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萍,徐盈盈,戴哲,姜红晓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多发的创伤性疾病,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及失明的重要原因。眼睛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患者在创伤后急性期突然出现视觉功能障碍,生理上的巨大改变极易导致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患者参与眼外伤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预后水平造成不理性的影响[1]。应对方式是导致患者心理状况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而发挥治疗措施的最大效果具有积极作用[2]。因此,本研究观察眼外伤患者急性期焦虑和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水平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急诊收治的130例眼外伤患者,男78例,女52例;年龄18~59岁,平均(34.7±5.0)岁;左眼64例,右眼66例;角膜穿孔伤85例,眼球破裂伤34例,眼球顿挫伤11例。所有患者均明确知晓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眼外伤;(2)创伤后24 h内入院;(3)年龄≥18岁;(4)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5)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创伤者;(2)精神障碍性疾病;(3)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4)语言交流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
1.3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状况越严重,以50分为诊断患者患有焦虑症的分值界限,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状况越严重,以53分为诊断患者患有抑郁症的分值界限,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不同应对行为进行评分,包括3种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和屈服,其中面对评分满分为32分,回避评分满分为28分,屈服评分满分为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统计眼外伤急性期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比较焦虑和抑郁患者与心理健康患者不同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并对眼外伤急性期患者焦虑和抑郁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眼外伤急性期患者焦虑情况130例眼外伤急性期患者中共出现轻度焦虑患者18例(13.85%),中度焦虑患者4例(3.08%);眼外伤患者焦虑症总体发生率为16.92%。
2.2 眼外伤急性期患者抑郁情况130例眼外伤急性期患者中共出现轻度抑郁患者23例(17.69%),中度焦虑患者9例(6.92%),重度焦虑患者2例(1.54%);眼外伤患者抑郁症总体发生率为26.15%。
2.3 不同心理情绪状况下应对方式情况比较眼外伤急性期焦虑和抑郁患者面对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心理健康患者,而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心理健康患者(均P<0.05),但回避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2。
表1 心理健康与焦虑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分
表2 心理健康与抑郁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分
2.4 SAS、SDS评分与不同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眼外伤急性期患者SAS和SDS评分与面对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SAS和SDS评分与屈服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SAS和SDS评分与回避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见表3。
表3 SAS、SDS评分与不同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伤害,造成眼部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由于眼的位置暴露,在工作、暴力事件、交通事故、运动及意外中都容易造成眼部外伤,是目前临床导致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约1 900万失明或视力低下患者是由眼外伤所致[3-4]。严重眼外伤所导致的后果不仅是视力下降或丧失,由于失去劳动能力而导致的误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伤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并且,眼外伤多为突发性事件,患者无心理防备,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同样对患者心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创伤,特别是眼外伤急性期,患者极易由于视觉功能生理上的变化而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表现[5-7]。
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在疾病应激期处理应激情境及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患者是否发生抑郁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等3种应对方式,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并且不同疾病患者采取相同的应对方式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可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身心健康水平;而对于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而言,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积极参与术后康复训练,进而有助于改善预后水平[8-10]。因此,对不同疾病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指导相关疾病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部眼外伤急性期患者中,焦虑症总体发生率为16.92%,抑郁症总体发生率为26.15%。眼外伤急性期焦虑和抑郁患者面对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心理健康患者,而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心理健康患者(均P<0.05),且眼外伤急性期患者SAS和SDS评分与面对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SAS和SDS评分与屈服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这说明眼外伤急性期采取面对应对方式可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而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可导致或加剧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因此,在对于眼外伤急性期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病情,使患者能够加强与医师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其对眼外伤相关治疗及康复训练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述过往治疗成功病例的临床经验,建立患者创伤后的康复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应避免产生消极面对病情,屈服于现状,自暴自弃,导致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产生,进而阻碍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