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05-30 09:09:06王明文田春林韩继国
关键词:委会标准化体系

王明文 田春林 汪 健 韩继国

(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2.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 100029)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现状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开始于201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一批重点标准发布实施,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组织机构

2015年5月,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开展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经交通运输部决定,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综合运输标委会),负责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负责统筹开展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2018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交通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秘书处工作。全国综合运输标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专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是标委会的工作核心之一。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标准委对标委会的职责定位,综合运输标委会主要负责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包括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衔接、运载单元、专用载运工具、快速转运设备、换乘换装设备以及统计、评价、安全应急与信息化等)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包含118项标准,涵盖了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综合客货运枢纽、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等各领域,如表1所列。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包含已经发布的现行标准和未来拟制定的标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

表1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分类统计

从标准类别来看:基础标准包含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术语和代码等,作为综合交通运输其他标准编写的依据和基础;服务标准数量增长较快,包括旅客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共同遵守的服务标准,有助于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为行业监管提供依据;工程设施标准起步早,标准数量较大,包括综合客货运枢纽、复合通道和交叉设施等工程设施建设标准;安全应急标准数量较少,主要聚焦于综合客货枢纽运营管理、旅客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安全应急相关标准;信息化标准主要针对开展综合交通运输运营服务相关信息化标准;统计评价标准属于支撑类标准,主要包括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规划、统计、评价、监督考核等标准;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涵盖内容和范围较广,包括旅客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中的载运工具、运载单元、换乘换装设备等产品标准。

(三)制定发布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自综合运输标委会成立以来,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标准制修订需求增长较快。2015年行业标委会成立之初时标准计划数量最多,2017年以后随着交通运输部对申报要求的提高以及对推荐性国家和行业标准总数的控制,计划数量有所缩减。近年来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制修订计划统计如表2所列。

表2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制订计划统计

从标准实施和应用情况来看,综合交通运输一批重点标准发布实施,解决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效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一是制定发布的《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空陆联运集装货物转运操作规范》《海铁联运列车运行与货物追踪接口》等多式联运标准,解决了当前多式联运单证不统一、交接转运作业不规范、信息衔接不通畅等问题,为促进提高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提供了标准化支持;二是《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通用技术要求》《公路铁路交叉路段技术要求》等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标准,填补了国内关于公铁复合工程建设领域标准规范的空白,使得复杂条件下公路铁路并行工程、交叉工程等项目建设有据可循,有利于促进公铁复合工程的规范建设,提高了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区域总体设计要求》等综合客运枢纽标准,解决了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总图布局不合理、建设管理界面不清晰、换乘通道设置不便利等问题,有利于引导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场站设施集中布设,实现旅客便捷换乘,规范综合客运枢纽发展。

二、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交通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面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存在衔接不畅、组织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在货物多式联运组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目前综合交通运输已发布40余项标准,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在总量和结构方面还存在短板,综合立体交通网、新型多式联运装备等方面标准需求有待深入挖掘,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运等服务标准有待提档升级。总体上来看,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高质量标准需求,加快制定制约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

(二)管理存在交叉协调问题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作为跨运输方式的标准化管理,与其他专业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存在一些交叉,另外还存在跨行业管理协调的问题。如多式联运标准化既涉及到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行业各自的标准,也涉及到物流、货代、海关及检验检疫等交通运输行业以外领域的标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由于原有管理条块分割及专业标委会工作自成体系,在标准立项与征求意见过程中,存在标准行业管理交叉方面意见,协调难度较大。

(三)尚未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

由于国际上尚没有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综合交通运输尚未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建立对口联系,缺少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综合运输标委会成立以来,标委会尽管开展了一些与德国标准化委员会DIN机构等国外标准化技术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工作,但目前还未与ISO、CEN等国际及区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正式联系。

(四)标准化工作人才稀缺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特点,对于从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要求较高,需要懂得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等领域标准化理论和实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需要既精通外语又具备技术能力的专家。目前从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人才梯队建设存在不足,从事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熟悉掌握标准制修订程序、熟悉掌握标准编写和审查的人才占比不高。

三、推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建议

针对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议从完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

(一)发掘综合交通运输标准需求,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共享交通等新技术新业态竞相涌现,交通运输领域新旧业态不断融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对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大综合交通运输标准需求调研广度和深度,深入发掘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有效需求;要聚焦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解决行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持续跟踪国内外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技术发展,对在新业态中的应用做好追踪;要做好行业研究,加快高质量标准的前瞻研究工作,加强标准预研和储备。在准确把握综合交通运输标准需求基础上,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标准支撑。

(二)重视标准化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提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上支持,出台措施支持标准化工作;相关企业要积极参与,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实践经验;研究机构要深入调研,注重提炼行业发展的标准需求。加快推进旅客联运、多式联运、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例如:针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设计、综合货运枢纽功能区布设等技术标准制定;针对多式联运和旅客联运发展,推动多式联运转运操作规范、旅客联运服务和联运单证等技术标准的制定。

(三)加强衔接协调,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理顺与相关标准体系的关系,促进各专业领域标准体系协调衔接。建议将分散在其他专业标准体系中综合交通运输标准调整至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中,以避免标准体系间交叉;二是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标准委对标委会界定的职责范围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预研、立项、征求意见等环节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标准制订内容与行业内外其他标准的交叉重叠;三是加强协调衔接,交通运输行业内要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标准衔接,特别要加强与铁路、民航、邮政等国家局有关标准化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交通运输行业外要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与全国物流、国际货运代理等行业外标委会的沟通协调。

(四)开展标准化培训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规划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同时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标准化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充分利用标准宣贯会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培训,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解读重点标准技术内容,增强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实施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依托交通强国建设、多式联运等示范工程,面向示范企业开展标准化编写培训,引导企业将成熟的示范成果提炼总结形成标准,强化示范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人才。

(五)推进标准国际化工作,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标准国际化是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国际调研,跟踪标准国际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领先标准,坚持需求导向,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对接。建立与ISO、CEN等国际及区域标准化组织的联系,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协调沟通,强化标准与政策、规则的有机衔接。组织我国有意愿、有实力的委员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积极参与到多式联运、旅客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疫情防控等方面国际标准制定中去。利用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海外施工项目,推动复合通道、交叉设施等工程标准以及多式联运票据单证等标准的海外应用,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强国建设为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的支撑引领作用,规范和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委会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30:06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中韩渔委会就2017年相互入渔安排达成协议
中国水产(2017年2期)2017-02-27 10:46:22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标委会召开2014年全体会议暨标准审查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交通运输标准化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