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罗永浩时代”,几乎成为“锤友”爆料来源和精神领袖的朱海舟,面对新石实验室停止坚果手机业务的舆情时,非常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只说了一句“有你们真好”。这个姿态像极了当时锤子科技出售手机业务时一言不发的罗永浩。
坚果手机的落幕似乎早有征兆。翻遍最近一年的世界手机销量排行的榜单,一个规律是排在前边的总是这几个: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除了有时候顺序换一下,已经很难看到其他厂商的身影了,趋势很明显—“others”不仅逐渐边缘化,而且份额越来越小了。张一鸣可能很难再继续容忍手机这种不赚钱的“重资产”。
当数码“发烧友”们还在质问库克缺乏创新时,很多小厂商连被质问的资格都失去了—成为“others”的一员。智能手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行业的逐渐成熟,包括技术积累和消费者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有过百家争鸣的大场面,赢者通吃仍然是手机行业的宿命。
“小而美”的本质是照顾小众需求。但这个“小众”也不能太小,有很多人仍在呼唤小米的Max系列大屏手机回归,但小米取舍之下还是认为这个市场太小,于是小米Max至今没有出新一代产品。
虽然主打小屏的iPhone SE2成功了,还顺势拉起了苹果2020年第二季度的股价,但iPhone SE2的成功是凭借相对性价比而非小众需求或差异化成功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差异化有时未必那么重要。
2020年被传复活的黑莓也很有代表性,Android时代来临前是可以打差异化的,无论是键盘、定制化专属服务还是安全隐私功能,都很有吸引力,但现在这个优势被完全打没了,专属服务和精品化也不起作用。
以细分品类为竞争力迎合小众用户的手机难以成功,而試图以品牌为竞争力的手机又需要销量和规模支持,因此“小而美”注定失败。更何况大部分厂商连“小而美”所需要的“性格”“气质”“特征”以及“情怀”都不存在,因此对这些厂商来说小就意味着死,或者说,“小而美”最后的归宿很可能是很小,但不美。
计算机应用文摘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