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翠东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常见,进而导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高血压目前无法治愈,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很多人过分关注血压,一次测量升高就担心自己罹患高血压,要求医生给自己开降压药吃,甚至自行服药。其实,一次血压升高并不能说明患上高血压,可能与被测量者当时的情绪、饮食等有关。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指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获得的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
有一种高血压为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果患者未经医生诊断自行用药,一方面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能延误疾病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有的患者经医生诊断拿药后,却不按医嘱用药,而是仅凭感觉自行去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的服用量。自觉无不适症状时便少服或不服药,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服药剂量,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有的患者担心早期开始药物治疗会产生耐药性,后面控制不住血压,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不愿服用药物,想过一段时间再说。但血压升高会对身体诸多组织造成侵害,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心脏病、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甚至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并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应立刻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降压治疗。降压药属于常规药物,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成瘾,及早使用药物,血压控制得越好,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越低。
有的患者由于客观因素,自我感觉血压下降,身体有所好转,便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要对其进行长期控制。血压降至正常,那是降压药物发挥了作用,但药物在人体内是要代谢及清除的。随着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及清除,药效消失,血压会报复性上升。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服药。擅自停药、用药不规律都会导致血压波动,容易对肾脏等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都是它的危险因素,如超重和肥胖、高钠低钾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因此,要想更好的降压,还要注重生活管理。
首先,要减少食盐摄入量,建议每日不超过5g。日常生活中还要控制其他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等)、腌制品、零食等。
其次要规律合理的饮食,少食多餐,尽量少摄入动物脂肪以及胆固醇,最好使用植物油,一方面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把控患者的血压。日常可以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富钾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吸烟会升高血压,因此还要注意戒烟。不饮或限制饮酒。
第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增强体质。肥胖者要积极减肥,注意循序渐进,将体质指数<24,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最后要注意減压或避免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控制血压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