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摧心肝

2021-05-31 02:46刘姝彤
艺术评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古筝

刘姝彤

摘要:古筝独奏曲《长相思》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读李白同名诗篇有感而发谱写而成的,乐曲基于传统的音乐元素与当代作曲手法结合创作而成,旋律清丽雅致,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洒脱意境的现代筝曲作品。乐曲的创作与诗作水乳相融、相得益彰,本文通过对《长相思》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诗意解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借以帮助读者对乐曲诗意进行解读。

关键词:古筝  长相思  诗意解读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63-03

一、筝曲《长相思》的创作背景

(一)古诗《长相思》创作背景

“长相思”起初源于汉乐府杂曲歌辞中的思妇怨语,现今存有六朝乐府十四首,唐代十七首,宋词百余首,元明清年间十余首,《长相思》在每个时代都烙下了深刻印记。李白所作的《长相思》,是他辞去长安后回忆过往生活的诗篇,此诗明写男女之间的相思,实则是李白借以抒发其对政治抱负无法舒展的郁闷无奈之情。李白将诗情画意隐含于诗词当中,豪放潇洒的气概中兼具内敛含蓄。此诗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二)作曲家简介

王建民,中国现代闻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作品涵盖了歌曲、器乐曲、舞蹈音乐、协奏曲、室内乐、交响曲等各类音乐体裁。王建民的作品有着独有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他的作品普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开拓性。王建民曾说:“中国作品,尤其是民族器乐作品,理所当然应该用中国的民族音乐素材来创作。民族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至于这几年,我的部分作品能受到一定的欢迎,原因之一是有较强的可听性。所谓‘可听性,我想主要是指旋律的优美以及动听程度。为民族器乐、特别是独奏乐器创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手段仍然是好的主题及旋律。因此,我觉得技法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可听性”。

(三)筝曲《长相思》创作背景

古筝独奏曲《长相思》是王建民先生早期的筝曲作品,是王建民先生在深刻理解李白的《长相思·其一》的文化意蕴及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于1991年创作完成的,同年12月该作品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器乐独奏曲作曲一等奖。乐曲《长相思》将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想法与陕西地方音乐特征相融合,还原重现了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亲人缠绵凄恻的相思之情,也深刻体现了诗人满腔抱负与文采无处施展的悲痛之情。乐曲用现代音乐艺术来体现盛唐伟时期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宽广的胸怀,更刻画了诗人清高孑立、特立独行的豪迈之情。古筝曲《长相思》不仅传递出诗人的理念,还间接暗示了大唐期间的政治风彩。《长相思》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特点,具有一定的可听性和审美性,乐曲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此曲既保存了古筝的传统蕴意,也显示了现代筝乐的风彩,成为了现代筝曲中独具代表的经典之作。

二、筝曲《长相思》的艺术特征

(一)筝曲《长相思》的定弦特点

乐曲《长相思》定弦为1=F,乐曲采用了非常規的八度交替重复定弦排列,使得多个不同主音宫系统之间可以进行转换,乐曲的调式调性横向起伏并在迂回展开中不断变化。这一创新手法不仅解决了古筝演奏时不便校音转调的难题,还为乐曲增添了色彩性和表现力。王建民对古筝定弦的创新改进使得这首乐曲可以灵活自如地在两个宫调系统中平稳切换不露痕迹,这也体现了王建民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曲调特征的把握。

(二)筝曲《长相思》的曲式结构

古筝独奏曲《长相思》是“复三部”的曲式结构,除引子和尾声,全曲由A-B-A三个部分组成。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引子”“慢板”“小快板”“广板”“尾声”。

引子部分是一个散板,自由地,情绪饱满,力度变化较大,是在D羽调式建立而成的。乐曲开篇运用了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表现手法,具有先声夺人的戏剧效果。引子的尾声以上滑音加颤音结束,音韵悠长古朴典雅,似是古琴之音悠悠引出主题,忧伤彷徨的音乐形象逐渐清晰。结尾以泛音技法渐慢处理,旋律犹如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到归于平静,空洞悠长引人深思。

