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古斋作为国内古籍拍卖行业的知名品牌,始终引领行业发展,持续焕发品牌生命力,特别是2021年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市场引领性、品牌引领性、创新引领性以及社会责任引领性方面表现突出。
从发掘到传播,致力打造大众化平台
上海博古斋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古籍善本的发掘与传播,目前,一边是数字技术助力博古斋古籍事业加速度,博古斋依托“博古斋在线”小程序,跨越时空与地域限制,在推動古籍善本跨越“专业”门槛走向大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边是古籍学术团队的建设与辛勤耕耘,博古斋立足古籍专业优势,打通了古籍研究与流通市场,形成了由民间发掘、平台交换、学术输送与大众推广的古籍文化发掘与闭环传播。
深耕本土,弘扬中华经典文化,肩负使命,博古斋秋拍如期而至。将于2021年12月9至12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上海博古斋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为广大古籍专业人士及爱好者甄选了1800余件古籍佳品,以“古籍文献·金石书画(一)、(二)”和“万象——古籍善本·书画精品”两个主题专场呈现。
独辟蹊径,明刻集部古籍注入精彩
传统刻本主题中,明版自然是永恒的热点。此次博古斋则避开闵凌套印,覆刻世德堂六子及韩柳文之类的明刻,独辟蹊径地为广大藏家展现了梦寐以求的明刻集部类古籍。包括有经折装本,明万历间绣水沈氏尚白斋刻本《陈眉珍珠船》四卷;明万历四年至五年(1576-1577)凌氏桂芝馆刻本《左国膄词》八卷;明刻本《广虞初志》四卷《续虞初志》四卷;明嘉靖十五年(1536)秦汴绣石书堂刻本《锦绣万花谷》;明万历十六年(1588)陆弼刻本《丹铅总录》二十七卷;明周应麐刻本《袁中郎十集》十六卷;明天启间刻本《玉茗堂文》十六卷《赋》六卷。以上皆为明代刻印之明人名集,相信将为今年的秋拍市场注入精彩。
禁毁书延续热点,“缮本”重新定义精写刻
清代刻书中,禁毁书亦是市场中的热点。明末清初之际诸大家书翰甚富甚精,惜清康熙后文网暴严,明季诸贤诗文集被毁者不少,文坛蒙其殃。右文之士,咸以为秘籍。此次博古斋秋拍亦搜集了诸多精品,许多乃是拍场首见之本。例如清康熙元年(1662)赖古堂刻本《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十二卷;清乾隆间水绘庵刻本《同人集》十二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蒋国祥刻本《箧衍集》十二卷。上书皆为禁毁前之原刻,非诸家竞相覆刻,删削改窜之作。
“缮本”一般指的是雕版字体工整秀丽又经过精审的校勘的书籍。本次博古斋秋拍将集中呈现了历代精刻本一批,如清乾隆间霁云阁精写刻本“清戈守智著邗江杂咏一卷附题词”,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陈氏家刻本“迦陵先生填词图二种”,清乾隆刻本“清刘大櫆 著 刘海峰文集八卷”,清光绪刻本“清李基塙 著 墨霞堂诗钞二种”,民国壬申(1932)董康刻本“清董元恺撰苍梧词十二卷”等等。
凸显多面学术价值,“海日楼丛札”不乏未刊稿
此次博古斋秋拍中,沈曾植(1850—1922)“海日楼丛札”将是引人注目的专题。沈曾植为清末民初大儒,一生撰述颇丰,研究范围跨越中西、博通古今,涉足领域十分广泛。王国维在《沈乙应尚书七十寿序》中特别概括过其学术成就:他精研西北、南洋边疆史地,通晓历朝法制,还深谙佛学。此外,沈曾植与陈三立、郑孝胥、陈衍同为清末重要文学流派同光诗体派代表人物,有《海日楼诗集》《海日楼文集》传世。沈曾植书法造诣也颇高,对金石、碑帖、书画、版本均有研究。本次博古斋秋拍以“海日楼丛札”为专题,为大家展现了一组沈曾植未刊稿及一些已刊诗文的草稿,丛札大致可分六个部分:学术考证、历史地理公文、诗词及札记、宗教、书法、友人唱和诗稿。内容涉及书法、书法理论、策论、小学、诗词及友人唱和,有些能直接反映沈曾植的政治思想,有些则间接让我们看到沈氏的一些思想倾向和治学理念,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诸多研究材料。
本次秋拍专场也不乏历代碑帖、精品书画、雅件文玩等珍品佳物。上海博古斋专注古籍专业发展,发扬海派创新精神,与数字化时代同行,推动中华经典文化价值传承。
这一季秋拍,上海博古斋拍卖与您相约上海,相约古籍,相约经典!12月9日至12日,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