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荣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 102300)
隐匿性高血压通常是指患者诊室血压水平正常,但同时在家庭或动态检测过程中具有明显升高的现象[1]。这种现象既可以见于未经降压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见于已在用药进行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此型高血压很容易被漏诊。隐匿性高血压可作为各类心血管病症产生的诱因,不良事件的产生通常与正常高血压表现一致,同时该情况导致患者持续性高血压情况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命安全[2]。由于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该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研究指出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情况可作为诊断老年隐匿性高血压的基本诊断标准,但由于针对该调查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法体现该诊断指标在诊断隐匿性高血压现象的特异性[3]。现通过选取100例存在不同血压状况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为探究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尿蛋白、脑钠肽(BNP)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老年隐匿性高血压的关系,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共计选取10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所有患者纳入时间段截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患者病史及血压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将患者分为普通高血压组(33例)、隐匿性高血压组(34例)、正常血压组(33例),其中普通高血压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16±2.13)岁;隐匿性高血压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9.01±2.42)岁。正常血压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73±2.16)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高血压诊断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相关标准。②非同日3次血压水平检测于血压正常值以上或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值未恢复至正常水平。③进行数据调查期间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相关检测,患者知情并已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者。②3个月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律失常者。④长期卧床无法保证良好的运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同一品牌动态血压监测仪(中健科仪CB-2302-A)行24 h血压检测。诊室血压采用同一型号电子血压计(欧姆龙HEM-7211)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检测期间患者采用坐位,四肢自然放松,于入座5 min后进行血压检测。专业人员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指标,共计3次,间隔检查时间为1 min,计算所有检测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受检测人员的最终血压指标,将各项检测指标数据交由专业统计人员进行资料汇总。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患者平卧位、自然放松,采用欧姆龙BP-203RPE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对患者的肱动脉至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检测。
各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于检测前12 h内禁食,并于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进行检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验患者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留取尿标本检测尿蛋白的水平,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不同血压分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的情况,总结分析老年隐匿性高血压在各项影响因素中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 普通高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组在超敏C反应蛋白、尿蛋白、脑钠肽、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与正常血压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及检测资料数据对比[n(%)]
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状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其中,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更高,为10%~20%[4]。有关研究指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在一定年限内可转变为持续性高血压情况,发生率较高,约为47%,持续性高血压会导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血管事件[5]。作为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常因诊室血压正常而不易被识别,易被漏诊,有关研究调查指出,在正常血压指标检测中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其诊断准确率为10%~20%[6]。由于临床发病率较高,但隐匿性较强,预后差,因而需要临床医师及患者自身对该情况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措施的制定[7]。
超敏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作为炎性反应指标,其在动脉硬化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8]。白蛋白是循环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尿液中仅有极微量的白蛋白,而在病理情况下,将会有大量白蛋白经肾脏排出。同时,肾功能受损时,近端小管刷状缘膜对蛋白质的摄取也会受到阻碍。因而,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将会明显上升。尿蛋白含量可有效体现患者肾脏血管的病变程度[9]。脑钠肽是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的激素片段,通过对其检测可诊断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征。这是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血液动力学状态,神经内分泌代谢异常,左心室重构而引起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释放大量的脑钠肽。临床对脑钠肽的检测可用以判断高血压患者心脏风险,且灵敏性较高,诊断效果显著[1]。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应主动脉和中动脉系统的弹性状态。被认为是评估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有效指标 。
本文通过纳入100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在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和统计中得出结果:普通高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组在超敏C反应蛋白、尿蛋白、脑钠肽、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与正常血压组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老年患者隐匿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会导致持续靶器官损害,与普通高血压类似。综上所述,隐匿性高血压存在明显靶器官损害,所以临床应重视隐匿性高血压筛查。建议行血压HOLTER监测,尤其重视PWV检查结果,尽早发现,尽早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