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宁
摘要:中小学数学课程是中国素质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中小学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具备影响学习者成长的作用。分析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由于推动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和整合性是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衔接教学已成为教师探究的重点问题。而中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是影响学习者成长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中小学学习者思维发展的诉求,整体规划数学知识体系,严密掌握知识结构的思维系统性和逻辑性,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推动学习者创新思维的成长。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实现小学到初中思维、心理和课程的过渡为目的。伴随教学难度的持续提高,教学内容呈现出抽象化的特征,因此,为解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教材设定,同时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习者形成解决不同问题的数学思维,推动学习者逻辑思维的形成,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中小学衔接教育之价值
实现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和课程设计的衔接是当前国家教育领域变革的关键内容,是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教学方案和课程的优化设计。以教学课程衔接为目的展开针对性教学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各阶段的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推动课程健全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建设活动中,以学习者思维发展的特征为参考,展开课程衔接的设计工作,能够直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目的在于推动学习者的全面成长,引导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教师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征为参考,展开教学实践,实现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创新课程内容,设计新式课程结构,能够优化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内容。
三、数学思维
以思维特征为参考分析数学思维,主要包括数学直觉思维、数学形象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三种形式。数学直觉思维是要求学习者凭借感受、领悟和观察等行为,根据自身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迅速评估某一现象的思维。数学形象思维是指学习者面对数学现象在实践、视觉、触觉、感觉和听觉等方面产生的印象,要求学习者根据对数学现象的表现或生动形象阐述数学知识的实质规律。数学逻辑思维是一种要求学习者以既定的数学语言为依据,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使用推断和概念等思维方式,阐明数学中的实质规律。
四、基于思维发展,探究数学衔接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计忽略学生思维的发展
分析当前教育现状,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教育设计中对学习者思维衔接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根据学习者不同阶段的思维变化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展开优化创新,是导致目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在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思维发展和课程教育观的重要性认知不够明确,数学教育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知识以外,其作用在于促进学习者全面成长,培养其逻辑思维,然而,教师开展课堂活动过度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对学习者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其教学方式考虑缺乏全面性,造成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无法提高。
(二)中小学衔接教学缺少总体规划
目前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某些矛盾,比如,一部分教师是认为教材中存在的某些重复内容阻碍教学进一步的提高,降低教学质量,一部分教师认为若要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应引导学习者重复探究初中教材中存在的旧知识。这一现状是当前提高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质量应解决的重点问题。造成初中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存在某些知识的缺失和重复现象,是因为不同阶段教材的编纂者不同,导致中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内容出现断层问题,阻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正常过渡,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阻碍学习者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关于衔接教学目的的掌握存在偏差
中小学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教师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应高度重视对重复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导学习者深度探究旧知识,深化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某些知识教学目标的认知不够明确,从而未能对这部分知识展开拓展、延伸和深化处理,无法有机结合数学思维和教学阶段的发展,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导致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产生连贯性交叉,对培养学习者数学思维产生严重阻碍。
五、基于思维发展,探究数学衔接教育路径
(一)衔接内容
分析中小学教学内容可知,方程的过渡、算术式到代数式的过渡和数的过渡,是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主要内容。
1.方程
方程是中小学数学共同探究的数学问题,但小学阶段以算术运算为主,解决思维各不相同,存在逆向和正向两种思维方式。而初中阶段的数学问题并不能简单的逆运算解决,需要学习方程的解决办法。但小学生在长期的数学知识探究中形成算术思维,难以有效掌握方程思想。以“百分數”为例,教师在税率、利率等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等方式融入方程解题的办法,引导学习者初步了解方程知识,建立方程意识,为在初中学习中深入探究方程知识奠定基础。
2.算式
小学数学教育的算式运算以简单的计算和列式为主,但初中数学的算式教学由简单的“算式运算”转换为“代数运算”,运算中会出现众多字母和符号,这要求在教育环节完成算式的过渡,要求学习者掌握代数运算的性质,明晰符号和字母对数的替代,帮助学习者实现思维从“算式”到“代数”的转换。以“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为例,其中的乘法交换律:a×b=b×a,初中教材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此展开初步延伸,使学习者认知到a和b在运算中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正数或者a的相反数,为学习者初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