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江晨
摘 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工具,在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城市表达,能够为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文章将城市公共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艺术设计视域下城市语言景观设计理念,针对其设计问题进行相关设计要点分析,结合各地方城市标语案例,助力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良好形象构建。
关键词:艺术设计视域;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一带一路实施背景下荆楚文化传承发展研究”(B2019326)、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明美丽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规范化与艺术性问题研究——以湖北城市为例”(19G098)、武汉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团队”(KYT20180)研究成果。
基于艺术设计视域的公共语言景观设计理念,结合场地利用系统理论和城市文化历史分析成果,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发挥地方性标识功能,从而形成一个概念性的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变革,社会结构一直是影响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言发展,而语言可直接参与社会变革,是构建社会关系的关键性元素。
一、城市公共语言景观介绍
所谓城市公共语言景观,就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具有地方性,是该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地标,帮助人们辨别城市的具体特征。公共语言景观是一个地区的特有现象,其主要受到城市风俗习惯影响,与地域、宗教、经济等内容息息相关。可以说城市公共语言景观就是一座城市的门面,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都有着较高的研究意义,值得人们深入探究[1]。
二、艺术设计视域下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理念
基于艺术设计角度运用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理念,不仅能够充分展现现代化城市文明,更能基于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城市健康、长远地发展。在实践工作当中,依托于景观安排,进行契合城市特质与内核的建设规划,实现耕地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从国家角度来看,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应该归属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前者应该以后者为指导实现详细控制,从而保证城市的绿色生态建设与编制发展能够实现有机结合。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强且更新换代频率高,面对这一情况,城市公共语言景观也必须进行及时更新,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重视更新情况分析。比如,关注城市文化发展现状与传播途径,明确城市区域特点,理顺复杂情况并找到革新规律和特点,从而保证健康城市更新理论具有协调性,还需对场地内的限制元素加以调查,为强化建筑功能分区和构建多元化、层次性生存发展环境奠定基础。当然,在实际作业环节,还需着力提升层次与环境的匹配性,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与部门职能,加强管控力度,推进城市公共语言配置优化。开展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时,相关工作者还需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完成针对性规划管理,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为前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艺术设计视域下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难题
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规定,限定了传统性内容,但存在覆盖不全面、规划设计体系结构不详细且不完善的情况。近年来,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落地生根,智慧应用、个性化建设、风貌管理等多元化城乡建设规划持续发展,传统的建筑规划语言景观设计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此外,许多地区还存在设计条款不明确、评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拖慢了城市规划发展的脚步,更对城市形象的打造和升级造成了阻碍。其实,城市老建筑公共语言景观设计项目的类型差异,就决定了它们适用的规划层次存在差异,只有明确各种项目的层次设计要求和分类编制规则才能做好合理设计。从我国城市公共语言发展现状来看,城市建筑景观设计问题依然众多,表面化、同质化、敷衍化问题十分常见,造成城市特征认知肤浅,无法激起人民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兴趣,降低了城市语言景观的影响力。以许昌城市旅游宣传语“三国里的城,心中的许昌”为例,虽然是五字对仗,但内容过于肤浅,节拍不能呼应,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无法实现城市形象的有效传递[2]。
四、艺术设计视域下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要点
(一)空间规划景观设计
