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作为人类智慧的杰出成果,诞生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重要发明而载入史册。塑料具有密度小、强度大、耐腐蚀以及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绝热性等优点,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因此其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塑料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小到食品包装,大到建筑材料,再如交通工具、医疗器械等众多人类的生活必需品,都有着塑料的身影,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由于塑料不易降解,大量使用后形成的塑料废弃物对包括海洋在内的地球生态造成了巨大危害。因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塑料消耗量极其巨大。有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为4亿t,而我国塑料消费超过6 000万t以上。目前,塑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环境治理的普遍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出台政策,积极寻求缓解塑料污染的解决办法。我国也早已意识到塑料污染的严重危害,应对举措基本与国外同步,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我国从当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就塑料袋而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8年这10年间实施“限塑令”以来,我国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t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t石油。但是,“限塑令”的实施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其一,落实持续性不强。在落实过程中,消费者的初期表现较好,但后续逐渐麻木放松。其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监管部门鞭长莫及,随着时间推移,最终默许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其三,替代品发力不足。虽然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产品逐渐进入市场,但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尚需突破,因此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在“限塑令”实施效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加之近些年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迅猛发展,给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2020年1月,我国出台“禁塑”政策,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塑料范围明显扩大;2021年1月,我國“禁塑令”全面升级,全国餐饮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杯。政策的不断加码,使得塑料污染治理呈现高压态势,也造就了新风口。在市场有需求、社会有动力的情况下,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突破各方瓶颈,加速市场布局,无疑是顺势之举,也是改善环境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
10.19599/j.issn.1008-892x.2021.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