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现金的替代效应

2021-05-29 17:55周冬玲
时代金融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现金

周冬玲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技术和银行卡作为基础的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普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日常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也正因如此,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主流结算方式,从表面上看,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故此,本文从非现金支付结算和现金支付结算二者的对比综述入手,从纸币的使用量、使用频率以及增量替代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于纸币的替代效应,并在深刻分析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持币结构和时间方面替代现金支付途径的同时,从风险防范机制、政策方面提出了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非现金支付结算 现金 替代效应 传导途径

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是一种在互联网技术下诞生的全新支付方式,因其本身有着资金流转效率较高、交易成本低廉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支付结算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支付结算方式的信息化、电子化发展对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进行了抑制并逐渐替代,但实际上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应用的快速扩张以及普及并未带来现金持有量的下降,反而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增量替代效应[1]。本文研究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于现金的替代效应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可以为今后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推广提供支持。

一、非现金支付结算与现金支付结算综述

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最为显著的区分标准就是结算过程中是否使用现金。简单而言,在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等经济贸易过程中,使用现金进行收付款结算的行为,便是现金结算支付方式。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作为货币结算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及时结清日常经济生活中各类金额相对较小的债务关系作用非凡。而现在人们应用最为普遍的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也被称之为转账结算方式,其是指在个人和经济单位的债权债务清算、资金调拨过程中,不支付现金,直接通过银行实现交易双方银行账户款项变化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2]。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接受来自客户方的委托进行资金款项的代收和代付。就我国当下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来看,汇票、支票、本票、银行卡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定期的借贷以及网上银行等也是较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结算补充工具。由此也不难看出,非现金结算支付和现金结算支付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两点:第一,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需要借助第三方来进行,可以在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非现金的交易,而现金结算则完全相反。第二,在支付结算交易的过程中,提供非现金结算服务的第三方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或者是相关的税费,现金结算则有可能避免此项费用的支出。

二、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纸币的替代效应分析

(一)降低了纸币的使用量

在我国国民经济规模持续发展增加的影响下,资金的结算规模也必然会随之有所增加。在国内大众消费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非现金支付结算交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并逐渐成为了消费全新领域开拓的有效途径。传统的现金交易支付结算方式,在维持原有交易需求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限制,继而带来现金需求遭到抑制的现象。我国各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总额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中的现金结算总额却并未得到显著的增加,整体上呈现出一个较为缓慢的增加趋势,换言之,非现金结算方式的应用显著推动了整个金融机构支付规模的持续增加,假设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未出现,而支付结算规模持续扩大,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增量现金需求,但现如今这一需求却被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取代,极大地降低了纸币的使用量。同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应用,使得商品、服务交易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现金这一媒介,都是借助个人、单位的账户中金额的变化来完成交易的,即便是个人的财富积累同样也是通过账户数字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生活中的现金使用空间会逐渐被压缩,降低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金存量,进一步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量。

(二)降低了纸币使用频率

在经济社会进行商品买卖交换的过程中,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应用为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人们在购买包含金银首饰、房产汽车等价值相对较高的商品,或者是超市购物支付等零散化的小额消费场景中,非现金支付结算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现金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在大额的现金和小面额的零散现金使用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支付工具有了更多类型的选择,使得国内的现金支付结算比例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也正是因为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使得现金的相对使用量有所降低,必然也会带来现金相對调拨频率的降低,这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降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所提及的银行业运营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对于现金的调拨业务量和运输保管成本方面的投入。同时,纸币使用频率的降低,使得纸币的使用寿命和整洁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极大地抑制了假币现象的出现。

(三)对现金的增量替代效应

国内非现金支付方式业务量始终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相关的业务金额总量同样快速增加。我国的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业务量呈现出一个快速稳步增加的态势,同样的现金流通量也在随着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现象与之前提到的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替代增量现金的效应并不冲突,这主要是因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将新增部分交易数额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替代。换言之,在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不出现或者是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交易中的现金增量对比现在增加得更多,这就是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现金的增量替代效应。

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替代现金的传导途径分析

(一)持币结构

聚焦于某一地区的现金货币投放回笼过程来看,作为国内现金供给方的中央银行,其现金供给量需要完全按照市场对于现金的需求量决定。从货币需求理论层面看来,社会公众的货币持有动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支付日常生活的经济贸易。第二,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动机。第三,因为其他资产波动的实际价值出现的投机动机[3]。立足于现金的供给机制看来,任何一个区域内部的现金投放,除了包括最普遍的公众手持现金之外区域内的现金沉淀量投放、残损货币的替换投放、净流出量投放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中央银行出于保障商品、服务交易顺利进行的考虑,其供给的现金量基本都略高于实际的市场现金需求量。如此一来,则必然会出现现金的剩余,其以一种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中。故此,金融机构的业务库能够有效对市场的现金量做出有效的调控。由此看来,一个区域的现金使用量可以分为交易需求现金、预防需求现金、投机需求现金、异地流动现金、沉淀现金五种类型。

