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是更高级的爱书方式

2021-05-30 10:48安武林
藏书报 2021年39期
关键词:印数爱书藏书家

安武林

有那么一个群体,我是非常喜欢的,且常常引为知己。我们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利用各种方式来交流和切磋,分享和展示。那就是喜欢藏书的朋友们,这个群体可以称之为藏书家。藏书家有大小之分,有资深和资浅之别,有爱好和商用之差。

我很不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这等于没说,或者与说“饭是用来吃的”一样。我相信喜欢藏书的人,大都是喜爱阅读的人。除非,那种仅仅以商业为目的的收藏者。他们不喜欢读书,但知道各种书的价格和价值。这样的人,是算不上收藏家的。

对于收藏家而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相互轻视乃至鄙视的人,自然是有的,但那是令我憎恶的。宽容和尊重是基本的做人道理,如果读书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只能说修养和素质太差。有人喜欢收藏古籍,有人喜欢收藏签名本,有人喜欢收藏民国版本,还有人喜欢收藏毛边本,有人喜欢收藏初版本,有人喜欢主题性收藏,林林总总,丰富多彩。

从阅读的意义而言,仅从内容上熟悉即可,但对于收藏家而言,这只是书的一部分价值而已,哪怕是最主要的价值。因为一本书承载的东西,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作家所写的内容,当它变成一本书的时候,那么它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比如,书中的插图、封面的设计。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审美的缩影。通过一本书,有时候可以洞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比如说,80年代,真是一个励志的年代,奋发向上的年代,许许多多的格言警句之类的书,在那个时代大量出版,我本人手里就收藏了多种版本。

从收藏的意义上说,当然是印数越少越有收藏价值。物以稀为贵嘛,这句话用在藏书这里也是极其贴切的。我江苏有个朋友,在这方面非常挑剔,他告诉我,印数在三千册以上的书,他一律不收藏。也就是说,他收藏的都是印数在三千本以内的书。如此的印数,基本上未来很难有重印的机会。即便有,但它是初版本,同样具有值得收藏价值。在一些旧书商的眼里,它们的价格,不会低于那些民国书的。我们随便在网上一查,便可以知曉。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种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知名度,那得需要藏书人有一双慧眼才行。我所知道的是,有些著名作家,刚出道的时候,知名度还不高,第一本书的印数是很少的。当然,其中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出版社对于市场的判断,也是导致这本书印数少的原因。精装本还不流行的时候,出一本精装书;诗歌和理论书很不景气的时候,出一本诗歌或者理论书。

我在希望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人》《这些书》《这些书》,三本合售,网上标价五百元,令人咂舌。标价如此之高,并不是说我的书写的有多好,而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且印数极少。这当然是虚标价格,姜太公钓鱼之举。曹文轩先生曾经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过一本短篇小说集,当时印数只有2350册。幸亏他藏有几本,慷慨地赠送了我一本,否则我得花民国书的价格来购买。非常幸运的是,金波、沈石溪等前辈,也馈赠过我他们印量极少的书。这些书,都是用来收藏的。他们的作品,我在另外的新书中阅读过。这就是阅读和收藏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我的朋友中,还有更厉害的。他买书,一般都买两本,一本用来读,另一本用来收藏。他有洁癖,从不淘旧书。他个人的观点,新书买下,过许多年之后,这些新书就变成了旧书。他常常在微信上晒他过去购买的书,令人羡慕,令人嫉妒。他买的书,质量没得说,但在当时也有很多是印数极少的。在我眼里,他是品味非常高的藏书家了。令人贻笑大方的是,我们常常喜欢讨论这个人是不是藏书家,是不是真正的诗人之类的话题。看见此类话题,我只能是捂着屁股笑几声。

没有古籍,在很多人眼里,是算不得藏书家的。但对于非古籍收藏家而言,它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有价格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要在藏书方面有点规模.代价都不会太大,这是一个不太需要很大投入的收藏领域。如果我们喜欢阅读国外那些藏书家的故事,我们就会知道那些书的价格昂贵得惊人,至少得是中产阶级才能有那样的经济实力。《泰坦尼克号》上那位去世的青年收藏家,父母的经济实力雄厚,尽管如此,他的父母还怕他把家里搞破产了。

我一直觉得,书也可以作为文物收藏的。在我看来,这是更高级的爱书方式。

猜你喜欢
印数爱书藏书家
“爱书”、“读书”和“懂得书”*
——“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2015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2011年全国期刊出版基本情况
主要刊期的期刊出版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