画面不拘泥于细部描写,整体性很强。

奴隸与狮的故事来自古罗马传说与《伊索寓言》,讲述了不堪虐待选择逃跑的奴隶,被主人捉住后押送到罗马,准备喂给马戏团的狮子。就在他被扔进狮笼,眼看要丧生之时,却被这头狮子认了出来。原来,在几年前的非洲,奴隶曾为它取出过爪子上扎的一根刺。狮子知恩图报,没有伤害他。这个前所未见的场面甚至感动了残暴的奴隶主,奴隶的死刑被赦免,并获得了自由。

此后这一民间神话又在西方天主教徒中反复传颂,并逐渐定格为类似“因果报应”“感恩报恩”的说教,只是在故事和主人公的命名上说法各异——譬如“奴隶与狮子”“义狮报恩”“感恩的狮子”“狮子拔刺”等不同的故事名称,以及安得罗克勒(Androclus)等相异的奴隶名字。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首先是因为描绘历史和宗教故事是当时学院派的传统。其次,徐悲鸿的这幅画,既显示了他向西方传统挑战而显露自我艺术的锋芒锐气,也是他潜心学习西画数年后学有所成的成果呈现。

狮子精神

1921年,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基本断绝了留学公费的供给。为了缩减开支,又适逢1921年7月至1923年春德国马克大幅贬值,徐悲鸿迁居德国,在柏林渡过了节衣缩食的两年。他前往德国的收获,除了从莱茵河以北的绘画中汲取营养,便是酣畅地过了画狮之瘾。

徐悲鸿生性喜画猛兽,其中以狮子为最。他说,狮子虽是猛兽,但其性和易,和虎豹不同,所以称为兽王。而柏林动物园的狮栏呈半圆形,三面朝向观众,游人可以从各个角度尽情观赏狮子的动态,最有利于画家进行速写,这使他画兴大发。在柏林期间,只要是风和日丽,特别是上午游人少时,他必到动物园画狮。正因他这个时期画狮速写甚多,在画动物上下了苦功,方能在日后创作时以各种动物的动态来表达想法。

作为徐悲鸿对国家崛起的信念象征,狮子贯串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此后还创作过数十幅以狮子为题材的中国画巨作。他画的狮子,并不表现狮的兽性,而是赋予人格化的构思,他渴望他的祖国像一头真正的雄狮,终有一天,从《负伤之狮》(1938)到《会师东京》(1943),向世界发出觉醒的吼声。

不过由于1924年时画材十分有限,徐悲鸿在构思《奴隶与狮》时曾几易其稿。在徐悲鸿纪念馆所收藏的若干幅与油画《奴隶与狮子》有关的素描稿中可以看到,在创作初期徐悲鸿曾更倾向于将画面定格为奴隶与狮子初遇时的情景,因为在其中一幅关于奴隶的素描稿中,其面部被塑造为某种惊恐万状的表情,人物的肢体动作充满动势而呈逃避之状。

然而在最终的画作中,奴隶的形象虽仍保持了某种蜷缩的姿态,但是徐悲鸿有意消减了人物的动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深入至人与猛兽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刻意描绘。

这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画注的情感张力,从而避免了肤浅而空泛的说教。同时徐悲鸿又在此基础上将所谓的“因果报应”“感恩报恩”,提升为一种悲天悯人、博爱,而又超脱于伦理说教之上的人文关怀。进而审思人性与博爱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自救民族于危亡,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复兴目标,这正是徐悲鸿艺术的精神所在。

意外流拍的美术史开山之作

《奴隶与狮》是徐悲鸿第一幅主题性油画作品。带着家国情怀的选择和追求,归国后徐悲鸿创作了《愚公移山》《徯我后》《田横五百士》等诸多来源于神话故事的主题油画。《奴隶与狮》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始终贯串在其他这些作品之中,与当时国内启蒙运动的精神遥相呼应。无论从徐悲鸿个人创作序列,还是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奴隶与狮》都是中国古典主义艺术的开山之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历史价值极高。

由于《奴隸与狮》的重要性,徐悲鸿在归国后尽管多次辗转于东南、西南,依然将其带在身边,即便去往国外时也不例外。然而1941年徐悲鸿“狮城藏画”的公案后,《奴隶与狮》未能被带回国,而是辗转被新加坡重要藏家收藏。即使在徐悲鸿多件油画巨作已面世的今日,《奴隶与狮》也是私人藏家手中尺幅最大的徐悲鸿油画,绝无仅有。

徐悲鸿一生作品约3000幅,但油画却仅有100余幅。而在近20年间,能够释出市场,且来源清晰、保存状况良好的作品仅在20件左右。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初期,徐悲鸿艺术一直是引领市场向前的最大动力,在2000年至2007年间,徐悲鸿油画就曾5次刷新中国油画的拍卖纪录,大幅抬升了中国油画的价格。(见63页图表)

在近一个月的宣传活动中,《奴隶与狮子》作以3.5亿港币的估价不断地占据着各种新闻的醒目位置,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5月24日晚,该作的特别专场被安排在“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后压轴亮相。但是因为晚拍的竞争激烈,逐渐超出了预定时间,《奴隶与狮子》突然被提前到晚拍的中间部分,将近22点上拍。

和2018年赵无极的《1985年6月到10月》以很高的估价上拍,但拍出过程非常短暂不同,《奴隶与狮子》的出价过程却略有挣扎。当晚该作从2.6亿港元起拍,在3个电话委托的竞争中逐步上升到3.2亿港元,正当大家认为将会稳步上升超过估价时,众多买主却突然陷入了长考。经过佳士得现当代艺术部主席张丁元的电话委托与买家近5分钟的沟通,最终无果,遭遇流拍。

《奴隶与狮子》标志着徐悲鸿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里程碑。按照“好作品、好价格”的市场原则,徐悲鸿最重要的作品本应仍保持着冲击中国油画拍卖纪录的能力。因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流拍或许与油画稀缺、藏家惜售,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及海外华人艺术的兴起,徐悲鸿油画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有关。

2006年,《奴隶与狮子》曾在香港佳士得以5603.5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但15年后,这幅作品被赋予了打破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使命的作品,最终没能实现所有人的寄望,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猜你喜欢
奴隶徐悲鸿狮子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墨猪图》
手机奴隶
狮子鱼
徐悲鸿的底线
我是缤果
Today’s Highlight in History(On Jan.1)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