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到,谭正璧的这些友朋书札能展示给世人
谭 麓 谭正璧先生之子
说来惭愧,作为谭正壁的儿子,我在他生前对他并不算了解。父亲因为自己走过的道路太艰辛,没让子女继承他的事业。在他过世后,特别是在撰写《谭正壁传》的过程中,我才认真阅读了他的许多作品,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渐渐认识了一个真正的父亲,也因此努力地想做点什么,特别是想把他的许多作品——学术著作外,还有大量的随笔、小说、剧本、诗歌等————结集出版,因为在这些文字中,能看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谭正壁。而这册《书札》,虽然不是谓正壁的文字,而是他几十年间收到的友朋来信,然而处处可见他本人的身影。
我因为眼底病变,只能将这些信件粗粗地浏览一遍,其中有许多我熟悉的故事,也有一些曾经有所知闻而不完全了解的故事在这里得到了补足。这些信件中,最早的当是20世纪30年代白冰(类零)写来的最晚的是90年代谭正壁逝世后,施蛰存先生写给我们家人的。
施先生是谭正壁20世纪30年代结识的同道好友,他们曾在文学的海洋中携手同游,情如手足。施先生于1992年1月2日给我们家人的唁信中即叮嘱“你父亲所有一切书信,亦望保存,不要处理掉,亦不要给人取去。”其深意和远见非同一般。从这些书札中,可以看到那个年代里做学问、著书立说的艰辛看到那辈人献身祖国文化事业的崇高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恋度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强毅力∶看到学人间非凡的友谊
-真诚的探讨交流、无私的学术资源分享∶看到前辈对后学的提携鼓励和后学对前辈的敬重追随。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幅半个多世纪中学人生涯的真实画面,故事几多,令人回味。
这些书札历经种种坎坷,才得以保存至今,是谭正壁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度被从上海市区携至谭正壁的故乡黄渡,又从安亭带往山东,最后又辗转回到上海。“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抄走,保存在公安局。谭正璧获平反后。执着地再三追讨,才得以归还,只是不知散失了多少。
近年来我在网上看到不少被拍卖的名人手迹,其中也有谭正壁的。最有价值的。当为1925年7月8日谭正壁写给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鲁迅先生的信,如今不知此信落在谁手。
1991年12月19日,为祖国文学事业奉献一生的谭正壁谢世。遵其生前意愿,家人将他的遗物——书稿、日记、信札等逾干件一一无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我在2009年去北京时。曾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遗憾的是,在那对汇聚数干位海内外作家签名的巨型艺术花瓶上,怎么也找不到“谭正壁”的名字。
2016年12月,我耗费十多年精力创作的逾20万字的《谭正璧传》,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虽说了结了一桩心愿,但我总感觉还缺少些什么。浏览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捐赠目录,我发现,这真是一座不小的文學宝库。其中就有谭正璧1919年前后的日记,还有许多未刊的书稿、他毕生收存的友朋书信。恰东方出版社确定出版谭正璧的文化随笔《煮字集》,遂得编辑张永俊先生帮助,问得主持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的梁海春先生的联系方式,直接写信索要。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我正在上海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接到了梁先生的电话。后来他即安排工作人员对谭正璧的全部捐赠做了扫描整理,并分批给了我。
2019年的上海书展上,借黄霖教授的《历代小说话》发布会,我有幸得识凤凰出版社的倪培翔社长,不久便促成谭正壁日记的整理编辑(拟收入该社《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8辑)。又由此得识樊昕老师,交往中竟又促成这部《谭正壁友朋书札》的编纂。这些信件的写作者很多已经作古,为取得本人或家属授权,我们又颇费一番工夫,有的一时无从联络,只得忍痛闹爱----
当前,祖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更可喜的是,一批有心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中青年学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前辈学人如若有灵,一定会为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尘封已久的信札结集问世希望还原谭正璧治学之路
樊昕凤凰出版社副编审
这本小书是在今年将情稍有缓解我另两部书籍的进行间歇中完成的。
2020年5月,谭正壁先生的监督遗篦先生将此前报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计160人次(含单位)633通信件的扫描件伤给了我。快速浏览后,我发现其中不予学界名家巨壁的手笔,信件内容也很有学术史的价值。随即编了一份初选目录,择取学术价值较高的400余通。着手整理出版。工作分以下两方面问时进行一是联系信件主人。取得整理授权。大多数信件的写作者已经作古,就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们的后人取得联系。二是文字录人。相较于后者,前一任务更为艰巨。信件作者中,除王古(1901——1958)、变点地(1904——1959)等少数去世已满50年外,绝大多数仍在著你权保护期内。傅斯年昔有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我则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人脉”。先直接与程毅中、陈福康、陈鸿祥等先生联系,取得授权通过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联系到了远在夏威夷的马幼垣先生,取得授权在复且大学王忠图教授的帮助下得到了王运照先生的授权;从国家图书馆张燕婴女士处,得到了陈闲华、杨扬州位先生的联系方式,并取得他们的授权∶从兰州杨晓霞帅姐处得到莫耶哲最方前进先生的联系方式,取得授权上海古籍出版社查明晷兄帮我朕系到了施情存先生的孙子旅守珪先生,取得其祖父信件的授权意景源、郭绍虞两位先生的后人赵焕圆、郭泽弘的联系方式,是承复旦大学陈允吉先生告知的(前者陈先生指示问江巨荣先生,后者问蒋凡先生)朱东涧先生的信件,则由复且大学陈尚君先生代家属授权胡山源先生的信,是我社卞事务先生通过江阴湖山涩研究会。与龙先生女胡高华、孙胡淇联系而取得的线南扬先生的惊什,承南京大学苗怀印教授问询钱先生曾孙方晓烈先生,取得其母亲的授权周绍良先生的信件,是由我社要小青先生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肼酶除先生要到质结果女儿用启输女士的电话。再取得她的授权的;吴晓铃先生的信件,由北京大学张创新授告知书后人吴薇女士的联系方式,再经由她授权∶庞英的20通信,是通过天津师范大学李通津教授联系到其女儿庞小梅女士,得到的授权。南京图书馆徐亿农女士帮我取得了于文漫、张万钧等先生的授权∶巴金黄通信的授权取得经过更是当折,我先是通过兄弟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李黎兄,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萍老师,再由赵老师联系到上海巴金故居的周立民先生,最后才通过周先生得到了巴金女儿李小林女士的同意。此外。谭镜先生也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纪极华、庄一拂、金兆梓、周妙中、沈静琪、方平、浦冰、秦嫂鸥等人信件的授权。新江古籍出版社的陈小林先生也联系了萧欣桥先生。获得授权。我翻着了一下电子版初稿,上面记录有“2020.5.27始,20007.17初稿录意"的字样,也就是说,这部书稿从选目到取得各方授权,再到完成文字的释读和录人。我竟只用了52 天的时间,不可谓不迅速。当然,这要要心感谢以上各位以及郑有慧、李之乘、孙虎堂、张家珍等先生、女士。这批尘封已久的信札得以结果问世,离不开他们的鼎力相助和慷慨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