A乐部是慢板,忧伤地,是一个单二部曲式,建立在D羽调式上。慢板段落分成三个层次,第一部分带有诉说感,为全曲的音乐主题和基调做铺垫,独创性的琴码左侧刮奏娓娓道出诗人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失意与惆怅,令听众耳目一新。第二部分右手单手连续泛音配合左手的主音属音,旋律清晰明快。第三部分到达高潮,速度力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听觉上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旋律清新淡雅。

B乐部是快板部分,慢起渐快,情绪激动,演奏铿锵有力。由初始的F宫系统D羽调式转至  B宫系统的F羽,旋律色彩鲜明,与慢板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双手和声配合层次叠加、层层递进。

A乐部是对A乐部的变化再现,广板,激动地,建立在  B宫调式上,经历过快板部分的激动紧张,情绪渐渐平静归于平淡。这段变化再现了慢板的主旋律,思绪逐渐被拉回现实,诗人将对长安的思念沉睡于梦境,表明了人生理想的远大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音乐中的积极情绪也表明诗人将会重振旗鼓,继续坚定理想信念。

(三)筝曲《长相思》的音乐元素

乐曲《长相思》开篇运用了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元素,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传统意蕴袅袅古音,后糅合了长安所在地陕西的地方特色音乐曲调,层次分明但又不失整体性,意蕴悠长,诗人忧伤迷惘的人物形象渐渐清晰。乐曲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性氛围,表现了古筝古香古色的音韵,同时人物形象浮现于眼前,展现了古筝独有的韵味。

王建民的古筝作品创作中,特别注重可听性和创作性之间的平衡,强调“可听性”与“创作性”并存。因此在乐曲《长相思》中,王建民使用了传统音乐素材,并将西方音乐糅合进传统音乐中曲,使得乐曲既具有“可听性”,又不失“创作性”的创作技法和结构布局,不仅保留了古筝原有的独特韵味,又结合自己的创作理念,将西方的作曲技术理论运用于古筝演奏中,为筝曲的演奏听觉效果带来新鲜感,完美地体现出了王建民“雅俗共赏,中西合璧” 的作曲思想。

(四)筝曲《长相思》的演奏技巧

《长相思》是一首演奏难度较大、技巧繁多、意蕴悠长的一首乐曲,乐曲中运用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演奏技巧,例如单手泛音、反琶音等等。现代筝曲中,《长相思》所涵盖的技巧具有代表性,而不同的技巧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研究乐曲《长相思》中的难度技巧对于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长相思》之前的大部分作品均是运用双手演奏泛音,而在此曲中的慢板部分作曲家创新性运用了单手泛音技巧,右手泛音配合左手的副旋律部分,相互呼应,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达到了双筝的音响效果。朦胧的泛音更使得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忧思无处躲避。

琴码左侧刮奏在当代筝曲中并不多见,此曲中的慢板部分出现了琴码左侧刮奏,右手主旋律娓娓道来,左手刮奏固定强调乐思,相互配合,左手的刮奏在琴码左侧虽无音调,但却极好的体现出诗人心头涌上的阵阵忧思,渲染了诗人如秋风瑟瑟般的惆怅之情。

摇指是古筝技法中极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使得古筝这种弹拨乐器可以将点状的音连成一条线,弥补了其没有线性表达的遗憾。乐曲《长相思》的摇指技巧集中出现在慢板和广板的结尾段落中,摇指结合了滑音的使用,使音乐声入人心,如李白诗中“摧心肝”“流泪泉”的意象。

滑音集中出现在乐曲A乐部的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B乐部的小快板中。连续的上滑音、使得旋律显得温婉缠绵,更体现出作者情绪上的纠结以及内心千回百转的凄凉之苦,在高音区长音上的上滑音更将诗中“思欲绝”“摧心肝”般的想念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滑音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闻者悲伤如歌如泣,使听者无不为之遗憾。

