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

2021-05-28 10:09杜果刘扬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性实习生

杜果 刘扬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005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在临床中,诊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需要对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神经病力、发病机制、病因分型、预后评估、诊治指南等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这对于刚刚进入到临床的实习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创新和优化临床教学方法。治疗药物较多但无特效的手段。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寻找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尤其是探索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临床教学中利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提升实习生临床诊疗能力。下文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心脑血管科室中随机挑选2019 届实习生60 名,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在常规组中,有20 名男实习生,10 名女实习生,年龄段在22-24 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有20 名男实习生,10 名女实习生,年龄段在21-23 岁之间。两组实习生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为教学主体,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原则、预后评价等内容系统的讲解给学生。

研究组利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首先,把典型病理展示给学生,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对既往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典型病理进行研究,把患者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等进行联系,综合分析讲解,促使实习生可以深入掌握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紧接着,带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新入院的患者,指引实习生询问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并确定最佳治疗原则。其次,设置问题。带教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以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主,不需要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与参考文献回答问题。再次,实习生自我指导学习。带教教师可以把相关参考书、参考文献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回答问题,且制作幻灯片。最后,病例分析讨论,带教教师主持讨论,实习生分别放映幻灯片解答问题,其他实习生发表意见。针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最后带教教师总结分析。带教结束出科后,两组学生分别接受考核评价。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情况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影响判读、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病例鉴别诊断、病例治疗方案制定、预后预测这几项内容,每项满分是20 分。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情况比较(±s)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从影像判读、定位和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预后预测这几个层面来看,研究组实习生考核成绩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详见表1。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大医院应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尤其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临床专业实习生而言,更应积极参加岗前培训,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综合水平。这就要求各大医院应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尤其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临床专业实习生而言,更应积极参加岗前培训,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综合水平。

临床教学是巩固临床专业实习生理论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并总结讨论结果等教学流程,围绕某一学习专题或详细病历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实习生自主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教学是巩固临床专业实习生理论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并总结讨论结果等教学流程,围绕某一学习专题或详细病历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实习生自主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其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精髓在于发挥问题指导学习过程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在临床医学中,利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病例为导入,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可以促使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学习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研究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对其未来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为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利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缺血性实习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最牛实习生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