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e Schoening 裴超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是国际协会, 但本质上是原生于美国本土的协会, 难免受到本地意识形态的影响。 他们每年在全球的几百场会议商业化程度和盈利能力很高。IEEE这个美国本土的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 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的一款会员社交的软件。 主要有以下六大功能, 以及对于协会社团管理的启示。
功能展示
1、新闻 :随时了解最新技术和创新的最新消息。
2、推荐内容 :轻松接收与您的活动相关的个性化技术和工程内容。
3、发起聚会/会议 :与其他志同道合的技术专业人员联系,并安排非正式的虚拟聚会或面对面聚会。
4、配置文件管理 :编辑IEEE文件资料,设定是否要与他人共享的信息。
5、查找会员 :按位置、兴趣和隶属关系查找IEEE会员。查看他们的个人资料、与他们交流或邀请他们参加会议。
6、杂志 :IEEE成员可以通过下载杂志进行离线阅读,从他们的会员资格中获得更多。
7、会见功能 :Meetups,可以自己创建会议,邀请朋友参加,也可以浏览会议列表,参加公开的会议。
8、查看自己发起的会议 :可以添加参与嘉宾,设置为主持人、参会人。
9、加入会议 :可以加入会议日程,搜藏会议。
10、查看会员发起的会议meetups。
11、会议RSVP确认。
12、活动列表 :Events,可以查看、报名参加某一场协会的活动。
13、新闻、活动、杂志首页 :News,查看学会推荐的专业新闻资讯。
14、新闻列表页 :可分享、搜藏。
15、杂志列表 :Magzine,可以下载杂志,也可以在线打开翻页阅读。
16、会员列表 :People,可以查看会员身份属性,与自己的相似度。
17、查看会员 :了解同行背景,是否与自己的领域能匹配。便于后续社交、联系,邀请参会。
18、附近的会员 :可以查看、添加。
19、会员设置 :自己的头像、隐私和联系信息是否公开。
20、编辑个人信息 :个人简历。
21、搜藏夹 :可以搜藏会议、杂志、人、新闻等。
22、搜索功能 :关键词搜索,检索全站资源。
23、在线撰写论文摘要 :移动端写论文。
满足交流
学术协会服务会员,满足会员社交、学习、求知、求职、分享的内部需求。
这个数百年都不变的,变化的是新的手段和方式。新的方式是 :
1、新的连接和交流方式,协会自己的APP就是协会内部的领英。我们观察到今天的许多现象级商业模式,其实本质并没有改变。例如,知识付费的崛起,其实是将已有的产业搬到线上,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迅速聚拢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达成指数级增长的效应。但是商业范式的本质——包括向用户提供的价值、关键成功因素、成本结构与盈利模式等——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但是,生产方式、数据、协同和智能所驱动的数字化商业范式与今天主流所奉行的惯例却有天壤之别。建立在线社群,让会员之间建立连接,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可以把以往中心化的協会管理与服务变成P2P的模式,利用会员生产的高质量内容丰富完善新的内容。
2、商业模式方面,从每年一次的参会和会员续费的“交易价值”走到使用价值”。会员之间自己本身的互动,以及由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和智能产品本身又会变为服务。会员的持续使用意味着数据的持续输出,也意味着针对每个会员需求算法的迭代,这种参与使价值成为社团协会与会员共同创造的过程。
3、从个性化和自主层面而言 :协会社团从“大众市场”走到“人人市场”。工业化时代的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细分,针对同质化人群的需求,提供标准化的会员产品和服务,最终满足“千人一面”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和算法驱动使得协会社团能够实现产品标准化和体验个性化的完美组合,实现“千人千面”的客户化服务。
4、从会员价值层面而言,会从“个体价值”走到“群体价值”。智能商业提供了许多将个体价值转变为群体价值的可能性。例如,通过智能设备的联网,将某个个体的阅读和参会和其他类似会员的行为聚合在一起,能够对当前的热点和趋势了如指掌,从而优化内容和知识产品,设计新的议程和话题。通过叠加会员关系,协会得以实现用户集合的新价值创造。
5、从行业层面,从“边界约束”走到“跨界协同”。工业化时代,企业对行业边界的理解固化,关注相同的竞争要素,因此往往会走向竞争的趋同。而数字化时代打开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通过对用户动态数据的积累和计算,社团可以更容易地整合其他协会的产品与服务,精准地满足每一个客户多样化、便利性、及时性的需求,对于按照点击和下载分成模式更有优势。因此,资源约束被打破,协会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走向跨界、协同。
面向未来
这还仅仅是开始。未来,数字化的浪潮会进一步侵袭到协会社团的方方面面,会员积分、参会、认证、招聘、供需对接、智能匹配均可数字化、自动化、个性化。善于把握资源聚合的速度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快。
