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睿钰
《张爱玲传》
张均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8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张爱玲,也许我会说:“用一生来谋生,因爱情而无情。”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的一颗明珠,张爱玲是独特的、神秘的、传奇的,也是惹人怜的。
张愛玲是谜一样的作家。为了研究张爱玲,许多人埋首于历史,渴望在蛛丝马迹中还原张爱玲近乎浪漫的悲剧情感背后的生活。而张均不一样,他的研究,是从张爱玲的著作入手,文史互证,在世人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唯美而又现实的张爱玲的形象。
张均是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其学术志趣主要集中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曾创作《海上红楼》《张爱玲十五讲》《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等。《张爱玲传》是其研究张爱玲的一部系统性、总结性著作。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版张爱玲的传记,不能不说兼有“自我挑战”的意味。由海外、港台延播至大陆的“张爱玲热”已持续数十年之久,其间先后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已经很多,但张爱玲仍受到众多读者与知识人有增无减的热情关注,她的个人故事,以及她笔下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作为日益巨大的魅惑形象,稳步进入今日中国的公共想象空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渐次面世的新的张爱玲的生平资料为张均写作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学界的新近研究成果,也对书中个人化的叙说角度与眼光大有助益。
作为资深研究专家,《张爱玲传》却“很不张均”。在本书的创作中,作者并未完全按照其以往的纯粹理性风格,而是带了些许柔情。这令本书拥有了唯美的气息,从而与传主人张爱玲产生了更加紧密的气质契合。世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张爱玲不信这一番话,她是绝世才女,却也因为有才,生出了不甘平庸的想法。她高昂着的头,展现出三分傲然、七分淡漠,她冷冷地睥睨这滚滚红尘。张爱玲是个传奇,也变成了一个符号,但本书并未完全按照“张爱玲”这一符号行文。在研究她的生活的同时,作者十分注意为其形象祛魅,例如:在世人眼中,张爱玲是个追求唯美,追求风花雪月的女人,而张均告诉我们,即便是张爱玲,也会为柴米油盐而担忧,在浪漫之外,她也看得见现实。通过张均淡淡的笔墨,读者可以看到名门之后的她因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者而自豪,可以看到她悲天悯人的同时又能洞见芸芸众生之可怜可笑,可以看到她走出精致的文学世界后却糊涂而无奈地迷失于现实世界,可以看到她将生活艺术化之后又偏偏“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张爱玲渴望在莽莽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归宿,但上苍却偏偏安排她走向另一种可能。自古奇才出少年,当张爱玲渐渐将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以孤独的形式获取成全,当她经历了年少家族的阔裕却最终目空一切,这位旷世奇女子终于真正参悟了人生的本质。对于张爱玲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精致的磨难”,张均都用淡淡的笔墨轻轻描绘出来了。
本书分八个章节,极尽翔实地将张爱玲内心世界的探寻、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乃至其写作的手法铺陈开来。有依引据的著传方法,最大可能地为读者还原了一代天才奇女子。而作者平实的语言背后,亦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厚重张力。张均在本书中选择了以张爱玲的生平时间为轴,介绍其身世背景的同时,还通过援引其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和作品集段落,反映出张爱玲不同时段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处境。通过张均的解读,读者能够知道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人是不带任何政治派别立场的,她只为自己的风华正茂骄傲。
当然,本书也与其他传记作品一样,没能够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完整地解读传主张爱玲。有读者评论说:“如果著作少点张均的声音就更好了,部分观点难以引起人们的认同。”的确,《张爱玲传》书写的是张均眼中的张爱玲,这个张爱玲天然会带有张均的声音。或许这也是作者将张爱玲的作品本身引入书中的缘由。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作者在书中大量援引张爱玲的小说,甚至以小说内容为依据,推测张爱玲的情感与生活,愚以为这一做法虽无可厚非,却也终究难以避免有失偏颇之处。
张爱玲是个手执烟火而心怀诗意的奇女子,为人十分超脱。读者若要感受这种超脱,除了自身经验之外,也许《张爱玲传》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反思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