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华
(广州市林华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省政府2018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中明确指出,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加快实施“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1],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成为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本案是《佛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近期规划建设项目,属于佛山“三环六带”碧道规划结构中的“佛山水道-潭州水道-陈村水道都心宜居碧道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案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是潭州水道景观提升系列建设项目之一,旨在打造“生态滨水、城市宜居、活力健康的滨水景观生态公园”。东至陈村南涌大桥,西至佛山一环陈北大桥,全长约8km。碧道连接了陈村三字经广场、玉带公园、数处水闸、几处码头驿站等,现有的堤围两岸是重要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文化景观,全线贯通以后,将形成以潭州水道为主的生态绿带,辐射北滘、陈村镇,是陈村最大的滨水主题公园之一。该项目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约3.29km2。
总体设计围绕碧道建设、滨水景观、自然生态、宜居生活、休闲运动五大要素,以保护堤围、不破坏防洪岸线为大前提,结合万里碧道建设的契机,做到景观与防洪提升相互并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资源,精心建设成以自然生态型碧道和生态湿地景观为特色的滨水生态公园。
项目整体上以公共空间景观为主,突出城市新城中心滨水景观的公共性和展示性,融合碧道建设概念,同时依托周边城市地块更新。功能上以邻里广场、林间氧吧、垂钓乐园、林下乐园等居住生活配套景观为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打造城市宜居生活滨河景观碧道示范带,体现城市特有的新滨河绿带面貌。
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实际需求和当地经济条件,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充分利用碧道和周边现有设施,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体现生态环保的建设要求。配置碧道驿站、管理服务中心等管理设施;公厕与污水生态处理、垃圾回收等环卫设施;自行车租赁点、售卖点等商业服务设施;休闲广场、亲水平台、廊亭等活动游憩设施;公共停车场、公交停靠站点等停车设施;文化宣教、解说与展示等文化设施;治安消防、安全防护、无障碍通道等安全保障设施等,更好、更便利地服务市民。
由于堤围顶外侧绿地空间受限,且斜坡坡度较陡,如何通过植物的种植,利用植物与堤岸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与加筋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设计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能有效解决地下水及地表水(包括降雨)影响边坡本体稳定及造成水土流失、坡体积不稳定性的问题,达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间接成本,提高护坡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度和工程环境景观美化性。
本案堤围顶外侧绿地空间宽窄不一,在不影响大堤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堤防的改造手段,通过适当加宽堤围,形成种植区、慢行道。在堤防改造过程中,各类平台的增设不得侵占河道,亦禁止在行洪线外侧的堤身布置乔木或建筑[3]。以各控制行洪线水位标高(常水位、年最高水位、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为参照,进行场地竖向剖面设计(见图1)。
通过对地形的微改造,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稳定的优良植被,特别是现有的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局部绿化,原则上予以现状保护,如苦楝、芭蕉、本地木棉、芦苇丛、落羽杉林、香樟、细叶榕等原生生态稳定、景观价值好的乡土树种。杜绝一刀切,肆意破坏,重复建设的现象。
绿化设计结合新增的滨水平台、滨水景观碧道以及滨水生态型绿化设计思路,以生态配置、适地适树为原则,以本地树种为主,分别营造水生湿地、阳光草地,多层次种植等符合具体场地特征以及堤岸斜坡坡度允许种植的植物布局,提升潭州水道滨水生态效益。
图1 行洪线水位控制与竖向设计关系分析
响应“绿城飞花”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政策,营造野趣、生态自然的环境氛围,打造一个服务广大市民及游客的滨水生态公园,更好地向广大市民及游客传播环保教育理念。
碧道是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休闲、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成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3]。
本项目场地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堤围与堤外滩涂地相结合的碧道布置是本案的重点难点,对于堤围滩涂地绿道设置有困难的地方,应借用堤围顶设置碧道,尤其是在堤围外侧绿地受限和水道涵闸的地方。根据堤外滩涂地高程变化、绿地空间宽窄,利用堤防斜坡缓陡、结合各行洪水位控制线,设计出四种碧道形式,保证全线无障碍贯通。
四种碧道形式分别是:堤围顶外侧拓宽设置碧道;堤围脚滩涂地设置碧道(见图2);堤围外广场边设置碧道;借用堤围顶设置碧道。
图2 堤围脚滩涂地设置碧道
设计要求利用高差或物理分隔设置慢行道,严格实行人车分流[3]。碧道采用2.5m标准宽度建设。铺装材质方面,主要碧道系统统一采用彩色透水沥青(见图3),次要园路系统采用水泥仿木纹艺术压印生态栈道,亲水休闲平台则以灰色花岗岩为主色调。进行统一的碧道标牌、标识系统设计和整体布置,包括对碧道路面进行统一、清晰、简洁、尺寸适中的标识,在无障碍要求上,注重细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营造安全舒适、宜人的慢行环境。潭州水道成为陈村镇花卉特色小镇花卉骑行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图3 彩色透水沥青路面
潭州水道(陈村段)自然生态型碧道建设,是佛山市碧道规划结构实施的缩影。高标准建设的广东万里碧道,正按着“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推进[2]。“韵律里风光现,城市里野趣美”的环境氛围深入民心,无不体现着自然生态生活理念,体现着生态中有城市,城市里有生态的景观主题。在保护好水生态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沿线景观和游憩系统以及滨水经济带建设,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广东全面呈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