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航,郭卫宏
(华南理工大学)
行政办公建筑作为不可或缺的校园建筑类别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此建筑类型的研究尚浅,设计者简单的将其与城市行政建筑混为一谈,忽略了高校组织的自身特性。
文章主要研究校园规划视域下的行政办公建筑选址模式,探讨其对校园结构、功能、建筑形象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校园中的“大脑”,高校行政办公建筑可参考一般行政办公建筑,按照功能要求可分为内功能和外功能两个方面[1]。内功能体现的是建筑对内的联系,包括行政人员管理学校、会议决策、日常办公、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办理事务等。外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对外方面,包括对外交流、接待会议等与外界产生联系的活动。
合理的选址具有控制校园规划结构、丰富空间节点、协调主客体职能等重要意义。
通过对广州地区几所高校行政楼的研究,归纳出其选址模式,大致可分为校前区主轴线式、校前区次轴线式、核心区中心式、核心区轴线式、核心区非轴线式、核心区独立式六种(见图1)。
图1 高校行政办公建筑选址的六种模式分类
校前区是指校园与城市紧密联系的范围空间,通常是校园主入口附近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其在功能上联系了校园与城市;在规划结构上一般为规划起点;在形象上则是人们进入校园的“第一印象空间”[2]。
1)主轴线式
校前区主轴线式的选址模式,即以行政楼为校前区主要建筑,正对入口轴线式布局。
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校区用地狭长,建筑面积比较大,用地较为紧张[3]。整体规划呈东西向延展的态势,校园主轴线东西向布置,主入口位于校园东侧,紧邻大学城外环东路。行政楼、会议中心、科技楼围合成校前区空间,正对东西向规划轴线。行政楼作为校前区与教学区的连接节点,分割了两种功能区域。作为主轴线上的建筑,凸显了行政建筑的地位,同时强调了入口空间的仪式感,并作为空间序列的起始端影响了整个校园的规划结构[4]。广州美术学院共有两个校区,它们的行政楼均采用了校前区主轴线式的选址模式。其中,老校区在主入口处做了一个半圆形广场来处理校园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行政楼正对南门入口。大学城校区的整体规划思路是创造一条南北方向的共享台廊,沿南北向展开,南侧为校前区空间,行政楼处于校前区中心位置,与东侧的美术馆围合而成三角形的入口广场[5]。行政楼采用架空处理联系核心区与入口广场,弧形大台阶加强了建筑的形式感(见图2)。
校前区主轴线式的选址模式突出了行政建筑在校园建筑群中的地位,通常与校前区广场相配合,展现出一种威严大气的建筑性格与权力属性。建筑成为了高校对外的窗口和标志物[6]。
2)次轴线式
校前区次轴线式的选址布局模式是指行政办公建筑位于校前区,但并没有位于规划主轴线上,而是与主轴线大致垂直的次轴线上。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整体规划利用轴线控制以强化校园整体性[7]。以图书馆为核心建筑,规划轴线在此处进行转折,前部分轴线由校园南门为起点,由东南向西北延伸至图书馆,轴线分别经过校前区、教学区。行政楼位于起始轴线西南侧,与其他建筑围合出校前区广场。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楼与工科楼相对,围合出校前区广场空间,规划主轴线由此向西南延伸至校园核心建筑——中医药博物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分为前广场、绿化广场、人文广场三个部分,前广场由行政办公大楼围合成八角形校前区广场,对校园空间进行划分,使空间序列张弛有序(见图3)[8]。
这种选址模式具有几个优点:①突出校前区空间;②弱化行政办公楼在校园建筑中的地位;③在保证对内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地承接学校对外的交流功能。
核心区是指整体校园规划的核心空间和功能。核心区通常是校园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集中地,多为由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围合而成[9]。
1)中心式
核心区中心式选址模式是在核心区选址的基础上,行政建筑位于校园规划核心位置,极具校园标志性。
南方医科大学建成年代较远,校园的规划相对混乱。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行政楼位于整个校园的核心位置。建筑呈“工”字形平面,主立面朝南。南北各一块绿地,衬托出行政楼在校园中的地位。此种模式的校园规划以行政楼为核心,优点在于标志性很强,对内联系紧密,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可方便到达,但过于强调行政楼的核心地位(见图4)。
2)轴线式
