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
终末期肾脏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约超过8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通过血液透析延长生存期,维持生命,但病死率仍高达25%[1]。疾病的困扰加上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医疗费用、依赖性治疗方式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压力,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2]。随着医学理念的发展、护理理念改变,临床工作的重点从症状缓解、维持生命延伸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医生和护士组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07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钙磷代谢、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7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52.39±6.75)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高血压肾6病,多囊肾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2~79岁,平均(52.90±7.31)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高血压肾7病,多囊肾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3个月以上;意识清晰。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肾移植手术史;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合并恶性肿瘤;病情危重。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注意事项、治疗目的等知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疏导不良心理,给予鼓励和支持。患者透析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指标,对症处理透析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采样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①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主管医生构成。其中科室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主要担任管理各个小组的工作。高年资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组织其他组内成员分管一组固定患者,并落实各项措施。②查房:责任小组对患者采取医护患三位一体查房,将患者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诊疗方案。③心理干预:主管护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心理评估,对于SAS>50分、SDS>53分的患者进行重点干预,必要时邀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干预每周进行1次。④健康宣教:了解患者对饮食、用药、血管通路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饮食、用药方面的健康宣教,讲解、示范血管通路的维护,确保患者掌握。⑤饮食指导:小组共同掌握患者的相关检验结果,向患者讲解分析检验结果。向患者讲解钙、磷、钾等矿物代谢对透析的影响,并指导患者根据钙磷代谢水平调整饮食。日常要维持血钙2~2.5 mmol/L。避免进食含无机磷的熟食、包装食品。饮食中选取含磷量低的食物。⑥信息沟通:小组构建交流平台,包括微信群、肾友会等,将健康资讯及时推送、分享给患者。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病情动态。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分享心得体会,加强沟通,增强信心。⑦追踪随访:小组成员追踪随访患者,收集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护理情况等相关信息,每周组织医护会议1次,汇报患者的情况。两组均护理2个月后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的钙磷水平。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前、护理后应用美国Zung氏设计的SAS量表及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其中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则表明焦虑、抑郁越严重。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1.3)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比较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两组血钙、血磷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钙磷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护理前后钙磷水平比较[(±s),mmol/L]
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血钙护理前 护理后血磷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4)对照组(n=53)t值P值2.47±0.20 2.45±0.22(2.25±0.15)*(2.39±0.17)*2.31±0.23 2.33±0.24(2.07±0.18)*(2.28±0.19)*0.492 0.624 4.519<0.001 0.440 0.661 5.871<0.001
护理后两组SAS、SDS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肾脏病生存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肾脏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肾脏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生存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4)对照组(n=53)t值P值60.92±7.32 61.77±6.04(39.65±5.39)*(47.92±6.63)*63.54±7.26 64.01±7.93(37.85±5.27)*(49.32±6.05)*52.38±5.79 53.06±6.12(75.23±8.96)*(62.07±7.21)*0.655 0.514 7.086<0.001 0.320 0.750 10.463<0.001 0.591 0.556 8.361<0.001
观察组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终末期肾脏疾病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可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及并发症[3]。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发生率高达66.11%,透析期间出现并发症也可影响患者透析的充分性[4]。此外,由于肾功能降低导致排尿减少、血液透析治疗不符合人正常的生理规律、患者饮食习惯普遍高钠等原因,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钙磷潴留明显,消除困难,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5-6]。因此,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不良的心理状态、透析相关并发症、钙磷潴留等问题亟待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传统的护理方法虽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但常医护分开,护士仅机械地执行医嘱,医护患三方即时沟通差,使诸多细节上的护理不到位,影响护理效果[7]。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了以责任护士执行医嘱、负责患者护理服务的传统模式,其通过构建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由医生和护士共同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去除了医、护分开的弊端。相关研究[8]显示,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实施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患者低血压、穿刺部位渗血、滤器凝血发生率分别为1.52%、0.51%、2.70%,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5.60%、8.60%、2.00%。另有研究[9]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实施医护患一体化联合"策划-实施-检查-措施”管理模式前,血钙浓度为(2.11±0.24)mmol/L,实施后下降至(2.02±0.26)mmol/L。同时,相关研究[10]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且由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2%,低于对照组的25.00%。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血钙、血磷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血钙、血磷分别为(2.25±0.15)、(2.07±0.18)mmol/L,低于对照组的(2.39±0.17)、(2.28±0.19)mmol/L(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肾脏病生存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为(75.23±8.96)分,高于对照组的(62.07±7.21)分(P<0.05);观察组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与上述报道结果类似。分析原因:①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原有的医生、护士分管患者的工作方式,构建了医护患3位一体的全新工作模式,利于医护患之间的即时沟通,及时调整对患者的诊疗护理计划,更利于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11-12]。②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共同协作,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士对护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护理质量[13-14]。③高质量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透析的充分性,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利于改善患者机体矿物质代谢及不良心理状态,防范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的生存质量[15-16]。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改善其钙磷代谢,减轻焦虑抑郁心里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