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就应有中国范

2021-05-30 10:48:04周洋
藏书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国史变法王阳明

周洋

如今,喜爱阅读历史类书籍的朋友不在少数,但普通读者和历史研究者的阅读取向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更希望读到那些明白晓畅、深入浅出的普及性历史读物,既要有不同于“戏说历史”的所谓“信史”,又要有教科书上读不到的真知灼见。笔者近日读到樊树志先生的新著《图文中国史》,深感这是一部既好看又耐看的历史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中国史就该有这样的中国范。

樊树志先生写作此书时确定的目标是:简明而不肤浅,专精而不枯燥,写一本社会大众看得懂又喜欢看的历史读物,能够让读者放置案头随手翻阅,爱不释手。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他没有面面俱到细大不捐,而是反复推敲确定全书的框架和结构,把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划分为16个章节,在朝代系统的架构下兼顾点线面,精心选取那些极具历史价值的人和事作为专题重点书写,以此勾勒出宏观视野与特写镜头交相辉映的历史脉络。在我看来,这16篇章虽高度精简凝练,却将樊先生的治史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言前人所未言,探究历史深处的内涵。譬如,明代大儒王阳明是近年来知识界热议的历史人物,今人对他的思想各取所需,有的强调“致良知”,有的强调“知行合一”,樊先生却另辟蹊径,发掘出王阳明学说中所蕴含的解放思想的启蒙意义,直言王阳明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有勇气向孔子、朱熹大声说“不”,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主张无论求道抑或求学,都应该秉承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以孔子或朱熹的是非为是非。

其次是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国历史,开辟新的视角。说到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亡国之恨,人们多半会想起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这本书中,樊树志先生刻意避开这一传统视角,转而从世界眼光审视这150多年南宋定都杭州对该地区都市商业发展的影响,引述了13世纪末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时的所见所闻,他的故乡——堪称欧洲城市之冠的威尼斯,在杭州的映衬下相形见绌,两相比较,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威尼斯)不过是一个破旧的村庄”。

再次是对历史人物报以理解之同情,给读者提供新的启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几百年来众说纷纭,晚近的研究者多把目光聚焦于变法中的各项细节举措,试图从中找到变法受挫的原因。而樊树志先生在书中一针见血地点明:问题不在于细节,而在于指导思想。王安石是一位推崇《周礼》的经学家,他把儒家经典《周礼》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势必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变法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书名既为《图文中国史》,图在文前,可见书作者对于图的看重。全书共选取图片200余幅彩色印刷,读者翻开这部书,在阅读文字了解史实的同时,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碑刻、印章、钱币等极具特色的文物,仿佛走进一座馆藏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在读到南宋时期江南经济繁荣这一章节时,配图是宋代官窑、龙泉窑、哥窑烧制的三只瓷瓶,高清彩图使瓷瓶的釉色、纹路、造型等特点纤毫毕现,对这一时期生产工艺水平之高就会产生直观的感受。书中还有一处细节设计亦可称匠心独运。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都有“相关阅读书目推荐”,這是樊树志先生依据自己的治学经验,给有志于进阶读史的书友开列的延伸阅读书单,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阅读福利。

猜你喜欢
中国史变法王阳明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中华诗词(2021年2期)2021-12-31 07:57:58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0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5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3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王阳明的著述观及表现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