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雨猝然而来,我没拿伞,便用手遮着头往家跑。从街道旁店铺里透出的光,薄薄洒落在地上,印下湿黄的影迹。
经过朝阳路路口时,有两个水果摊儿还没收,靠右的一辆三轮车上,堆着满满的水果,每个水果上都套着淡粉图案的纸袋。车上竖着一张纸板,歪歪扭扭写着:丑柑,5元1斤。摊主就站在车后。
我喜欢吃丑桔,甜,水分足,水果店一斤卖过19元。这么便宜的价格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突然想起来,据说是因为越南丑柑的大量涌入。
我转身回到水果摊儿前,扒开纸袋看了下成色,还不错,拿起袋子就装,约莫有五六斤了,便催促摊主赶紧称秤,因为我怕淋雨,怕感冒,怕诱发咽炎,怕没日没夜地咳。此前,我并不曾十分注意摊主,只感觉她身材短小,脸色蜡黄。
29.5元,她報出价格。29元好了,我说。她不置可否。我从随身的小包掏出50元钱,忘记以何种形式给了她——递她手里,抑或放在了秤台上?她胸前斜跨个人造革包,她在里面翻了半天,又在上衣口袋里掏摸了一阵儿。她的动作看起来还算麻利,可就是没找到零钱。
雨丝微斜,不太大,可打在脸上手上还是凉凉的。等的过程中,看到旁边摊位的香蕉也不错。摊主是位老伯,正蹲着身子把一挂挂香蕉往纸箱里装,看样子要走。我过去边询价,边弯腰拿起一挂香蕉放在秤上。老人笑眯眯招呼我,很快称好后,装袋里让我提上。
卖丑桔的女人还在翻动着她的包,看情况实在不够,她便向卖香蕉的老伯换零钱。老伯用五枚硬币换了她一张5元纸币。我拿走旁边一张10元纸币付了香蕉款。雨丝在昏暗的光线里一闪一闪。
找我的钱还差11元。她又扒拉半天,才又找到了一张10元纸币。
我在秤盘上拿钱时,和她的手几乎碰到一块儿。才发现她的手那么小,就像小孩的手。也许是发育不良吧,人也长得矮。可又发现她的手不仅小,还很笨拙。卖香蕉老伯放在秤盘上的五枚硬币,她的手左一下,右一下,就是拿不起来。
我留了心定睛一看,她的两只手的八个手指齐刷刷断掉了,唯有两个大拇指剩下一个关节。
她,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身材干瘦得像一根柴,削瘦的肩更像片薄纸。黯淡无光的头发用橡皮筋扎成一束,拖在脑后。脸上毫无血色,五官挤在一起,满脸愁苦,好像她从来没有笑过。不像旁边卖香蕉的老伯,七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花白,却一说一笑,性格非常开朗。
她没有看我,最终用两个手掌夹起一枚枚硬币,装进口袋后,她拿出一块塑料布,看样子想把水果罩起来,我本能地帮她拉了几下。
你的手?我忍不住问。她抬头看看我,木然地点了下头。机床轧的。她说。工伤吗?单位还在吗?有补偿吗?我一连串问到。她只顾低着头,拿绳子捆扎着塑料布。见我还不走,她这才说,好多年了,十六岁时弄的,农村人,临时工。我还想说什么,她已把一块塑料布折成帽子状顶在头上,一只胳膊扶着车把,一只胳膊挽着车帮,她要收摊儿了。
雨珠细密,依旧落着。我提着水果往家走,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我停住脚,试着往回走了几步,我想回去问下她的家庭、孩子,还有收入。可没走几步,我又停了下来。我问自己到底是想干啥去,搜集写作素材吗?我想起波兰作家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的短篇小说《我的陌生朋友》,想起那个戴礼帽,披着黑色大氅,长着毛茸茸黑色尾巴的人……
于是,我站在街上,远远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那个身披白色塑料布呼啦啦迎风招展的背影。路上积满了雨水,不一会儿,就见她拐过路口,汇入了北京路的车河。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枯黄的落叶兀自翻飞着……
以后我每次经过那个路口,她好像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