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胜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两大目标和基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部分知识内容重在让学生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
本单元通过讲述中国民主的本质、公民的民主参与、法治中国和法治政府的建设,侧重培养学生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复习好本单元知识内容,我们应在梳理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从主干知识掌握、例题分析、有效训练等方面着手展开复习。
一、知识结构概要
《追求民主价值》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目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含义、原因及要求,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等等。
《建设法治中国》重点讲解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要求,依法治国的地位,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作用及工作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及其特征,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厉行法治的内涵及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新方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等等。
二、中考复习指导
(一)注重对重要概念的系统梳理
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从重要性、方式(途径)、要求等角度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之间的区别。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含义与地位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需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二)注重對易错点进行辨析
复习本单元知识内容时,应辨析、归纳一些重要概念,澄清模糊认识,为培养法治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易错点1 : 要民主就不能要法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民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相互依存发展的,任何一方发展脱节,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总进程。
易错点2 :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等于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只要宪法和法律没有增加或减少公民的权利,就不能说公民的权利扩大或缩小了。
易错点3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易错点4: 小黔认为,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就等于法治。
小黔的观点是错误的。法治不仅要求制定各种法律制度,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厉行法治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结合。
易错点5: 有人认为,慈善是人们的自觉行为,依靠德治,与法治无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慈善事业需要国家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也需要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提升用教材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
中考复习时间紧张,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复习实效。复习时,我们要掌握审读各类试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审设问、审材料及其关键词),学会运用恰当的学科语言较为完整科学地描述事物、阐释原因、分析问题、论证结果,学会自主梳理习题所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延伸,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典型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部分
解答选择题,要先审题干和设问,后审题肢,再肢干相连、以干求肢。审题干:把握题干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内容、核心、根本等),明确题干主旨。审设问:审设问时,要明确试题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审题肢:一要判断题肢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二要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1.直选型选择题。解答直选型选择题时,要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然后将题肢逐一与题干对照,确定取舍。
例. (2021·广西贵港) 近日,一场检察听证会在桂平市木乐镇罗贤村委会召开,贵港市检察院和桂平市检察院就一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充分听取当地村民代表意见,让司法救助更加精准、到位。本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
A.专家咨询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的理解。依据教材知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材料体现了社会听证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组合式选择题。解答组合式选择题时,一般采用排除法。排除法包含否定排除法和肯定排除法。采用否定排除法时,需要先找出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错误题肢的选项。采用肯定排除法时,需要先找出一个或两个确定正确的题肢,然后排除不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
例. (2021·四川泸州) 为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泸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委重大决策三方会审机制”,即由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司法机关、市审计局对重大决策开展合法合规性审查。三方会审以严格纪律规矩红线、守住法律法规底线、经得起监督检验为目标,将重要决策、重点项目等12类决策纳入审查范围。建立“三方会审机制”的意义在于 ( )
①推动泸州市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 ②规范行政决策程序,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③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④架起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实现政务畅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依法行政的有关知识。泸州市建立“三方会审机制”,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促进科学决策。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科学立法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④与题意不相符。故本题选C。
3.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我们可以先审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把握试题的提问角度,明确命题的意图;然后再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最后再审题肢,依据所学知识,排除观点明显错误的题肢和与题干无关的题肢,得出答案。
例. (2021·湖北武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进入全新时代。这体现了 ( )
A.法治通过善治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B.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统一
解析: 試题材料表明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试题材料未涉及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B、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部分
1.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为: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系(联系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答案提纲→给出答案(要用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的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准确联系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
(2)审主体:从设问和材料中明确主体的数量,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
(3)审材料: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例. (2021·江苏宿迁) 为回应社会关切,遵从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平正义,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经过多次审议的基础上,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法定最低刑事追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体现出厉行法治的哪一方面要求?
(2)有同学认为,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更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规范,而非保护。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 (1)依据教材知识,结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可知,材料体现了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2)评析观点时,首先判断观点的正误,然后说明判断的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更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规范,而非保护”的观点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可从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保护作用两个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科学立法(良法善治)。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时,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更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复习提升训练
1.2021年8月17日上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监察官法草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等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十次会议审议。这次法律修改,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这次法律修改体现了 (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下面漫画说明 ( )
①我国公民可以行使立法权 ②我国立法工作越来越尊重民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③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④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这表明我国 ( )
①坚持厉行法治 ②已经做到良法善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第一条开宗明义,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写照。这说明 ( )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道德比法律更具约束力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我国坚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参与上述活动的意义。
6.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围绕“法律在我们身边”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学法明法】
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同学认为:“开门立法,广集民智,就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了。”
(1)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此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法立于心】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在庭审现场,被告人罗某有些沮丧地说:“我只是在江边捕捞了不到一公斤的鱼,怎么就犯罪了?”法官走下法庭和罗某耐心交谈:“法不可违,希望你回家后牢记这次教训,好好了解相关规定,为周边亲戚邻居们好好普法。”最终罗某被判处拘役二个月,缓刑二个月。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请你从法治的角度,对上述事件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微点评。
【法践于行】
学习小组组长在总结会上说:“我们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为了建设法治中国,请你设计一条标语。
(4)请你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1)民主监督。
(2)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⑤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1)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②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实行良法之治。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建设法治中国还需实行善治,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建设法治中国还需要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①罗某言行不当。罗某在禁渔期、禁渔区非法捕捞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罗某应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一个遵章守法的人。②法官言行正确。依法判决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法官与罗某耐心交谈,劝罗某给亲戚邻居普法,是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3)坚持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4)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合理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的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