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明 刘萍 何畅达
摘 要: 海南自贸港官宣“创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大的目标价值与现实意义。其本源价值的追溯、现实价值的明确、哲学价值的诠释、方略价值的设计,为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如何从实际出发,精准发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虽然目前海南自贸港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还面临诸多障碍,但只要我们澄清认识误区、完成双重任务、增强薄弱基础、保障人才供给、覆盖极简审批、降低营商成本、消除顽疾制约,海南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就会如期而至。
关键词: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目标价值;障碍表现
海南自贸港官宣“创一流”营商环境是2020年10月10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2021年)》。该行动计划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指示的具体落实,是对海南自贸试验区以往发布的两个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的重大超越,为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提出了鲜明的目标。2021年6月,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又印发了《2021年海南省提升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便利度实施方案》,从而使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进一步聚焦到便利化目标。可见,研究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具有重大的目标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一)什么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各地将营商环境不断赋能,不断提高建设标准与任务。从“优化”到“加快推进”,从创“一流”到创“国际一流”,递进的目标口号释放出对营商环境建设的不同价值追求。在这里,“优化”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改变或改良营商环境使其更好;“加快推进”强调的是营商环境优化速度不能迟缓;“一流”则是明确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等级在一定范围内必须居于最好水平;“国际一流”是对营商环境优化要达到全球最高水准的进一步明确与界定。
虽然“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如今已成热词,但什么是一流营商环境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答案。对此,笔者认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基于对营商环境便利性基础上的最高等级评价,是市场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全生命周期中,其所涉及的资源、条件、体制机制性因素及其综合,具有明显的国际便利比较优势和领先地位。
(二)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内涵
由于营商环境的内容一般涉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等方面,故不同方面的营商环境的内涵会有不同的表述。“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就是指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清晰,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下,市场能充分配置资源,实现效益和效率最大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通过系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体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以及法治框架来调整、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当合法利益关系,保护知识产权与公平竞争,能充分展示法治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与透明性。“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则是通过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开放型投资新体制、统一国内外法律法规、尽可能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以及持续扩大市场开放空间等手段谋求“最大的”开放格局。而“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就是通过改革“放管服”、减审批、优服务、降税费、利用信息化管理等,让商事办理最高效、最便捷、最经济,让企业有恒心办恒业,能舒心图大业。
可见,“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是指商事主体营商的自由化、便利度、吸引力,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快速度、制度政策的支持度、从开办企业获取电力等到经营纳税破产与合同执行等环节的便捷度,以及其他服务带来的体验舒适度,不仅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而且被全球优质市场主体评价为一流。
(三)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特征
一是便民服务理念至上。一流的便民服务,将“以民为中心”贯彻到极致。不仅政务事项公开,操作程序透明,直接面向企业群众办实事,而且审批服务理念超前,办事流程精简、服务作风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让办事者“网上通办”或“最多跑一次”“一次就辦好”成为常态。
二是便利惠企空间巨大。“便利惠企”就是通过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在市场竞争中降本增效。在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下,“简税制、低税率、零关税”将使企业的增值税等归并到销售环节,不仅少交税而且只要上交一个税了;同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会调低,如海南正在实行的15%的“低税率”对企业和高收入人才极具优惠性;“零关税”将给海南企业或来海南投资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三是便捷进退规范高效。“便捷进退”就是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各环节办理不仅规范有序,而且方便快捷。在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下,政务环境因“减证照、简审批、早告知”而高效透明;市场环境因“鼓创新、励创业、平等竞争”而充满活力;经营环境因“优服务、高质量、讲诚信”而宽松有序;法治环境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公平公正;开放环境因“越开越大”“集成创新”而更加稳定包容。
四是政府与市场边界清晰可辨。“边界清晰”是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明确。在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下,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市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市场主体的评价满意度高。满意度源于体验感,全面的体验美好才会带来总体的感受满意。在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下,不仅要有一流的便利化设施等硬环境,而且还要有一流的便利化制度与服务等软环境。当然,软环境的美好,更能提高满意度评价。
二、海南自贸港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目标价值分析
(一)本原价值:抓住了自由贸易(区)港最本质特征
“便利化”反映了自由贸易港最本质属性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从自由贸易区(港)的溯源来看,“自由”“便利”便是其诞生的原始动因。从地中海热那亚湾“依海而生”第一个自由港,到不断扩散于各大洲著名海港的自由贸易园区,再到分布于“地理位置、国际运输条件十分优越”且以“海港-内河港-内陆港-空港”等形态呈现的现代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与投资便利”都是其不变的主题。其次,从自由贸易的内涵来看,“自由”“便利”的内涵在不断延伸。以前以“货物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主,如今则是追求“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数据”等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第三,从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内容来看,便利化营商环境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在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简称为“三化”)建设体系中,法治化建设是前提与保障,国际化建设是外在表现,便利化建设则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初衷与归宿。
