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点 以文化人

2021-05-28 22:51谈军艳
考试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谈军艳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应当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和讲解课文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一、 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适当地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学生能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并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立德树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成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提高成绩为目标,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足,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学校在对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时采用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只强调文化知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这也导致语文教育工作出现偏差。在不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度改革,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当前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无法根据自身的理解学习语文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影响下,原本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样受到限制。教师以说教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知识内涵,学生虽然能够记住教师提到的每个观点,但是无法真正将知识践行于生活。

(二)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在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素材时,许多教师过分依赖于课本教材,只是对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忽略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虽然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审批后出版的,但是教程内容相对有限,无法完全满足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的情况下,语文教学活动难以实现与立德树人的效果。此外,

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忽略了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添加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这就导致语文课堂脱离现实生活,学生无法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评价未突出德育元素

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但是部分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没有将德育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学生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实施教学评价时,部分教师习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以考试结果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教师的评价标准影响下,学生错误地认为,小学语文学习只需要考取高分即可,对自身德育方面的发展重视不足。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因材施教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此外,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对教师协调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应当与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质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且构建小學语文德育课堂。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事物认知能力尚不成熟,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调整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施策略。低年段学生初次接触语文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愿意融入课堂并提高学习效率。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文化基础,在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引导,通过教学改革活动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能力,并且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了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内涵,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并从中挖掘适合学生的德育素材,并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前收集与德育情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并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片段,还是趣味的动画和漫画,这些都可以成为创设情境的有效材料。小学生主要凭借形象思维认知事物,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提前准备与“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相关的视频片段,当五位壮士被逼走投无路时,他们选择英勇就义,不给敌人留下拷问的机会。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学习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