三、筝曲《长相思》的诗意解读

古诗《长相思》开篇由两个三言句“长相思,在长安”拉开帷幕,诉说了诗人想念的人远在长安,而诗人独自沦落在异地的心酸,忧伤的情感基调渐渐清晰明朗,淡淡的相思娓娓道来。筝曲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引子部分由连续的两个排比乐句进行衔接,快速有力的三连音和左手三和弦的反復交替出现奠定了犹如战争场上鼓声阵阵般的音乐背景,缠绵悱恻摇指和朦胧空灵泛音结合,引出诗人淡淡的忧思。左手的低音声声入耳,敲击心灵,钟磬之声飘然而至,大唐的庄严繁华仿佛就在眼前,诗人对大唐的渴望初见端倪,这段缓缓地叙述了“长相思,在长安”的故事背景。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这句诗借用络纬、金井阑、微霜、寒簟等景物来抒发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寥和独自一人的孤苦寂寥的氛围。乐曲《长相思》为复三部曲式,其A乐部右手主旋律忧伤淡雅,左手琴码左侧刮奏营造出悲凉孤独的氛围,像一阵萧索寂寥的秋风袭来。正如诗中描写秋日的络纬和微霜沁得潭色寒那样,如同诗人喃喃自语向听众娓娓道来。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抒发了诗人长夜独自面对孤灯,思念如灯影的哀哀断肠的感叹。B乐部中摇指和滑音的配合将情绪达到高潮,好似诗中“思欲绝”般的情感显露,缠绵悱恻的音律突出有志不达的无奈。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这句诗采取了“之”字的句式变换,构成了一个七言诗,表现出诗人的思绪飘飘然到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地方,抒发出与美人相隔甚远的感叹。“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这句诗更进一步地诉说了天南海北之遥远,梦魂受阻,难难难,更将相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内心的情愫得不到解脱,惆帐与无可奈和的心情不得释放。A'乐部再现A乐部的主题素材,用双手泛音表现思念如影的情绪。乐思变化再现,节奏的丰富和按滑音的缠绵不绝都说明了诗人无法安心的辗转反侧。

古诗结尾是一个三言句,“长相思,催心肝”,情绪达到了更高的一层,诗人难掩悲痛,痛苦仿佛已经达到了极致。万千愁绪涌上,痛苦悲伤掩面而泣,思念之情无限深长。古诗《长相思》从起兴而出的悲伤基调,到借景抒情勾起诗人阵阵秋思,发展到对天长路远的无奈,天地相隔如此遥不可及,梦魂无望、关山欲度却又是困难险阻,诗人的愁绪无法排解,进而引出了摧心肝般的痛苦。乐句和诗句是极为相似的,就比如诗句的描述方式是由铺陈转而描述景物,再由诗人本人和天长路远的推进,将“摧心肝”的断肠之情表露无疑,乐曲是由带有战争性的引子开始,通过摇指、按滑琶音、刮奏等技巧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体现了音乐内在张力和丰富的音乐情感,由静转动的表现手法,使诗句中的“思欲绝”“摧心肝”的情绪表达的准确清晰。

四、结语

《长相思》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读李白同名诗篇有感而发谱写而成的古筝独奏曲,王建民先生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奏技巧结合起来,结合自身对李白《长相思》的深刻了解,喻诗于乐,诗乐结合,用音乐的语言解读古典的文学诗篇,创作出一曲具有强烈浪漫主义风格又兼备现代音乐特点的古筝独奏曲。古筝曲《长相思》基于李白诗篇创作而成,乐句与诗句极为贴近,水乳相融,将诗句与乐曲相比较分析,便可窥探到李白清高孑立之身姿和王建民创作的玲珑之心。《长相思》不仅是一首简单的乐曲或普通的诗词,更是作曲家与诗人精神的传递和情绪的分享。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990-991.

[2]张展.筝曲《长相思》演奏与诗意解读[J].黄河之声,2014(12).

[3]张晓艳.从筝曲《长相思》看王建民的创作思想[J].作家杂志,2012(24).

[4]吉文斌.李白古题乐府曲辞举隅—— 以《长相思》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7(08).

[5]王建民.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J].中国音乐,1999(04).

[6][清]彭定求.《全唐诗》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韩新安.追寻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访谈实录[J].当代音乐家,2003(02).

猜你喜欢
古筝
你不会理解被优雅击中的瞬间
浅析特殊审美价值在古筝教学中的体现与融入
动人的古典乐器——古筝
我真棒
美好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