核心区轴线式是指在核心区选址的基础上,行政建筑位于校园规划轴线上的非中心位置。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序列空间由两条生态轴线串联起来[10],形成了“人”字形的轴线形式,教学楼与图书馆是校园的核心空间。校园主入口位于西北侧,主轴线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至教学楼,再分别转向至校园南侧行政办公楼与东南向的体育公园,与学生宿舍进行联系。行政办公楼通过架空处理,将轴线延续至校园南门,完成整个校园规划的轴线关系。虽然行政楼位于主轴线末端,但对于整体校园的规划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行政楼将主轴线在校园南端收住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其次,建筑位于轴线末端,处于一种低调的位置,同时又很好的满足了其对外交流的功能需求[11]。
3)非轴线式
图2 a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b广州美术学院老校区c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
图3 a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b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c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
图4 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
核心区非轴线式是指在核心区选址的基础上,行政建筑位于轴线一侧,通常与其他建筑围合形成中心广场的选址模式。
中山大学东校区主入口为北门,整体校园的规划通过南北向的主轴线进行设计。行政楼、行政会议中心、教学组团、图书馆围合成整个校园的核心区。行政楼位于核心区的西侧,具有良好的景观条件。与教学楼相对,强调中心广场空间,并衬托学校核心建筑——图书馆。在这种选址模式中,行政楼处于弱化状态,与其他建筑进行巧妙的联系,可以优化规划结构与空间感受。
表1 行政办公建筑选址模式的影响
4)独立式
核心区独立式选址模式是在核心区选址的基础上,行政建筑既不位于主轴线上,也不与其他建筑围合而突出轴线关系的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作为老校区的代表,其行政办公楼位于校园核心区图书馆的东侧,与校园规划的轴线关系较弱。行政楼为“一”字形平面,建筑采用对称的形式,以此来强化建筑仪式感。这种选址模式的行政建筑对内联系紧密,并且不参与到主要校园规划结构中,降低了其在校园建筑中的地位,弱化了行政属性。但行政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需要相互联系,否则会导致其在校园建筑群中被弱化的感官(见图5)。
从对规划结构的影响、对内对外功能联系以及建筑形象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归纳总结(见表1)。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校前区次轴线式在现代校园规划中最为常见。由此可见,当代高校倾向于将行政建筑布置于校前区,将其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12],而且校园在规划上需要开敞的礼仪广场以展现学校的形象,政楼承担着对外交流的职能,非常适合选址在校前区并与其他建筑围合形成礼仪广场。但如果校园规模较大,会距离教学区与宿舍区过远,不利于其对内的职能需求。核心区轴线式对于校园的空间组织以及规划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5 中山大学东校区/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
①可以强化校园各部分的空间联系,明确规划结构的轴线关系。
②行政建筑处于较为弱化的地位但又具有一定的标识性。
③建筑对内功能联系较为紧密,同时也可与次入口联系,满足对外功能要求。
校前区主轴线式可以很好地联系校前区与核心区,满足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功能需求,但是在建筑形式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建筑仪式感。核心区中心式对规划结构影响最强,带来的问题就是行政楼作为校园核心建筑的不合理性。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学术属性,是以文化性、学术性为标志的社会组织,师生是主体,教育和科研是目的[13]。因此,行政管理机构虽然作为校内最高的权力机构,但在如今高校“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大趋势下,行政建筑并不适合作为校园的主体建筑[14]。
核心区非轴线式存在对外交流不便的问题,会对校园规划,校园内部管理等方面产生不利因素。核心区独立式则主要为一些老校区,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未来高校的发展,因此导致行政楼处于尴尬境地。但如果与其他建筑进行有机联系,也可以获得不错的设计效果。
总之,在新时代的校园规划设计上,行政办公建筑的设计不能够简单的模仿城市行政建筑,需要贴合高校这一社会组织文化性与学术性的特点[15],在行政与学术之间寻找平衡,需要认真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