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贸易的发展,我国运输服务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选取2001年-2018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分析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且根据萨格瑞模型,用实证方法研究技术进步是否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影响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进步;运输服务贸易;萨格瑞模型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以来,运输服务贸易总额持续上涨,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159.3亿美元扩大到了2018年的1505.9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左右。但是从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来看,进口始终大于出口呈现出逆差的状态,出口态势较弱。在世界经济结构迅速变化时期,国际贸易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国家之间商品交换的通道,运输服务作为桥梁的地位也变得至关重要,所以提高中国的运输服务水平,缩小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亟待解决。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1.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A. Sapir(1982)验证了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同样适用,同时研究发现拥有丰富物质资本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上具有比较优势,拥有丰富人力资本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服务贸易的优势通过物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发生变化,因此,弱国也可以通过资本积累获得比较优势。密尔文(Melvin 1989)将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作为本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用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服务贸易效率。郑吉昌、夏晴(2004)通过研究发现货物贸易、服务业发展、FDI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吴启、徐佳(2009)采用因子分析,指出国家内部商品贸易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宏观影响因素作为决定性要素促进着服务贸易。冯晓玲、赵放(2009)以美国服务贸易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人力资本和R&D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促进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谭文君等(2014)通过统计分析服务贸易各行业逆差情况,得出现有人力资本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对服务性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加大对发达国家新兴生产性服务的进口来缓解国内运输服务压力,结果导致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出现了逆差。
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研究,Lorange&Fjeldstad(2010)指出,运输成本和贸易量存在反比关系,运输成本每提升10%会导致贸易量下降20%,同时会导致运输需求减少,这将严重影响到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陈秀莲(2011)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对象,计算相关竞争力指标,通过比较发现,中国与东盟运输服务贸易虽然都不具备较强竞争力,但是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增长幅度最大。包堃(2016)描述分析了中美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并且计算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美国的运输服务业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但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运输需求增加,也会加大对国内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下,中美运输服务贸易之间差距逐渐缩小。
从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中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围绕FDI、人力资本和服务贸易之间关系以及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等问题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为我们现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根据现在已有的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技术进步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
2.相关理论
运输服务贸易指运输服务供给者向运输服务消费者提供相关运输服务,在运输服务国际交易中,不仅只有运输服务作为交易对象涵盖的贸易活动,还有与运输服务相关的各项辅助性及支持性服务。
本文主要依据萨格瑞模型,在其技术差异对金融服务领域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即在修正H-O理论基础上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且分析技术进步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为通过提升技术来发展运输服务贸易提供一定对策依据。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额
当今时代一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判断该国贸易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全球需求的改善和商品流通量的扩大,2018年中国运输服务出口额在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带来了货物进出口的增加,扩张了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因此,对运输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运输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中国市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总额持续上涨,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159.3亿美元扩大到了2018年的1505.9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的运输服务贸易额下降至702亿美元,但是随后继续增长。从出口总额来看,相对于2001年的46.3亿美元,2018年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至423亿美元,上涨了近8倍,说明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2018年我国的运输服务进口额为1082.9亿美元,呈现出逆差的状态,出口态势较弱。
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可以间接通过货运量体现。2018年,我国货运量总数达到480亿吨,与2017年的货运量相比增长了9.53%,货物周转量204686亿吨公里,增长3.7%。鉴于海上运输的运载量大,航线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比最大,从海上运输的相关数据来看,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24亿吨,较上年增长6.5%,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1.89亿吨,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4%。外贸货物运输在沿海港口完成37.44億吨,增长2.5%;内河港口完成4.45亿吨,增长1.6%。
图1是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虽然略微波动,但是整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其波动特征可以将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分为三个时期,2001年至2014年为扩张期,该时期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最大值为134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运输贸易额出现波动,贸易额下降了近150亿美元,但2009年继续攀升。2015年至2016年为衰退期,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呈现持续弱势,我国运输规模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的苗头。2016至今为增长期,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各个环节都稳定增长,运输服务贸易总额2018年达到1505.9亿美元。
2.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比
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位列前三,占比达到19%,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旅游服务贸易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进口分别下降154亿美元和226亿美元的情况下,运输服务行业进口金额仍持续增长。
从运输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来看,进口额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20.6%、出口额所占比重15.8%,相比较于2010年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32.9%、出口额所占比重的19.29%来说,虽然略有下降,但进出口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3.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指数)来测量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其数值越高,说明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在世界运输服务出口的比重越大,进一步说明出口竞争力增强。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来衡量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在中国服务总贸易额的比重,其取值范围在-1至1之间,TC值大于0且接近1时,表示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大,国际竞争力越强;TC值小于0且接近-1,表示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小,国际竞争力越弱。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用来衡量运输服务贸易里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与所有服务贸易中中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额比重的比率。RCA指数越大,说明该国(地区)的运输服务国际竞争力越强。
由图3可以看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缓慢增长,2000年至2018年,我国运输服务的MS指数由0.013提高到0.042,但是整体来说并不高。
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在2000年-2018年一直是小于0,说明长期以来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2001年至2008年,TC指数逐渐攀升,2008年达到-0.134。而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整体下滑,全球贸易都相对减少,这使得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短期内也无法复苏,从2009年开始整体竞争力下降,让本就处于负值的竞争优势指数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0.429。这说明,2009年以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加重,中国国内货物贸易量的增加和商品结构的发展对运输行业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低競争力的运输服务与之并不匹配,所以需要转向需求海外运输服务的帮助,进口继续增大。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升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运输服务贸易之间的差距。
