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我一向认为,不管家中钱多钱少、房大房小,孩子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房——书房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角落。
房子大的、有条件的家庭,当然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他的书房。给他一排书架,让他把自己的藏书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架上,分门别类。平时看着自己的书架都很享受,更别说每天晚上在自己书房里读书了!
房子小的家庭,没有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他的书房也没关系,可以在大人的书房里辟出一角,作为孩子的读书角——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读书角,那里有孩子的位置,有你对孩子读书的重视,有你和孩子共享一个书房、共享亲子阅读时光的大乐趣。
我们家的书房是我们夫妻俩和儿子俊哥共用的。大书房分成两边,一边是我们的书柜,一边是俊哥的书柜。每天晚上我们一起在书房读书。
有时候俊哥和我们“租”书房,要把我们那一边也据为己有。问他为什么,他说要开个书店。好吧,我们就租给他,“租金”是他每天给我们读一个故事。我们作为“房东”,很享受他的读书服务!
有趣的是,书店门上贴的名字老更换,俊哥还振振有词:“常换常新嘛!”书店最初叫“新华书店”,一本正经的,一看就是传统老字号。因为我们最早带俊哥去看书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后来我们常带俊哥去北京著名的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买书,俊哥觉得“甜水园”的名字好听,甜甜的,就把他的书店更名为“甜甜圈书店”。我说很有特色,尤其小朋友读者一定喜欢。
我经常带孩子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读书,俊哥从图书大厦回家后,自己把书店名字改为“朝阳图书大厦”。我问为何,他说:“西单是地名,朝阳也是地名啊,‘大厦显得书店很大,对不对?”我大笑:“对对对,对极了!”
我带俊哥去河南旅行时,我们俩去郑州购书中心買过书。从郑州回京后,俊哥的书店改名为“北京购书中心”,我惊叹:“您家的书店可是越开越大啊!”俊哥好得意:“那当然了!”
我给俊哥说起我的母校厦门大学,当年在学校南门的街上有一家我非常喜欢且常常光顾的“晓风书屋”。俊哥说:“妈妈,你不是把书房叫做‘清风明月轩吗?可以把你这个名字借给我书店用吗?”我欣然答应。于是那一阵子,俊哥的书店就有了个和“甜甜圈”风格迥异的名字“清风明月轩”,甚为风雅!
我带俊哥回我母校厦门大学玩时,到过厦门外图书城看书。我带俊哥参观书城,一共六层,的确很大。回到北京,俊哥的书店就改名为“北京内图书城”。我问:“什么是内图啊?”俊哥说:“厦门是外图,因为他们的书店门冲着外面大街。咱家书店是屋子里面的,叫‘内图。”我忍俊不禁,但不说破,继续问:“书城是不是有一个城市那么大啊?”俊哥说:“没有,虽然有六层,但也没有一个城市那么大,所以我这个书店也可以叫书城,因为用了‘夸张的说法。”
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给孩子讲各种书屋的名字的故事,这是美好的文化熏陶。孩子有自己的“书店”,还自主为其起名、更名,那是因为他有了读书意识,已经成了爱读书的孩子。因此,我十分相信,父母播种什么,孩子就收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