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矩阵
画面表现是《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自公开后被诟病最多的一点,一些玩家会觉得“二头身”是技术力低下的表现。笔者觉得这一点倒是没太多问题,毕竟在《宝可梦:钻石·珍珠》的时候也是“二头身”。这种“二头身像素小人”的风格在机能不足,却也是“宝可梦”系列黄金时期的作品中被当成了一个标志,看到它你就会知道“这是‘宝可梦游戏”。
不过,随着游戏机机能增长,从3DS时期的《宝可梦:X·Y》开始,到Switch平台的《宝可梦:剑·盾》,“二头身小人”渐渐被更接近真实人体比例的角色代替—这是“宝可梦”系列在新世代平台上所做的尝试。相较于之前的“二头身小人”,真实比例的角色在剧情演出上表现力更足。但同期也是“宝可梦”系列在剧情上走下坡路的一段时间,《宝可梦:X·Y》尚可,但不如前作《宝可梦:黑·白》,往后的两作《宝可梦:日·月》和《宝可梦:剑·盾》往低龄化的路上一去不返。
因此,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没法评定两种人物比例对游戏剧情的影响。但作为第一个“高清化”的“二头身”宝可梦游戏,《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在画面表现力上的确出了大问题。
剧情上,《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剧情完全照搬《宝可梦:钻石·珍珠》,2006年的流程攻略可以解决几乎一切问题……要知道,《宝可梦:欧米加红宝石·阿尔法蓝宝石》里加了一大段“原始回归”的剧情,《宝可梦:火红·叶绿》里添加了“七岛”的相关剧情,四天王还能换上第2世代的新宝可梦,《宝可梦:心金·魂银》里更是加了一堆新要素,被玩家称为“最好的‘宝可梦游戏之一”。那么,《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到底“晶”和“明”在什么地方呢?
在《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里能遇到493只宝可梦,其中一周目剧情流程150只,其余的要在“地下世界”里慢慢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本作的对战有点问题,体现在系统和平衡性上。系统问题在于本作没有网战天梯,大家只能打着玩—要知道,“宝可梦”系列在一个可爱的外衣底下隐藏着极为深厚的对战系统,你需要通过“连锁”刷高个体值、刷性格、做遗传、孵蛋、筛出能用的特性……这是一套复杂的流程,流程的终点就是获得最强的宝可梦,然后拿去进行对战。如果纯粹是“打着玩”的话,玩家们还会有足够的动力完成之前的整套流程吗?
二周目体验的另一大部分是“地下世界”。这里由一个个房间和隧道组成,没有剧情、道馆和训练家,只有“挖宝”小游戲和野生宝可梦。如果想集齐全国图鉴,你将会在“地下世界”里度过通关后的大部分游戏时间。除了捕捉宝可梦,“地下世界”里还能创建秘密基地、挖掘化石与收集雕像,相比于《宝可梦:剑·盾》或其他同类型游戏来说,《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二周目的单机部分内容更为丰富。
总之,相比于前作《宝可梦:剑·盾》主打联机的二周目体验,《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显然更偏重于单人部分。如果是一个没玩过“宝可梦”系列作品的新玩家,《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的系统深度还算令人满意,“地下世界”捕捉宝可梦也足够玩上一阵子。
进入Switch世代之后,“宝可梦”系列显然在寻求一些变化,我们都能看得出来。《宝可梦:Lets Go!皮卡丘·伊布》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轻量、便捷,去掉了一些传统功能,让老玩家不是很满意,但新玩家很喜欢。跟着Switch一起来的很多人没玩过“宝可梦”,他们也需要一点东西让自己进入到游戏系列里来。
就玩家口碑来看,“宝可梦”系列像是掉进了一个深坑里,但从销量上看又好像登上了一座山峰。这很矛盾,但我们又知道游戏本身的素质的确不行—这让整个问题变得更矛盾了。游戏玩家这边众口难调,一方面想要更好更精致的“宝可梦”游戏,另一方面新玩家也愿意为“没那么好”的游戏付费,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坦白说,《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是个矛盾的终极集合体,它好玩又不好玩,粗糙却有深度,该买又不该买,同时试图吸引老玩家和新玩家……
玩家们对“宝可梦”系列游戏的不满大致在这几个方面:图鉴不全、剧情幼稚、建模粗糙、BUG频出。这之中的大部分也反映在《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