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一直呈现出小于1的状态,而且还在不断下降,由此显示出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不具备显性比较优势,竞争实力较弱。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运输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目前在0.04徘徊,与美国的0.09相差不少,英国和荷兰也在0.04,所以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很大进步空间。在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上,中国长期为负数的竞争力指数与均为正数的英国、荷兰等国家相比,明显不具备竞争力。丹麦、荷兰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比中国更具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之所以运输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占据重要份额,是因为其经济整体快速发展,运输服务业基础设施完善,运输体系较为先进,先进技术也能充分运用于运输服务贸易之中。
根据上述对2001年-2018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的分析,结合拥有先进运输服务业的国家,可以得出,中国运输服务的供给并不能与本国的货物贸易的需求相匹配,大量进口国外运输服务,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导致一直受到贸易逆差问题的困扰。
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够完善、制度性成本较高以及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运输服务的效率产生了一定负向影响。而运输服务效率的低下导致了运输周转时期延长,货物容易滞留,对社会资源也造成了浪费。
三、中国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技术进步
根据萨格瑞模型进行分析。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不仅存在,而且技术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技术并不能匹配现有的社会需求,然而运输是连接社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通道,不仅涉及到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物流公司和消费者,流通过程中每个中间环节也同样影响着生产工作效率。将技术创新融入运输服务贸易,使得流程、设备智能化是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任务。
技术进步对运输服务贸易影响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技术进步对运输服务贸易的直接作用: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高新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输服务贸易的生产率,而且增加运输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了运输服务贸易生产发展领域,使得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得到优化,竞争力变强,运输服务贸易整体得到提升。
技术进步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影响运输服务贸易:一是影响就业结构,先进的技术在运输服务部门得到运用时,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而高新技术人才较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的水平,运输服务出口结构就会趋于优化。二是刺激运输服务业需求结构。某项技术突破或更新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新的服务需求,对运输服务需求的增长促进服务供给者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推动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服务贸易价格下降。
我们可以用2001年-2018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等来分析我国技术的发展状况。
技术进步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参与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支出,根据图4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8年,技术人员全时当量在逐年增加。2018年较2017年同期增长8.06%。根据数据显示,2001年-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也是逐年上升的。2018年较2017年同期增长11.7%。
四、技术进步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
1.数据选取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对于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以及UNCTAD官方数据库选取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及技术进步等相关数据。
被解释变量: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控制变量: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解释变量: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作为技术指标。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是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所以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2.模型构建
为了探究技术进步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之间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Yt表示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GRADt表示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万人年);Tt表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NUMt为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α为误差项。
3.平稳性检验
由于数据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对及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检验得到,对所有变量进行二阶差分,二阶差分之后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变量在1%的临界值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所有变量为二阶单整序列,满足了协整检验的条件。
4.结果
首先,在回归结果中,R2为0.9864,说明变量的拟合优度较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与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396,说明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变动1%,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额变动0.8639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运输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6625,说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每增加1%,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额增加0.56625%;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与运输服務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P值为0.13大于10%,不拒绝原假设。说明,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对运输服务贸易影响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技术会对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带来比较优势,技术进步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
本文在萨格瑞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搜集2001年-2018年的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数据,发现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通过计算所得的竞争力相关指数说明了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在国际中处于劣势地位。通过实证研究,基于萨格瑞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在98.6%的拟合优度下,建立了中国运输服务贸易与基础设施、技术的多元回归方程,得出说明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变动1%,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额变动0.8639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运输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6625,说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每增加1%,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额增加0.56625%,说明技术会对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带来比较优势。从而验证了萨格瑞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因此分析出技术、人力均会影响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额。加强技术进步,将高新技术融入国内运输服务业,提高运输服务业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是发展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Lorange P, Fjeldstad O D. Re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the 21 st Century:Lessons from the Global Shipping Industry[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10,39(2):184-193.
[2]孙少岩,王奕璇,王笑音.中国运输服务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0(11):240-244.
[3]宣善文.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问题,2019(02):109-115.
[4]舒杏,王佳.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J].经济学家,2018(03):73-81.
[5]龙妹.FDI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福州大学,2018.
[6]谭文君,文照明,杨志远.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需求上升: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新特征[J].国际贸易,2014(04):62-66.
[7]吴启,徐佳.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月刊,2009(12):51-53.
[8]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15-18+23.
作者简介:崔碧琳(1995.04- ),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