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内涵可以划分为对劳动本质的理解、对劳动过程的尊重以及反诉诸己的劳动认识。本研究提出,加强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主体地位,将聚合性和渗透性的培养方式相结合,通过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以及劳动习惯与品质的三位一体、协同一致的教育,引导幼儿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劳动观念;幼儿园;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12-0042-04
【作者简介】王韵(1992-),女,上海人,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一级教师,硕士。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将劳动教育置于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厘清了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对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作了细化说明,使得从小学至大学的劳动教育框架更加清晰。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开端,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离不开幼儿园阶段对劳动教育的启蒙和铺垫。加强幼儿园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科学的劳动情感和态度,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和能力,不仅能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劳动观,更有利于小学、初中等后续学段劳动教育的衔接和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幼儿劳动观念培养的意义
《纲要》中明确提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四条核心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这四条核心目标同样适用于幼儿园,因为幼儿阶段是个体养成良好习惯和发展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更是劳动教育启蒙的关键阶段。加强幼儿园劳动教育应紧紧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习惯与品质四个方面,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幼儿的劳动观念和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效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其中,劳动观念是指“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1]。劳动观念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发展劳动能力、激发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品质的前提和基石。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劳动精神,进一步促进他们自发、自觉的劳动行为,内化、巩固、发展自身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英国公共医学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曾提出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该模式强调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动力,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2]。这一模式表明,当个体对知识层面的内容掌握得越深入牢固并形成一定的信念时,就能较好地驱动和促进个体相应行为的产生。将“知信行”模式迁移到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幼儿的劳动观念,使幼儿能够接受和学习有关劳动的相关信息,并形成一种精神信念,认识到劳动最伟大,帮助幼儿做到“知”和“信”;然后,再通過劳动精神、劳动能力的深入驱动,帮助幼儿做到“行”的层面,将劳动观念付诸实践,切实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知信行”一体化发展的劳动育人价值。
然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仍然有待改进。有研究者提出,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面临着课程体系零散、实施内容不清、专业师资缺乏等突出问题[3]。还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着认识片面、内容简单、方法欠缺、资源不足、保障缺失等问题[4]。可见,目前幼儿园在实施劳动教育时缺乏系统、明确、统一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日常实施中更多地聚焦劳动行为层面。虽然多数幼儿园会利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元素开展主题教育,也会结合自然角、值日生等日常活动开展劳动教育,但是这仅仅是将劳动作为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一种途径,对于幼儿劳动精神的激发、劳动品质的养成,特别是对于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尚未予以高度关注,未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亟须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二、幼儿劳动观念的内涵
结合《纲要》中劳动观念的相关定义,劳动观念培养的核心在于对劳动本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会尊重劳动及劳动过程,从而形成置于社会结构之中的个体的劳动意识。由此,劳动观念的内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劳动本质的认识,即劳动创造万事万物,包括对劳动生产观念、劳动创新观念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层次主要基于对劳动的尊重,包括对劳动的主体、客体、形式及结果的尊重,如对不同劳动者的尊重、对环境的关怀和生命的敬重、对劳动工具和技术的认识、对各类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三层次是一个反诉诸己的过程,是个体基于前两者理解的基础上生发出的个体对自己成为劳动者的认识,即在培养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服务、帮助他人及分工合作,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
(一)劳动创造观念
对于劳动创造观念的认识包含了劳动生产和劳动创新两个方面。劳动生产是指劳动能够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新是指劳动能够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生产到创新是劳动创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这决定了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应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展开。针对劳动创造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儿歌、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基本概念,知道劳动能够创造许多事物,日常生活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二)尊重劳动观念
尊重劳动不仅指向劳动最终的结果,还指向尊重劳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劳动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尊重,如劳动主体、劳动客体、劳动方法、劳动结果等。
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幼儿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职业的劳动内容,知道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劳动者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社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者,学会尊重劳动者。
对劳动客体的尊重指向劳动作用的对象,包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生命的尊重等。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尝试照料和饲养,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关怀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
对劳动方法的尊重指向工具技术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产品和新兴工具成为劳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幼儿可以了解人们如何运用各种技术产品进行生产,参加各种收获活动、制作活动,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大胆尝试和创造。
对劳动结果的尊重,即要学会正确看待各种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凝结而成的,幼儿应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如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等,体现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三)自我劳动观念
自我劳动是劳动观念培养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幼儿可以先从自身出发,培养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方法,再将范围延伸至他人和集体,学会帮助他人、分工合作,在其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劳动人”。
自我劳动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服务观念。3~6岁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们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意识和愿望,能够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成长,获得成就感,形成一定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二是利他服务观念。劳动让生活更加美好,幼儿应当树立劳动惠及他人的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三是分工合作观念。劳动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幼儿应当学会遵守规则、分工合作,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愿意尝试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一些任务,萌发合作的意识,增进集体荣誉感。
