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是余杨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肯定中小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表态“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每当回忆起这一幕,都让余杨激动不已,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三年前,余杨从一家日系商社董事CEO位置转型,选择加入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出任广州桥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用现代科技改变传统制造。
和其他西政校友相比,无论是第一次创业选择的商贸领域,还是第二次创业选择的制造行业,余杨的创业经历都显得不同寻常。
320公里,是贵阳到重庆的直线距离,也是当年18岁的余杨最长的一次旅程。
1985年的夏天,余杨接到了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那时的她对于西政这两个字还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这是一所位于重庆的重点大学。但填报西政为第一志愿,是一家人的共同选择。
“因为身边有人在西政读书,对西政的评价很好,填报志愿前,妈妈还专门去了一趟西政实地考察,对学校的各方面都很满意。”最终余杨如愿被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录取。
虽然时隔33年,但入学报到的场景恍如昨日。余杨至今记得,当时她和两个高中同学结伴同行,没让父母陪同,三个人坐上晚上7点多的火车,第二天早上5点到达菜园坝火车站。车站上有师兄师姐接站,学校还安排了大巴车接送,这一切都让第一次离家的余杨感到温暖。
当时西南政法学院共有五个系,分别是刑侦系、法律系、经济法系、司法行政管理系、劳改系。余杨就读的是法律系,共有8个班,每个班大约有52名同学。对于余杨来说,西政求学时光单纯而美好:课堂上,老师将法律知识倾囊相授,每一堂课余杨都认真去听;闲暇时,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是她最爱去的地方,至今她还记得哪类书要去哪一层去寻找。这是融进她青春血液的记忆。
“在西政求学的四年,法治精神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让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则、有底线,这种对于法律的把握能力,对我后面的公司经营起到了很大帮助。”余杨说,从商多年,她见过、听过太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商业案例,究其原因,许多都是没有把握好做事的尺和度。“学法律的人看似墨守成规,但脑海中会有很深的规则烙印,有些事不是不敢去做,而是压根没想过去做。”
1989年大学毕业后,余杨没有像其他同学选择进入公检法系统,而是去了贵州省外经贸厅工作,随后又分配到贵阳一家中日合资厂挂职锻炼。在此期间,她被派往北京外经贸大学学习了半年国际贸易,详细了解了对外贸易的规则和条款,为她后来从事中日贸易打下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
时光进入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内出现一波公务员“下海潮”。余杨也是其中之一,但她并未下海经商,而是选择东渡日本留学深造,去外面的世界看一下。
1992年,余杨进入日本龙谷大学学习语言,随后又考上了日本京都大学的民商法研究生,细分研究为知识产权领域。毕业之后,由于日本司法考试必须是日本国籍,且教材类似于古文,需要有很好的日文功底,这都无形中限制了余杨的选择。
2000年,余杨进入了日本一家贸易公司,也开启了到中国的创业之路。
当时,中日汽车贸易合作兴起。以广州为例,1998年7月,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广汽本田”)正式成立;1999年3月,第一辆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在总装车间下线。一时间,中日合资车成为市民眼中的“明星车”,受到市场热捧。
也就是这个时间,余杨瞅准机会,一个人带着20万资金来到广州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杀入中国汽车制造市场,做起了中日汽车贸易的桥梁。
“最开始我带着日本厂商过来中国工厂考察,我连设备图纸朝上还是朝下都不懂,真的是一路摸爬滚打成长起来。”余杨回忆,创业初期人生地不熟,她自己此前甚至都没有走进过汽车制造工厂,更不要说从法律专业转行到汽车制造领域,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
创业初期,余杨名义上是总经理,但其实身兼数职,既是销售员,也是财务员,每天都逼着自己去掌握各种新知识,应对各种新挑战。为了能够和客户平等对话,她主动了解汽车的制造工艺,观摩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品质检测等全过程,并将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整车厂和发动机厂,作为自己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
余杨至今记得自己被客户连续拒绝四次的销售经历。当时公司有一款产品需要推销进入汽车零部件厂,当余杨找到厂家推销时,就吃了“闭门羹”。“作为销售,争取客户和资源被拒绝是常事,因为别人不了解你、不信任你。”对于这个结果,余杨起初并不意外。
为争取到这个资源,余杨认真准备了相关材料和介绍,但第二次沟通的答复依旧很明确:我和贵公司没有业务交往,不信任贵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紧接着是第三次沟通失败、第四次沟通失败。那是一份价值200多万的销售合同,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格外重要。
面对多次拒绝,余杨的韧劲涌了上来,决心一定要开拓出这个客户。在第五次沟通中,对方终于被余杨的坚持和真诚所感动,不好意思再次拒绝。在随后的商务谈判中,对方最终决定采用推荐的产品,后续的技术服务也证明余杨公司果然值得信赖。因此,厂家负责人也和余杨成为了朋友。
“做任何事情,不要因一两次的失败或拒绝就放弃,心中要有坚持的信念,但坚持不是固执,要把握尺和度。”余杨认为,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曾失败了许多次,失败后要及时反省自己,下阶段如何做出改进。
顺势而为,余杨所带领的公司也发展壮大起来,服务对象遍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汽车、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以及格力集团、美的集团的压缩机工厂等大型企业。
等到她2016年转型离开时,广州公司资产已经过亿,员工达到70多人,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亿多元。这段经历不仅让余杨成为“金牌销售”,更收获了外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近年来余杨注意到,汽车产业正被智能制造所改变,且这股浪潮越来越强。机缘巧合之下,余杨从原来日系商社董事CEO位置转型,选择加入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出任广州桥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完成从商业贸易向实体制造的转变。
转型不久,余杨和她的团队就打了一场“硬仗”。
2017年10月9日,京东物流宣布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建成,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这对整个物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一个约40000平方米的仓库内,上千台各式机器人同时运作,汇集了自动立体式存储、3D视觉识别、自动包装、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各种设备、机器、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整套系统最核心的商品注册系统和商品分拣系统,就出自余杨团队和合作伙伴MUJIN公司之手。
“这个项目谈判初期还有多家企业同时竞标,但几轮谈判下来,只剩MUJIN桥涵联合体可以胜任项目提出的所有技术要求。”余杨介绍,无人仓库从产品入库、注册、出仓、分拣、打包、贴单都由机器人完成,但机器人其实是很笨的,需要提前示教,如果货物有一点点偏差,就没办法完成抓取指令。
这正是MUJIN桥涵联合体的技术优势。日本高科技MUJIN公司开发出不需要示教的机器人程序,即使货物出现偏移,机器人也可以通过视觉系统进行自动计算,改变抓取位置,完成既定指令。这在当时的家电制造和物流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桥涵科技也自此一战成名。
虽然是二次创业,但余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和第一次单纯做贸易不同,现在余杨需要向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做技术支撑、技术提案和技术服务的供应商。更艰难的是,如今各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已十分完善,公司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进入客户的供应商体系。
为了开拓业务,余杨每天工作都超过12小时,就算是从广州飞北京出差,当天往返也是常态。“我出差有个习惯,一定会坐早上8点多的航班走,坐晚上8点多的航班回,将一天中最有效的时间利用起来。虽然很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桥涵科技已经与广汽传祺、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雷诺、吉利汽车以及京东、格力等70多家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物流行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今年52岁的余杨,不敢言自己已经成功,但表示会更加坚定走下去。
(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
余杨回到西政,在当年住的宿舍楼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