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成就伟大诗人

2021-05-30 07:58:38李春鸣
学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短诗长诗艾青

摘要:艾青的诗歌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无论其创作的长诗还是短诗,大都体现了这种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责任感,可以说家国情怀成就了艾青这位伟大的诗人。青年学生阅读艾青的诗作,正可培养家国情怀,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高度认同感,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艾青;长诗;短诗;家国情怀

尽管做中学语文老师已经20余年并数次在课堂上讲授过艾青的诗,但打开王家新选编的《艾青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时,笔者还是再一次被艾青的诗情所打动。他的诗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主体认同共同体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并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1]。

艾青创作了不少经典的长诗,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正是上述这种思想理念的鲜明体现。诗人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但却成长在农妇“大堰河”的怀中,保姆的乳汁,不仅哺育了诗人的身体,也培育了诗人的情感。正如郭宝臣所说:“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营养。”[2]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因为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在狱中有一天看到雪落而触景生情,怀着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恩之心,诗人开启了对大堰河的深深怀念之情,但诗人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对养母的怀念升华到了对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之中。甚至诸如“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等诗句,使“大堰河”成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中国农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人民的化身,具有了超出自身的象征意义,从而使得一首怀念亲人的小情调的诗变成了具备家国大情怀的诗。此诗的成功对于我们读者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去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也才可能写出气象万千的大诗来。

如果说《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由亲人到劳动人民的爱之升华,那么创作于1937年12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则是诗人的创作冲动和热情的更为深广的一次奔涌和升格。诗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人反复咏叹的诗句,即使今天读来我们也无不被其寒冷所震慑。我们激赏诗歌饱含着时代感的悲壮和苍凉气韵,也更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我们从艾青的诗中,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当年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是多么的深重。正是因为有这种家国情怀,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艾青的创作生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这一时期他写下《向太阳》和《火把》等长诗,这些大气磅礴的诗篇彰显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顽强精神和英雄气概,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其中创作于1938年4月的《向太阳》全长有四百多行,是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相对独立而又前后呼应的章节构成。诗人以他一贯的朴实无华且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凸显了诗中的“我”(诗人自己)的情感,并以此作为整首诗的命脉和主线。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描述个人多少年来在漫长曲折的人生路上的奔波、劳累和痛苦,表达自己在受苦受难中执着不渝的追求。交织在诗中的昨夜的伤痛、带泪的欢愉和迎接黎明之光的生命觉醒,绝不能认为只是属于曾经是阶下囚的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回忆。事实上,这应当被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自己的民族而与亿万中华儿女一起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也可以说,艾青写的是他心中期待的太阳在中国升起时的感触,甚至还可以说他是写了整个人类从灾难深重中再生的喜悦。它所以能强烈持久地感动读者,成为艾青长诗中的经典之作,是因为一个多年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中国诗人,没有灰心绝望,而是投入到生活和时代的潮流里,投入到战斗中去,在现实斗争中,不断砥砺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他的感情世界和诗歌境界得到了最大的拓展。

艾青的长诗固然有如此大气象,他的短诗也同样是具备大诗的风范,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短诗《我爱这土地》,仅十行诗句,却震撼人心。用鸟儿来象征的手法可以说并不新鲜,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都是多情的象征,可是艾青的笔下之鸟却跳出了简单的离情别绪,而展现为对土地,即对国家的爱——“我”是一只鸟,要为这土地“歌唱”,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诗人,他要为伟大的祖国而歌唱。诗人为了践行这个使命,可谓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把诗人对于土地的爱,也就是对于国家的爱,写得入木三分,已经足够撼人心魄,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以最后两句,再一次震动读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看似平平的直抒胸臆,却将诗人对于土地(祖国)绵绵不绝的爱展现得酣畅淋漓。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从它问世的那天起,就像生了双翼一样,飞入无数人的心田,猛烈地荡击着人们的心灵。就这样,这首诗显示出了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尽管它的篇幅极其短小。再如短诗《刈草的孩子》,一句“草已遮沒他小小的身子了”,就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一贯的关切和同情。

可以说,无论长诗,还是短诗,艾青大都将他的深情投注给了“土地”(祖国)以及土地上生存的“劳动者”(人民),表达出自己对“光明”(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中国必胜的信念)的憧憬。这种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这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责任感,成就了艾青这个伟大的诗人。大气磅礴的诗情和格调,让诗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千百年来,我们认同《礼记》是经典,核心原因是它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想;我们承认《岳阳楼记》是佳作,看重的是作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我们认可《示儿》是好诗,主要是感动于诗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披肝沥胆。或许单从艺术技巧上来看,艾青的诗艺难以说很完美,过于散文化的结构和语言影响了诗歌诗味的浓郁,但是他的这种家国情怀却一下子提升了其诗歌的格调,并直逼读者的内心。笔者之所以无数次被他的诗打动,正是基于此。而笔者无数次向青年学生推荐阅读艾青诗作,也正是因为“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3]。阅读艾青的诗作,正可激荡家国情思,倘能久久为功、厚积薄发,当代青年学生必将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参考文献:

[1][3]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兵团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2]牛汉、郭宝臣主编:《艾青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

(作者:李春鸣,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短诗长诗艾青
献给这个世界我们未知的——读龚学敏长诗《三星堆》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0
艾青《我爱这土地》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30
发挥优势写短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艾青来了
经历
诗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夜晚的天空
短诗(五首)
剑南文学(2016年13期)2016-08-23 12:10:58
无题
诗潮(2016年7期)2016-05-14 19:12:40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8
王舍城(长诗)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