三、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路径
(一)主体:三方协同,助推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幼儿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其中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位于微观系统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幼儿劳动观念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三方合作共育,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保育和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的主阵地,通过集体性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渗透,向幼儿大规模普及科学、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专业性较强的幼儿教师这一重要他人的言传身教,劳动观念培养的实效性也随之增强,幼儿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但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纲要》中提到“中小学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对于中学等较高学段,社区是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重要场所,而幼儿阶段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个体的日常生活,以幼儿园、家庭为主要依托。故而家庭是基础,幼儿园是主导,社区是延伸,三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应当协同一致,确立共同的劳动观念培养目标,细化责任分工,盘活多方资源。就目前现状而言,可以由幼儿园一方先牵头,一方面向家庭传递科学的劳动观念培养方法,加强家庭对于幼儿劳动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家庭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培养保持一致性,从而使幼兒劳动观念的培养更具连贯性、持续性。另一方面,做好社区方面的协调与沟通,遴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相关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与教育。家—园—社区三方协同,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支持、一致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劳动观念培养教育更具延展性、可持续性。
(二)形式:二元结合,聚焦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
《纲要》明确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类。不同于大中小学,幼儿园没有课外、校外活动和必修课的形式,而且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既要组织具有主题性、集中性的活动,又需要通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渗透融合,两种形式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化和践行劳动观念。
1. 聚合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
聚合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或领域开展的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的活动,具有集中性、主题化、整合性的特点。幼儿园可以根据班级、年级、园所的共性需求,统筹设计和开展聚合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和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和实施,通过一个个序列化、体系化、课程化的聚合性活动,不断拓宽与加深劳动观念培养课程内容。整个聚合性劳动观念培养课程内容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构成幼儿劳动观念培养的线性发展脉络,形成具有园本化、班本化特点的劳动观念培养课程,从而整体提升幼儿的劳动观念。例如,在有关“刷子”的聚合性活动中,幼儿先在科学活动中初步认识了刷子这一常见的劳动工具,随后教师在生活角投放不同类型的刷子让幼儿感受并使用;深入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我设计的刷子”;家园合作开展“各种各样的刷子”亲子调查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于刷子这一劳动工具的认识。
2. 渗透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渗透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呈现出散点状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既可以和学习活动中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活动相结合,也可以和运动、生活、游戏等活动版块相结合。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启蒙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观念。例如,在运动活动中创设火灾救援情境,让幼儿感受消防员的勇敢无畏;在自主点心活动中让幼儿轮流担任小助手,体验劳动者的服务与奉献……渗透性的劳动观念培养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可以针对班级或幼儿个体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差异性培养,也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环境暗示等方式,加强班级和幼儿园整体的劳动文化日常渗透,小步递进地辅助劳动观念在幼儿头脑中自动化、程序化。
在日常开展过程中,应当将聚合性和渗透性的劳动观念培养形式相结合,协调一致、相互补充,将劳动观念培养纳入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三)内容:三位一体,加强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
1. 提升劳动能力,巩固劳动观念
幼儿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属性,强调“做中学”,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劳动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巩固和促进幼儿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劳动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
幼儿园可以重点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我生活服务能力和日常工具使用能力,结合值日生、“小当家”等生活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开展“有用的工具”等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使其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自信和满足,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劳动观念。
2. 学习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观念
劳动精神包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多个方面,劳动精神的激发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从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升华原有的劳动观念。幼儿园可以将班级自然角作为幼儿体验劳动的重要场所,开辟适宜的种植园地,定期组织幼儿参加种植和饲养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结合帮厨劳动(组织幼儿协助食堂炊事人员做力所能及的午餐准备工作)让幼儿体验劳动过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具体情境中让幼儿理解劳动的创造价值;还可以开展常见职业的体验活动,学会尊重医生、警察、司机等不同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幼儿通过学习劳动精神,深刻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而深化自身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劳动习惯,内化劳动观念
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培养能够指引幼儿内化劳动观念,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知信行”的一体化发展。幼儿园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设计立意鲜明、手脑并用、好玩有趣的区角活动、集体活动,也可以在自主游戏中提供一些需要幼儿自己动手组合操作的低结构材料,还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服务自己、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劳动习惯,从小就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幼儿园是劳动启蒙的关键阶段,应当在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方法、途径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与归纳幼儿园阶段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途径方法等,充分发挥劳动观念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巨大作用,为后续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 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0-07-09.
[2] 庞建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70-74.
[4] 張妙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0.
通讯作者:王韵,wangyunfjq@163.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