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意义
1.1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是确保人们进行生存活动的基础条件,所以,人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具体职责,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积极投入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工作中,改善生态环境,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与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种植绿色无公害的经济农作物,创新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2维护人民身心健康
目前,人们已逐渐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有效激发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会加重自然灾害发生,例如,夏季较为炎热,土地容易干旱,进而引发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干旱而死亡。另外,人们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需要坚持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与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民身心健康。
2中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生态农业经济产业模式落后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先进农机使用率较低、规模化、科技化程度较低,一些农民无法接受新型农业种植理念,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过于重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由于缺乏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很多新型的农业生产设備不能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且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度使用化肥原料,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2.2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源
资金设备和技术人才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关键因素,生态农业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形态,可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但目前中国生态农业经济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发挥出巨大作用,只有少部分农民参与到生态养殖工作中,同时,中国生态农业经济产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3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3.1严格控制污染源
通过控制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源,可以有效保护各项生态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因此,农村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对污染型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系统检查及审核环境检验资料等,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当地建厂。由于部分企业的生产活动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基层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严肃整改相关企业。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及施用量,不可使用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尽量采用物理除虫的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
3.2构建信息化生态农业模式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因此,相关部门应构造信息化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利用新型的网络技术,有效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构建生态农业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信息的实时交互,便于农民及时了解农业政策及农产品产销动态等;建设多种电商交流平台,扩大农业产品销售渠道,为农业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销售平台,缩小贫富差距,在提升农村务工人员经济收入的同时,减少农村劳动人员外出务工的频率,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3.3制定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把生态农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与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机结合,采用新型的耕作设备,及时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应用到生态农业中。丰富农村生态农产品种类,优化农产品产业链条,坚持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贯彻科技兴农的理念,提升生态农业的综合产量,继而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4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基层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农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并且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购买相关的技术设备,积极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加大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为生态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生产设备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的生物资源,尽量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排放物质,积极推进绿色循环农业,进而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经管站张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