这是因为数字化让资源聚合变得更加容易。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和智能技术就像“粘合剂”,通过场景的触点、数字网络的协同和智能算法的调度,将散落在商业系统不同位置的资源串联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化使资源聚合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通过成本的重构,更容易实现经济可行性 ;人们对数字化商业模式的理解程度在不断提高,通过积极共享、平台化和跨界,不断追寻增长的新模式。
传统会议和社群犹如森林,森林中的个体虽然生长在一起,但是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是同生(+)的关系 ;而竹林中的个体之间则是根系交织在一起,相互交互、渗透,是共生(x)的关系。未来,社群生态伙伴之间从业务、人才到组织都会有很多的交互、渗透,越来越多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会形成“竹林生态”,这种生态一定具备三个特质:开放、赋能、共创,从而实现包容性增长。
参会者入场统一使用“旅连连”小程序的通行码入场。大力推广旅连连也是会议圈之前提出的会社同源,会社合流的一个趋势——商业会议必须运营好社群,社群必须建立持续性的连接。运营在线数字化的社群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平台吸收负熵的能力——新的内容、话题、成员、知识和信息,并产生持续的互动。
互动engagement不仅是产品,也是服务,随着用户群体数量的进一步扩大,互动频率增高,互动本身也能产生日益精准的个性化的需求和趋势信息。
如何把面粉变成面团,如何面团变成面包,如何把面包变成不同口味的面包,就是营造社群,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尽管微信群也是一种在线社群,但本质上专业社群需要有专业性,专业的工具,包括内容管理、学习管理、积分管理、会员管理、会议管理、支付系統、对账系统等等来支撑。
此外,在营销的语境中,一个个被创造的新名词被视为营销中的新武器,每一个看起来都是灵丹妙药,却也映射了流量时代下的品牌焦虑。互联网经济在经历爆炸式的发展后,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大幅上升,无论是实现了从0到1的新兴品牌还是如酒店这样的“传统行业”,都在重新思考流量的本质。
聚焦会议酒店领域,围绕着客流竞争,行业中由单体酒店发展为具有品牌矩阵的酒店集团开始形成自己的客源流量池,但OTA凭借单个酒店企业难以建立的平台优势风头一时无两。OTA平台一方面给酒店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并促成酒店客户养成提前预订等消费习惯 ;然而,OTA平台的自主营销又在某种程度上对酒店直销价格体系产生影响。对于酒店集团与OTA平台的关系我们应该辩证看待,酒店需要和OTA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同时也不希望对其产生过度的依赖性,这个平衡点的把握是双方共生共存共赢的关键所在。
技术的力量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会展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常态。在这种新常态的情况之下,融合会展(也就是hybrid event)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了应对这种新的趋势,国际上的一些主流的会展科技公司。都在完成一站式、一体化的会展科技平台。那么具体表现的方式呢,就是他们的公司官网都在改版,你会发现他们的官网上面的banner图。都有一个one platform for virtual, in-person & hybrid event。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那是因为融合会展需要新的平台来承载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因为融合的平台不是割裂的,而是能够一体化的存储数据。国际上,融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融资有数十起,在垂直行业还是比较频繁的。不确定增加了“混乱”,混乱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比较大的事件有两三个 :其一是虚拟会展平台ON24于2月初在纽交所上市(招股书显示,ON24在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8260.8万美元、8913万美元 ;ON24在2020年前9个月营收为1.0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519万美元)其二是关注Hopin的连续融资,成为双独角兽企业(之前已经详细写过,不再赘述)。其三是Cvent在第四季度需求再次IPO。以VR为代表的虚拟场景成为一种新兴场景和能力。
疫情以来,诞生了一批以构建VR场景的会展科技公司。虚拟会场和虚拟社交将会成为一种标配,在未来疫情结束之后继续存在。数字会展的认证越来越普及。国际会展协会在做会展科技的数字化培训,致力于新场景之下新的技能提升upskill。PCMA的数字活动战略家认证包含六个模块的知识:产业回顾,活动分类;计划+商业化,内容与观众,技术与执行,营销与社交媒体,ROI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