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华
(山东省水利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3)
乐陵市位于北纬37°26′~37°52′、东经117°21′~117°56′之间,属于山东省西北部。跃丰一干是跃丰河与漳卫新河之间乐西、乐北地区的重要灌排河道。从跃丰河向东,西起韩集经乔张李、张牌、邸家、王言、小史、小刘、张连吴在王斗枢村西与荣家沟汇合,向南至刘七、刘阁在药王庙东南入跃马河。全长约27.8 km,控制流域面积127 km2,设计排涝流量35.3 m3/s。跃丰一干及其支流经过多年运行,河道主要存在淤积严重、灌排能力下降、水质富营养化,岸坡残缺不全,冲滩、塌岸现象突出;建筑物老化严重甚至报废等问题,导致工程效果一年年减弱,内涝加剧,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跃丰一干及其支流经过多年运行,河道主要存在淤积严重、灌排能力下降、水质富营养化,岸坡残缺不全,冲滩、塌岸现象突出;建筑物老化严重甚至报废等问题。
(1)河道淤积严重、灌排能力下降
跃丰一干为灌排两用河道,经过多年的运行,淤积严重,使得农田灌溉和排水功能日渐退化[1-2]。现状河道平均淤深0.5 m~1.5 m,部分河道被全部堵塞,灌排水断面减少,河道功能几近丧失;河段堤岸残缺不全,导致工程效果一年年减弱,内涝加剧,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2)河道建筑物老化严重
主要河道上的建筑物大部分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标准低、质量差,经过多年的运用,跨河桥涵及涵闸垮塌破坏严重。大部分干支流与河流交叉处缺少控制性建筑物,一方面造成拉沟淤河,过流断面变窄变浅,排洪除涝标准下降,另一方面形成断堤,影响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3-4]。
(3)水环境功能退化
乐陵市位于李家岸灌区的最末端,旱、涝是乐陵主要灾害,尤其旱灾更为频繁。所属河道基本都是季节性河道,平时引用黄河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耗水量加大以及黄河水资源的减少,河道内水量急剧减少。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沿岸居民大量清理原有的森林植被,种植经济林,降低了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河流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为体现鲁中地区独有的水利特点,提出以“生机、安全、生态”为建设目标。更好服务于河道沿岸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综合治理,解决其突出问题——行洪不畅及水环境恶化。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基本达到河道畅通,河水清冽,沿岸绿化,景观美丽的综合治理目标。
(1)河畅。通过清淤清障,河道排洪除涝基本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道除涝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跃丰一干干支流达到“64雨型”除涝标准。
(2)水清。通过综合整治,改善水质,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要求。通过严加管理沿岸排污、乱到垃圾等,使河道水面保持清洁,并逐渐改善水质。
(3)岸绿。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堤岸、护坡综合治理,以达到岸坡没有破损、规范整齐,绿化状况良好,河道、滩地自然形态均受到保护,形成绿色长廊。
本项目区工程治理范围为跃丰一干0+000~12+000,河道整治长度12.0 km,本工程体系主要有:清淤清障工程、支流水系连通工程、岸坡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修复、景观建设、交叉建筑物等。
为满足河道防洪除涝及灌溉的需要,本次设计对跃丰一干按“64年雨型”除涝标准进行治理。
(1)干流自0+000~12+000段进行河道清淤扩挖,整治长度12.0 km;并对沿线垃圾、树根、阻水建筑物等进行清障治理。
(2)对4处支流进行清淤扩挖治理,加强水系沟通;并对沿线垃圾、树根、阻水建筑物等进行清障治理。
(3)岸坡整治险工段采取生态硬质护坡,共治理10处,共640 m。
(4)进行河岸绿化、种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设置景观休闲广场4处。完善配套干流及支流建筑物。其中改建生产桥3座,改建涵5座。
4.2.1 水力计算
(1)设计流量
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成果,跃丰一干除涝流量见表1。
表1 跃丰一干干流各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
(2)起始水位
根据《德州市跃马河下游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跃丰一干汇入跃马河处的断面桩号20+420,断面指标见表2。
表2 跃马河治理段断面设计要素表
除涝运用时,跃丰一干末端起始水位按德惠新河相应断面处的除涝水位确定,根据《德州市跃马河下游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经复核,确定除涝末端起始水位为7.88 m。
(3)糙率
根据规划内容,河槽断面规整,水流畅通、岸边为土质,河槽糙率取为0.03。
(4)建筑物壅水高度
本次干流主要跨河建筑物有:交通桥39座,节制闸3座。其中本项目区内干流跨河建筑物12座,节制闸1座。桥梁改建后壅水高度按0.01 m计,节制闸壅水高度按0.1计。(见表3)
表3 建筑物壅水高度成果表
4.2.2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
(1)河道纵断面设计
河底比降河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根据原设计指标确定河底比降,以及河道地形、地势确定。河底根据控制建筑物高程恢复原设计比降。本项目区跃丰一干治理平均比降为1/26800。
河底主要控制点高程根据原控制点设计指标确定,跃丰一干入跃马河处底高程为4.18 m。
(2)河道横断面设计
根据原河道设计底宽,本次设计河底底宽为6 m。
根据河道土质情况,经理论推算,其稳定边坡为1∶2~1∶2.5。从河道的实际情况以及测量资料分析看,除个别河段坍塌较严重外,大部分河段岸坡坡比为1∶2.0,基本趋于稳定,说明现状河道边坡基本上是合理的,故此次清淤疏浚边坡系数采用1∶2.0。
4.2.3 清障工程
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河道断面淤积严重,排涝断面狭窄,导致农田的灌溉能力、排水能力逐渐降低。现状河道平均淤深0.3 m~1.5 m,部分河道被全部堵塞,灌排水断面减少,导致工程效益逐渐减弱,内涝现象严重,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河道行洪。河道清障使河道恢复到设障前的原貌。清障工程的主要内容:清除项目区河道内的阻水构筑物,河道及岸坡废弃物、树木等。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小型)等,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质和提高排涝能力。科学控制河道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提高河道内水质。确保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物、土壤降碱等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本次对4处支流进行水系沟通清淤治理,共治理长度16.55 km。水系沟通治理情况表见表4。
表4 支流水系沟通治理情况表
(1)河道纵断面设计
1)河道纵比降
河底比降主要根据现状排涝运行状况,支流双向排涝,结合现状河道地形、地势确定采用平底设计,比降为0。
2)河底高程
河底高程根据现状淤积情况,以及河道断面除涝、灌溉要求确定。
(2)河道横断面设计
河槽治理以清淤疏浚为主,尽量不占用河道两岸土地,保留部分自然岸滩;治理断面需满足除涝及灌溉流量要求。
1)河底宽度
根据原河道设计底宽,本次支沟设计底宽为3.0 m~4.0 m。
2)边坡
河道的稳定边坡是1∶2.0~1∶2.5。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以及测量资料,大部分河段都基本趋于稳定,此次清淤疏浚边坡系数为1∶2.0。
为了改善鲁中地区中小河流现状,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采用清淤清障、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等措施加以改善。该流域治理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平原区河道水系连通情况,并结合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保证了河道恢复原有的生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