不同的城市空间规划项目,所适用的公共语言景观设计也不尽相同。优秀的城市空间设计应具有连续统一的界面,这能够使街道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让走在街道上的行人赏心悦目。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比例、色彩的搭配应自然且有层次感,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应具有不同的特征,随着人们的行走,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街道的景观连续、统一会让行人记忆犹新。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风貌,包括城市建筑、语言艺术等等。城市语言景观其实就是城市街头广告、店铺招牌、标识标志等,借此营造出一种城市文化格局,烘托当地文化氛围。以河南信阳城市宣传标语“豫风楚韵,红色信阳”为例,这个城市语言景观在音节上四字相对,声调上平仄相应,读起来悦耳和谐,更表现出了信阳的城市文化特点。在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工作中,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进行地域文化挖掘,收集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在吸收地域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潮流文化,通过借代、改造、创新等手法优化设计方案,让城市景观具有更强的视觉表现力和创新性。例如信阳地处淮河流域,其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环境丰富多样,地域文化特点鲜明,也出现过很多抗战英雄,将这些历史文化和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融合到城市景观建设当中,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城市语言景观特色。因此,在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时,要依托动态思维原则,强调某一部分的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情况,促进城市生态发展。
(二)革新語言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会给人对仗工整的第一印象,这也是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特点,通过不同信息的堆积形成个性化的文字展示。同近年来的“小清新”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语言景观设计艺术表现会有一种“累赘”的感觉,强调对于城市信息及内容的反复拼接,如文字、插画、历史等,将其进行交叠、碰撞,构建属于当地城市独有的艺术文化风格,这种现代化的艺术美感,实现了语言景观设计文化的独树一帜。从宏观上看,中国古典园林中多数由形式比较单一的建筑通过千变万化的组合来展现美感,景观的布局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灵活丰富的;从微观上看,可以在设计中添加纹饰等艺术符号元素,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达到虚实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体现的意境。如开封城市宣传语“一城宋韵,八朝开封”,其在音节上整齐平整,平仄和谐,强化了城市宣传均衡和谐的视听美感[3]。
抓住构成景观效果设计的每一个部分,尤其是对部分递进阶层的设计处理,使得作品中的一字一句都是独特而必要的,为城市语言景观作品赋予极强的生命力。在设计作品中融入艺术设计文化,能够使作品在衍生过程中逐渐升华出一种境界,帮助创作者与受众进行思想文化的传递,这便是意境。意境能够帮助艺术扩大其表达范围,在现实的基础上勾勒一定的虚幻色彩,将生活具象的物体客观地表现出来。从设计美学角度而言,意境是一种对艺术作品所要表达意义的审美情趣体现,是通过语言景观向人们传达地方特色。
(三)重视法规设计应用
在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内容制定详略不一,管辖范围相差较大。虽然有《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等多项有关公共语言景观设计的法规标准进行约束,但实际内容针对点重复过多,真正应用到实际中效果不明显。如郑州市内43路公交车的提示语翻译——“当心夹手”被翻译成“Caution,Risk of Punching Hands”,或者是“Warning Punching Hands”。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交通领域英文译写一本通》,其正确翻译应该为“Pinch Point Hazard/Keep Hands Clear/Watch Your Hands”。这种表述不明的公共语言景观,为城市文化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艺术设计视域下的城市语言景观设计,应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个统一的“最高上位老建筑规划”体系,强调政府的官方作用,编制出一部融合各项规划法规的全方面规划法律,并以此为唯一标准进行城市公共语言景观指导工作。以立法的形式,在艺术设计视域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标识规划、语言景观设置等方面的统一管理。针对部分地方语言景观设计方案法规与国家法规对同一项目的要求存在出入的情况,应根据实际城市发展条件,对相应法规进行调整。在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时,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决定公共语言标语质量,需要实行技术性规范与生态型规范的同步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标语中要彰显出“绿色城市”发展理念,做好将技术型语言景观与生态型语言景观的协调设计工作。保证各城市在进行语言景观设计任务的同时,探索生态公共语言景观设计设计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相关战略引导,实现技术衔接。政府要定期进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文化设计基础能力,保证绿色公共语言景观设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综上,艺术设计视域下进行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对于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意识到现代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规划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市公共语言景观设计。对于部分特殊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状况的公共语言景观设计条例。
参考文献:
[1]李稳敏,陈友艳.语言景观受众接受度调查分析:以西安市大雁塔景区英文公示语及609路公交英文站牌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學报,2020(10):21-26.
[2]李永斌.西藏文化的多元变迁研究:基于拉萨市语言景观的历时调查[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69.
[3]张晖,史轲.甘肃省5A级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研究:基于天水麦积山景区的实证调查[J].旅游研究,2020(5):27-41.
作者单位:
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