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温特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1933年3月15日出生在欧洲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为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们全家从欧洲逃离,迁往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多年来,露丝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皮具店,后来生意难以维持,他便在一家服装店谋了个职位。父亲受教育程度不高,连高中都没有读完。
露丝的母亲聪颖过人,15岁高中毕业时,完全可以上大学。然而在她那个年代,社会不鼓励女性上大学,她只得开始工作,为哥哥挣取上大学的费用。后来,她结婚了,丈夫并不希望她去外面工作。就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一样,露丝的父亲认为“女人就该围着家里转”。而这也正是露丝的童年所见。
露丝的童年所见中,母亲是一位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的人。母亲希望女儿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那正是她自己梦寐以求却不可企及的。这位母亲竭尽所能省下每一分钱,只为女儿有朝一日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高中毕业时,露丝在七百名学生中名列第六,甚至还获得了由纽约州颁发的大学奖学金。毕业典礼那天,本应是属于她的荣耀日,然而她缺席了。因为在毕业日这天,露丝的母亲去世了。在过去的四年中,母亲已饱受癌症折磨。这一天,露丝没有戴上方帽、穿上长袍,去享受那份应得的荣耀,而是留在家里,悲痛地哀悼一位全世界她最爱的人。她深切地爱着母亲,而母亲的愿望也正是看着女儿进入大学——成长为一位独立的女性。
接下来,露丝只有一件事要做了。她提着行李箱,来到了康奈尔大学——这里是露丝的舅舅就读过的地方,也是她母亲本应求学并毕业的地方——如果当时的社会鼓励女性这么做的话。那是1950年,只有少数女孩能进入大学读书。在康奈尔大学,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4∶1,男生的数量远远多于女生。对于女孩来说,想进入康奈尔学习,她一定要聪明过人,可如果是和男孩约会,聪明的女孩并不受欢迎。所以她还不能被人看到自己总是在学习。
对于露丝来说,这是个问题,她可是个十分刻苦的学生。不过她有自己的办法——躲进洗手间学习。在那里是绝对不会有男孩看到的。没办法,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
在宪法课上,露丝了解到,美国宪法赋予全体公民两种自由——言论自由与新闻出版自由。她也听闻有一位名叫约瑟夫·麦卡锡的议员正试图剥夺人们这些重要的权利——一些勇敢的律师在法庭上与他对抗。看到这些律师挺身而出,露丝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好律师,也可以自力更生。
在1954年,女性想当律师,难上加难。全美国的女律师少之又少。露丝的父亲本来就不同意她去读法学院,在他看来,女孩子即便读再多的书也找不到工作。再说了,女人就该围着家里转。
露絲不认同父亲的观点,她完全没有理由不去当律师。她聪颖过人、富有才干,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她最终下定决心——去法学院继续深造。不过首先,她要结婚,嫁给她的初恋、今生唯一的挚爱——马丁·金斯伯格。
到了20世纪70年代,很多女性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她们加入到抗议示威游行中,手里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受够了,同工同酬,女性解放,以及男女平等。
参加示威游行并不是露丝的风格,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一个名为美国民权同盟(ACLU)的组织找到了露丝,希望她可以负责有关女性不公平待遇的诉讼案。至于请她的理由,不过因为她是女人,在他们眼里,这原本就是“女人的工作”!
这种不尊重简直没完没了。
尽管如此,露丝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1972年,她成为“ACLU妇女权益保护”项目的领导者——在法庭上为对抗女性不公平待遇而斗争。她参与了6起最高法院案件,并担任首席律师,其中的5起案件获得了胜诉。露丝不是一名革命者,然而她为女性所做的事情却是革命性的。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保护”,露丝为女性赢得了这一重要的权利——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待遇。
任职法官13年后,在露丝60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她接到一个电话,是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打来的。他想任命露丝为最高法院的法官——露丝即将成为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少女时代的露丝从未梦想过要成为律师或法官——更别说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了。
在就职演说中,露丝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如果我的母亲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女人同样可以有梦想、有追求,人们视女儿和儿子同等珍贵,那么她一定会有所作为。我祈祷自己可以为她达成心愿。”
在她生命中的很多个节点上,露丝都有理由放弃。她本可以遵从父亲的意愿,本可以从法学院中途退学,本可以放弃找工作,本可以选择接受比男同事们低的工资……然而,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途中清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直到她走进象征着美国司法公正的最高法院。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她深知自己的边界,拒绝由他人来定义自己,因为她从不放弃,露丝·巴德·金斯伯格使自己成为了美国正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