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提高外科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

2021-05-30 13:55:50杨春霞潘淑贞梁艳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情关怀外科

杨春霞,雷 慧,潘淑贞,梁艳丽,李 凤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广东 吴川 524500)

骨科多收治外伤致残或骨病患者,高龄、重症比例高,加之手术创面大、卧床时间长,常产生痛苦、焦虑和急躁等不良情绪,也易发生压疮、感染等护理安全问题。面对安全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的骨科护理工作,护士易产生情感厌倦而影响工作热情,不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一直重视护士素质和能力培养。2020年4月21日至7月20日,我院以骨外科系统39名临床护士为对象,按人文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人文关怀教育,以提升其共情能力,全面落实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课题获得医院教育委员会审批,由护理部教育小组组织实施。教育对象为从事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1年以上的护士,均为女性;本科以上学历12人,大专及以下学历27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4人,护师及以下职称35人;工作10年以上17人,10年及以下22人;30岁及以上18人,30岁以下21人。

1.2 方法

1.2.1 制订人文素质培养方案 分析骨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结构和分布特点,存在年轻、工作期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占多数现象,从服务礼仪培训开始,规范语言、举止、服饰、仪容、态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全面提升护士的关怀能力和服务水准,并将理论应用于专科护理实践,提高共情能力。(1)时间:2020年4月21日至7月20日。(2)主题:加强骨外科系统临床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共情能力。(3)培养模式: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组讨论形式,包括理论授课、个案讨论、护理查房、叙事教育、标准示范等,于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业务学习。(4)效果评价:教育前后分别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1](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和杰弗逊共情量表[2](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进行评价,比较教育前后人文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变化。(5)考核与改进:培训结束后分批次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由护理部组织考核小组逐一进行,根据培训效果建立持续教育训练制度,持续改进。

1.2.2 人文素质培养方法(1)理论授课:主要传授有关人文素质的理论知识,如护理伦理学、护士人文修养。授课教师以“每周一小课”形式授课,将人文关怀教育与整体护理相融合,在病房营造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氛围,以专业化和人性化护理作为工作目标,培养护士的人文关怀素养。(2)个案讨论法: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利用晨会交班时间(每天半小时)寻找人文关怀事件,理论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巩固理论知识。(3)护理查房:每月1号和15号各组织查房一次,选择典型病例分析人文问题,主讲人模拟现场,解读情景。如静脉输液穿刺不成功如何主动向患者道歉,当操作需要裸露隐私部位时如何用床单或布帘保护患者,当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时如何用语言安慰患者。(4)叙事教育法[3]:通过叙事护理这一语言沟通方式,有序引导患者叙述故事。把叙事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组织护士分组实行,认真聆听患者的故事,走进患者的世界,帮助患者树立生命责任感。(5)标准示范法:科室建立一个人文关怀标准示范试点病房,安放便民意见箱,根据患者需求改进病房设施,提供优质服务,在护患沟通上多做解释,理解患者的痛苦,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打造骨外科系统人文关怀标杆。

1.3 评价指标

1.3.1 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 该量表包含耐心(10个条目)、理解(14个条目)和勇气(13个条目)3个维度37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反对,7分表示完全赞同,其中第13条需反向计分,其他均为正向计分。总分37~259分,耐心维度10~70分,理解维度14~98分,勇气维度13~91分,得分越高表示人文关怀能力越强。根据国际关怀能力标准,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分为低(<203分)、中(203~220分)、高(>220分)3个等级。该量表由马语莲翻译修订,Cronbach′s α系数为0.93,有良好信度。

1.3.2 杰弗逊共情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于2001年编制,我国学者安秀琴于2008年翻译成适合医务人员使用的共情量表。量表共有情感护理(7个条目)、换位思考(3个条目)、观点采择(10个条目)3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计分,总分20~140分,得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中文版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 0.75、0.77,重测信度为 0.66。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设为0.05。

2 结果

2.1 人文关怀能力比较

教育前外科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总分为(195.51±8.76)分,处于低等级;教育后总分升至(231.92±8.54)分,处于高等级。教育前后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1)。

表1 人文教育前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人文教育前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s,分)

n教育后教育前39 39 t值P值耐心63.90±3.31 52.46±4.58 12.356 0.000理解86.15±3.45 72.15±4.57 16.975 0.000勇气81.87±5.14 70.90±4.51 9.890 0.000总分231.92±8.54 195.51±8.76 28.508 0.000

2.2 共情能力比较

教育前外科临床护士共情量表总分为(74.38±6.64)分,处于中下水平;教育后总分升至(108.31±5.60)分,处于中上水平。教育前后量表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护士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教育前后护士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n教育后教育前39 39 t值P值情感护理35.36±2.96 21.44±3.60 20.643 0.000换位思考15.90±2.17 10.44±2.54 11.544 0.000观点采择57.05±4.32 42.51±4.67 13.208 0.000总分108.31±5.60 74.38±6.64 32.142 0.000

3 讨论

3.1 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可提高外科临床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医院管理者按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我院外科临床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可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研究表明[4],我国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略低于国外。目前我国护理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我院骨外科护理工作存在急症多、抢救多、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复杂的特点,而骨外科系统的39名临床护士中,年轻、工作期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占多数。教育前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外科临床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调查,总分为(195.51±8.76)分,根据国际关怀能力评定标准处于低等级(总分<203分)。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与护理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5-7]。我院护理部按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骨外科系统39名临床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人文关怀教育,从服务礼仪培训开始,包括语言和举止、服饰、仪容、态度等,制定人文护理新标准,理论教学结合形体训练,因材施教,提高人文关怀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制度,通过个案讨论、护理查房、叙事护理等活动进行讨论、评判和反思,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活动,以分析和评价人文关怀事件为主,在案例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切实提升自身人文关怀能力。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实践,感悟人文关怀的内涵,并建立人文关怀标准示范试点病房,把护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培养护士的责任感,提升人文关怀素养。教育后外科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总分升至(231.92±8.54)分,处于高等级(总分>220分)。

3.2 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可提高外科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

医院管理者按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我院外科临床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可提高其共情能力,给予患者更舒适和更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共情又译作移情、通情、感情移入、同理心等,由德国哲学家Robert Vischer首次提出,是指个体由于理解了他人的情绪而产生与之相似的情绪体验,是个人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他人的观点并能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心理过程[8-10]。因护理工作的独特性及高负荷性,外科护士是共情疲劳的易感人群,易产生共情疲劳和工作倦怠。教育前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骨外科系统的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其总分为(74.38±6.64)分,处于中下水平,低于陈燕红等[11]的研究结果。共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技巧,是对别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并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12]。本科室通过理论授课、个案讨论、护理查房、叙事教育、标准示范等灵活模式,加强护士的情感能力和职业能力培训,使其转变传统观念,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给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人文关怀服务,向患者大胆表达关心和安慰,把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共情作为护患沟通的重要技能,不仅可以给患者带来积极影响,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还可以促进护士的专业成长,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正确应用[13-15]。我院护理管理者在外科临床护士人文关怀教育中加入共情能力培训,引导护士通过叙事疗法等手段,深入患者的主观世界,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表2显示,教育后外科临床护士共情量表总分升至(108.31±5.60)分,处于中上水平。

4 结语

医院管理者按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对外科临床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可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共情是心理学的概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核心技术,可帮助护士提高交流技巧以应对各种护患矛盾,提升职业幸福感,减少职业厌倦。但对于共情能力的干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且研究样本量偏小,可能导致结果有偏差,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学科、多中心乃至全医院的应用,以便确定此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共情关怀外科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骨外科知多少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