从当下国内的情况看来,区域内现金使用量的前三位也是群众手持现金的数量排名,其余的现金则是借助活期、定期、其他资产形式进行储存,用以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发展,可以凭借其较高的流动性,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转换,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于现金的替代作用,在预防和投机需求现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交易需求的现金,往往会受到支付环境的限制,无法全部替代。

(二)持币时间

商品的流通也必然会为货币赋予相应的运动形式,简单而言,商品流通带来了货币流通。从流通时间看来,现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即时流转现金。就是交易的双方现金转移间隔时间较短。当前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绝大部分现金都属于此类。第二,短期的流转现金。持有货币的一方在取现之后,手持货币的时间相对较长,且需要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流通之后,借助其他渠道再次回到金融机构手中。第三,长期性的流转现金。这种类型的现金会在货币持有人的手中沉淀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只有在产生交易数值相对较大的购买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再次回到金融机构手中。第四,永久性的流转现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沉淀,是因为地下经济和窖藏而出现的现金使用量,并且这部分现金可以视为退出了正常的货币流通领域[4]。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快速发展,可以凭借其中的快速支付功能,完全取代当下现金中的及时性流转,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最为主要的原因。短期和长期留着的现金主要倾向于交易使用的现金,因为非现金的支付结算工具可以很好地避免假币出现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降低了保管和押送现金所带来的成本支出,对于一些金额相对较大的支付结算活动,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受理一方的工作效率。故此,这类现金也可以被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替代。而永久性流转现金,因为其用途相对较为特殊,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无法对其进行替代。

四、非现金结算支付工具发展推广的具体策略

(一)立体化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由于当下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必须要构建与之相关的全面化风险防范机制。对应用最为普遍的电子支付工具而言,相关部门需要出台对应的电子支付指引,从非金融性质的机构到网上支付服务商,都需要对网上支付业务办理中遵循的业务规则等做出全面的规定。同时,还需要以电子支付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作为基础,进一步出台相关的电子支付规范化文件,确保能够在完善电子支付相关业务规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其健康发展。在推动我国电子支付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额的实时支付和小额的批量支付系统进行完善,并健全对应的日常管理维护机制,配合上以影像截留技术作为基础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进一步促进电子支付基础系统的完善[5]。对于银行卡的风险防范而言,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受理市场建设这项工作,对受理的环境做出进一步改善,以此来促进中小城市以及县城内部特约商户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银行卡在税款缴纳、公用事业缴费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此外,相关的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工作,全面发挥中国银联在这一工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统一化,将宾馆和酒店类商户的银行卡和受理环境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借此来完善金融服务相关的配套设施。

(二)政策方面的进一步优化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需要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人民银行需要进一步健全与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创新以及风险防范有关的支付结算管理体制,为其推广、创新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此外,人民银行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基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在票据业务的准入门槛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可以借助贴现业务规模控制和对象条件限制的适当放宽,以此来鼓励基层金融机构发展相应的票据业务。在我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加快银行网络的建设,通过支付系统覆盖范围的全面提升,为各类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提供环境支撑。简单而言,相关部门需要建设以央行的大额支付和小额批量系统作为骨干,将全国支票影响交换系统作为辅助的、覆盖全国范围的支付体系。同时也需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给予相应的重视,通过逐步推广应用技术标准统一化的银行卡,实现银行卡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支付环境。

对于部分客户而言,因为其受到传统支付观念的影响较深,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狀况,对小额支付的系统功能进行拓展,以此来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中央银行也需要对银行业内各金融机构小额支付系统的宣传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确保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妥善利用服务窗口,将小额支付业务功能向银行用户有效地进行宣传。同时银行也需要持续提高服务意识水平,为个人或者是单位支付结算业务的办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也需要积极进行业务方面的拓展和创新,通过发展银行卡业务,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借助银行卡进一步实现跨行、跨地域的现金存取,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对地方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提供相应的扶持,进一步改善国内的支付结算环境。

五、总结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出现是金融领域和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对现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但由于部分领域的现金用途较为特殊,故此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无法完全替代现金的流通。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从政策和制度方面入手,进一步为各级金融机构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提供制度方面的支撑,同时也需要从当下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出发,制定完善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风险防范体系,以此来有效地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

参考文献:

[1]王翔.深入推进基层农行现金管理业务转型[J].唯实(现代管理),2017(07):29-30.

[2]郭宇.非现金支付方式对宁夏现金运行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14-15.

[3]吴宝柱,刘学俊.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金融,2016(06):109-110.

[4]张淑芳.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研究[J].乡村科技,2016(11):90-91.

[5]朱武萍.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4(10):7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现金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被饭店套牢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超越现金本身升级城市生活
南方现金通业绩领跑“宝宝”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