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积三
不久前,承蒙文友抬爱,要我为他的一本书话写篇序言。写序,必要赏读书中所有篇什,而我心有余而力不及。再者,我深省自己不是藏书家,亦非读书家,更非书籍的研究家,对书话一脉所知不甚了了,生怕难有独特的创建,不能高屋建瓴,且中肯綮,岂可滥竽充数,胡乱置喙?面对盛情美意,只好谢而却步了。
说来惭愧,回眸望去,我之人生,可察七十几道年轮,然而,枉对岁月,实在没有读过几本书,对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境相差远矣。但,书是我一生之爱物,遂想由此说几句闲话。
前年回国,由天津港出发,乘游轮往东瀛一游。随身携带屡读的鹤见佑辅《拜伦转》解闷儿。游轮,自然是赏海观云、品珍尝馐、游戏娱乐的浪漫之舟,但凭先前多次在国外乘游轮的记忆,它亦是绝妙的识得书香的惬意之舸。曾经所乘游轮,无论是驶往基韦斯特拜谒海明威故居,还是泊于巴哈马首都拿骚探胜,抑或游弋墨西哥湾古岛观奇……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蓝天白云下,船舷之上,缕缕细风过耳,多有游客各觅一隅,手捧书卷,有滋有味地读着;清晨,日吐彤光,辉煌四照,便有早醒者,在餐厅的窗外寻一小几,佐着咖啡,沉浸在面前的书里了;待明月高挑,四籁寂静,更有吃罢甜点的读书人,依旧在小餐厅的座位上孜孜不倦……读书的胜景,犹在船顶的戏水乐园。红阳在天,蓝穹一碧。男男女女,戏水之后,聚汇于此,各觅躺椅,边享受着阳光边过着书瘾。此刻,书香与阳光同在,何其快哉!可见游轮亦为书轮也,它是读书人展卷遐思,追寻阳光,安放心灵的梦乡。
奇怪的是,从天津港起锚的这艘游轮来往于东瀛的数天之中,竟未见到一位手捧书卷之人,窃想大约是因为我的眼界不开吧。下船后,我由津继续南游,镇江、扬州、无锡、苏州……一路下来,无论是在车站、动车里、飞机场、景区、街市、公园,还是餐馆、旅店、公交车上……手持《拜伦传》的我依旧没有见到一位同好,我成了一个另类,这让人甚为不解。岁月悠悠,中华民族有着爱书、读书,崇尚书香的优良传统,如今,这书怎么就被冷落到如此之地步了呢?又一想,也许是现代传媒代替了纸媒的缘故。可是在国外,即使现代传媒大行其道,但心仪纸媒者依然比比皆是。凡在公共场所,无论是公园、海滩、购物超市,还是飞机场、快餐店、医院、咖啡厅……到处都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有天周末,去逛查尔斯顿的早市,见栖身路边长椅上的流浪者,毫不介意身旁来往的行人,一门心思读着他手上的那本鲁宾的畅销书《幸福计划》;前年逃飓风时,在“寇斯寇”超市,遇一先生,他准备的逃难物资只有两样:一瓶红酒,一本新版的传记书;在癌症治疗中心,我见到许多患者,这些生命已亮起红灯,随时等候上帝召唤的人,一面在接受化疗,一面捧着心仪之书读得仍津津有味安之若素。读书,在海外他乡,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生死、灾难和种种的逆境,以至于到了无书便不是人生,无书便不可活的地步。可见商业文明和电子传媒的文明现实并未将人们读纸版书的兴趣击碎殆尽,而且这兴趣有增无减。
那么,我为什么在国内的公共场所未见读书之人呢?思来想去,原因多多,其中之一,大约还是因为我的眼力不及,也许读书的人去了图书馆、去了书店,去了有书看的地方,或宅在家里读神仙书呢!其二,可能国人不喜在众目睽睽之下读书,觉得读书是私密之事,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翻卷不自在,故身不带书。其三,会不会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屑于纸版书,阅读的兴趣转至手机,沉浸于流行的时尚娱乐中,自然见不到其读书之身影呢?其实,读书纯属个人的自由私事,愿读则读,不读则罢,在哪里读又有何妨呢?
我敬慕讀书人,许多盛名大家的读书往事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电影《英雄儿女》导演大师武兆堤,当年在穿越日寇的封锁线时,队伍轻装减负,此公宁肯扔掉那时被视为贵重之物的毛衣,也不愿抛弃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影界泰斗汤晓丹,一日不可无书,从19岁在上海滩谋生到102岁逝世,一生读书。他称:“读书对于我如同空气,胜过一日三餐。”抗战期间,他流亡到桂林,与猪为邻,每天只有一餐充饥,仍不忘读书。书,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也是其修身蓄志的不二法门。泱泱华夏,如汤晓丹、武兆堤者何其多也!我为那些读书人祈福,也为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绵绵流长而自豪!
由书而想到书房,近日忽见不少炫耀书房之豪、之阔、之华贵的文字,叫人好不惊诧。书房本是蓄书、读书的世间清净之处,读的是书,而非房也!我到过阳翰笙、冰心、艾青、汤晓丹、吴祖光、柯灵、凌子风、赵清阁、刘开渠、黄宗江、沈迈士、钱君甸、白杨、郑逸梅、张守义等艺坛巨擘的书房;亦到过高莽、李平凡、李准、鲁光、张天民、梁晓声、李琼久、顾炳垂、谢蓬松、鄂华等大伽的书房,这些文化精英的书房,皆非佳木夺眼的高堂大屋,亦非珠光宝气的金玉之室,都是普普通通的房间,不过一二十平方米大小而已,若说区别,亦是藏书的多少有别,布置的风格不同而已。当然,各有韵致,都充盈着清朗淳朴之气。其实,这些书房,有的还兼有会客和卧室的功用,与平民百姓的居屋并无二致。正是在这样的书房里,他们读书、用书,挥洒豪情,诞生了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倘若有人把书房变成了逞豪摆阔的劳什子,那么他的笔下还能流淌出苍生的疾苦、世间的冷暖吗?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