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李淼
摘要:舞蹈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具有培养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个体人格发展、传承文化传统、培养道德品质等功能。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可从转变舞蹈美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丰富舞蹈教育素材,充实舞蹈美育教学内容;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舞蹈教师思政素养;改进舞蹈美育方式,打造学生美育实践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等方面使舞蹈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舞蹈;审美;美育;思政;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1]。美育是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培养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美学思想,在美的熏陶中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认知,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舞蹈则是美育实施最有效的载体之一,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美育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美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通常指“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体,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基础,在艺术实践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以美育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将美的因素渗入思政教学之中,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培养道德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美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育是一种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生动丰富、具体可感的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依靠生活中美的素材、美的形象创设美的意境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加深对美的认识,学会对美的鉴赏,提升对美的喜爱,激发对美的创作等能力的教育[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更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对美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美的情趣,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得到提升,逐渐学会对美的欣赏、表达及创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2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是视觉愉悦与人文价值取向的统一体。美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学生可通过与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对自身的思考感悟,在自我审视中提高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的能力。美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感化的过程,美育以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对道德的内在审美外化为行动。
1.3 美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
美育以自然之美启迪学生心灵、以人文之美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以艺术之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观念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调节学生的心绪、激发学生的心灵美感,使学生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形成良好稳定的性格,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美育以审美活动为载体,在审美实践中引导学生透过美丑现象认识其本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善恶观,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价值理念,从而帮助学生涵养心性,以美养德,塑造理想人格。
2 舞蹈教育与美育价值的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舞蹈教育,因为有见识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舞蹈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把“乐”作为实现礼治的手段。古代君子必修的“六艺”中就包含“乐”,这里的“乐”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可见,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以尊礼为核心的礼乐教育体系。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在美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育的必要途径之一。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和享受,而且对提升个体的艺术素养、丰富个体的文化内涵、塑造个体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以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情感和美的体验的活动。每一次舞蹈实践都是一次审美教育,以舞蹈的方式诠释一种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德,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3 舞蹈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
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舞蹈教育则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舞蹈美育具有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
培养审美情趣是舞蹈的首要功能。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提炼、简化和美化的人体动作的变化来表达人们自身的精神情感,它以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独特的形象美、律动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舞蹈主要是通过舞者一系列的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及复杂多变的舞蹈节奏,与观者建立某种情感联系,使观者的内心受到强烈情感的渲染,在舞动中获得对美的深刻感悟[3]。虽然不同的舞种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展现出的舞蹈特点和传递的舞蹈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是每一种舞蹈都能让观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中,接受审美的洗礼,提升审美情趣。
3.2 舞蹈美育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
世卫组织(WHO)曾经提到,跳舞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舞蹈节奏缓和,适合各个年龄段,且舞蹈训练需要不停变换动作,这样可以使肢体得到充分舒展,同时跳舞会刺激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改善人们的亚健康问题。这是舞蹈对生理状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舞蹈美育与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舞蹈还具有极强的调适心理健康的功能。艺术心理治疗就经常以舞蹈作为媒介,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干预。舞蹈治疗通过富有节奏的动作,使人们在身体的舞动中感受美、快乐和生命力,帮助人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以此促进个体情感、认知、身体和社会整合。
3.3 舞蹈美育具有推动个体人格发展的功能
舞蹈艺术鲜明的感知特性决定了它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高校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舞蹈教师在创作和教学实践时,总会不自觉地在舞蹈内容中融入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评价,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舞蹈就具有道德感化的功能和使命,以强烈的情感浸染力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尚美。舞蹈具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领悟舞蹈蕴含的情感理念,促使他们主动进行自我探索与总结,在艺术的熏陶中愉快地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从而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美好人生。
3.4 舞蹈美育具有传承文化传统的功能
中国的舞蹈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人们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鲜明地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审美的变化及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艺术。舞蹈诞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舞蹈发展史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透过舞蹈了解以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流的深入,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舞正以独特的诗情画意的形象成为对外交流的名片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3.5 舞蹈美育具有培养道德品质的功能
舞蹈美育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于美的情感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既能带给学生视觉享受,又能影响学生内在的道德素质。因为舞蹈作品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蕴含着舞者的思想和情感,是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引导他们辨美丑、识善恶、明是非。舞蹈美育的道德教育功能并不是具体的,而是融于舞蹈的审美功能,使学生在对舞蹈意象美的欣赏和理解中,深化审美体验,在内心逐渐升华为对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的追求。
4 舞蹈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议
4.1 转变舞蹈美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成长。当前,部分高校舞蹈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舞蹈技巧的传授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或是在教学过程中机械、片面地给学生灌输一些价值理念,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高校要尽快转变美育理念,充分挖掘舞蹈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嵌入其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实现舞蹈美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向,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合力作用。
4.2 丰富舞蹈教育素材,充实舞蹈美育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美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舞蹈美育更不受一些地方和高校的重视,舞蹈美育的教材数量和课程都十分有限。一方面,教育部应组织专家抓紧时间编写出更多科学专业的舞蹈美育教材,为舞蹈教师进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高校舞蹈教师既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舞蹈教学中,推动学生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从而深化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也要挖掘引入地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舞蹈魅力,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创造美的能力,更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利用舞蹈呈现有感染力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在舞蹈实践中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4]。
4.3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舞蹈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及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就目前高校舞蹈美育的问题而言,舞蹈教师队伍明显配置不足,同时在舞蹈教师和课程思政的结合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使得美育思政实施的成效也大打折扣[5]。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积极采取措施引进舞蹈美育方面的人才,或主动招聘对应需求的老师,以此满足高校美育思政教学的需要;其次要加强舞蹈教师对思政主题的学习,强化舞蹈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逐步提升舞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要鼓励、支持舞蹈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强化舞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舞蹈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实现课堂上隐形的德育灌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之美。
4.4 改进舞蹈美育方式,打造学生美育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舞蹈教学中更多的是纯粹输出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舞蹈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综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整合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进行授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鼓励并推动学生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参与舞蹈协会、筹办文艺表演、举行舞蹈比赛等校园实践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自主学习,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实现舞蹈美育的教育價值。
4.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校园建筑景观等“硬”环境,也包括文化精神等“软”环境。良好的“软环境”能够推动师生的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努力发挥美育和德育的联动作用,一方面要在思政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美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在美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格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提高审美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5 结语
舞蹈美育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优秀品质和理想信念的养成。舞蹈教师应积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能力,认真参加课程思政的实践,主动探究舞蹈美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舞蹈教学中,在舞蹈专业课堂中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宪玲,程思源.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与实施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63-65.
[2] 刘冲.走出学校美育的认识误区:兼论学校美育的课程化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21(1):29-37.
[3] 袁莉.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3):117-120.
[4] 鲍文.舞蹈艺术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简析[J].大众文艺,2012(5):277.
[5] 孙勇,范国睿.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70-75.
作者简介:吴云(1994—),女,湖北恩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意识形态。
李淼(1983—),女,湖北黄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