(二)现实价值:明确了新时代新形势海南发展的新格局新作为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任务,更是海南要打造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首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重构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日趋激烈的国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本质就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资源配置效率高、产品服务质量好、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等。而“营造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无疑是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与理想路径。第三,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利因素正在加大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尤其是营商环境领域的一些短板影响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评价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可见,海南自贸港以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己任,能彰显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布局中的担当与责任。
(三)哲学价值:诠释了自由贸易港与营商环境的密切关系
自由贸易港与营商环境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密不可分。首先,自由贸易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关外”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特别需要便利的营商环境,以保障企业等市场主体自由进入开展投资贸易等业务活动。说明营商环境不仅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本内容,而且是自由贸易港建立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其次,自由贸易港的“国际贸易”内容与“自由贸易”属性决定了营商环境的便利程度必须是“一流的”,否则就不能成就“百鸟朝凤” “万物来会”的自由贸易港。第三,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契合最高开放形态的自由贸易港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一流的便利化营商环境”具有一定的时空性、主观性,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对营商环境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值;二是不同的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等级的认知、感受与评价也会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四)方略价值:设计了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便利化指标体系本土化优化路径
海南自贸港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在确立目标,也是在设计路径。这个路径不能照搬照抄,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国内外借鉴与本土化创新相结合。首先,借鉴要有选择。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大评价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国脉集团的“五度模型”评价体系。如果侧重企业获得感评价,就借鉴世行指标体系;如果关注投资吸引力和监管与服务,就借鉴国家发改委的评价指标体系;如果强调服务便捷度、创业活跃度、开放规范度、法治健全度、共治和谐度,就借鉴国脉评价体系。其次,评价要增加对象。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对象,在中国是选取北京、上海作为评价城市,显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中国营商环境现状。同样,评价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也不能局限于海口、三亚两座城市,至少要覆盖海南县级以上城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第三,指标要创新。根据海南自贸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特别规定,可增加“环境评价”“企业主体感受”等指标。同时评价营商环境的便利性不能以吸引多少家欧美企业入驻为标准,而应因以吸引了全球优质企业、优质资本数量为判断依据。
三、海南自贸港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障碍分析
海南自由贸易港虽然提出了“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还必须尽快逾越以下几道障碍:
(一)认识误区需澄清
有人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之日,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功之时。显然,这是把“自由貿易港蓝图”混同于“自由贸易港现实”,把“自由贸易港背景”混同于“自由贸易港已成”。目前的海南应该处于“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阶段,即自由贸易港的预热阶段,要加快营商环境优化以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到2025年海南的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只有这样,全岛才能“封关运作”,才算正式进入“自由贸易港已成”阶段。可见,两者之间不仅存在时间差,而且营商环境的优化基础、建设内容、阶段性目标上也有诸多不同。
(二)双重任务需完成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18年4月挂牌成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发布是2020年6月。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的同时,又赋予了海南自贸试验区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任务。当然,这并不是说海南自贸试验区阶段的规定的试验任务已完成,而是意味着海南目前正面临“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双重艰巨任务。双重任务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有的完成难度系数极高。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与系统思维,需要改变过去制度创新中单一领域、单一部门行为,实行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制度集成创新,而且需要以革命手段来替代以往对制度的简单改良。
(三)基础薄弱需增强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的海南经济实力仍处于全国各省市排名后列,优质市场主体数量与规模偏小,资源集聚与国际竞争力偏弱,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超大面积(海南全岛3.54万平方公里)、城乡发展极不均衡、产业特色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优、国际经贸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基础上,开启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然会面临底子薄弱的挑战。
(四)人才不足需保障
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配比严重不足是影响海南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建设自贸港海南出台了吸引熟悉国际贸易与商事法律等各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诸多政策,包括全球招募100万人才进海南计划。虽然从4·13讲话以来,已吸引了20万多名的各类人才来琼发展,其中包括境外人才10200名,但与100万人才招聘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五)极简审批需全覆盖
据调查,备受瞩目的“极简审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但目前还没有在全省推行。一是审批业务有交叉重叠,需要采取“减、放、并、转、调”时,因机构改革、利益调整、专业人才不足等原因难以到位。二是海南一体化审批平台少、一体化系统架构体系缺乏。三是不少县市乡镇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导致互联共享不畅,“一网通办”覆盖面小。
(六)营商成本需降低
营商成本包括费用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目前,海南自贸港“零关税”等税费改革没有全部到位,费用成本多、时间成本长、精力成本高依然被不少企业主体诟病。有些商事登记来回折腾,有些商事办理长时间等待。当然其原因有的是政府与媒体对相关政策制度法规宣传告知太少所致,而有的则是与办事主体自身学习了解缺位有关。
(七)顽疾存在需消除
“顽疾”虽根深蒂固,但清除势在必行。在海南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清除以下顽疾:一是“等靠要”思想。坐“等”时机和条件成熟,而不是主动去创造把握;只依“靠”别人救助,而不重视自力更生;一味伸手“要”优惠,而不是自身更加努力去奋斗。据调查,目前在海南不少地方,不少单位部门,甚至不少干部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散漫。政府承诺一纸空文、招商喜新厌旧、新官不理旧事、推诿扯皮不作为、办事流程多耗时长等现象不是个别。“顶风作案、闭门造车、避重就轻、隔靴搔痒、能拖则拖、各自为政、敷衍应付、头痛医头”等问题在机关作风中十分突出。三是营商管理效能不佳。如,项目批复时间长落地质量差,窗口推进部门执行慢;商事分类管理缺乏整体性、完整性、层次性;对各类商务信息来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没有规范性编辑管理;多部门多系统协同化不强;智能化监管体系常常缺位。
综上所述,海南自贸港以创国际一流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是高标准对接,是高质量追求。而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实现这个目标要克服哪些障碍,则是对现实的科学认知,更是未来大刀阔斧的一种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5(1).
[2]丛书编写组.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3]郑鑫宁.一流营商环境评估及优化实践[DB/OL].电子政务智库,2020-12-13.
[4]海报平.海南: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找问题破难题[N].海南日报,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