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抒婷
不知不觉,距离我2017年高考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年。如今我也已经本科毕业,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那时的我还在为成绩焦虑,还在为能否进入心目中的理想院校而感叹。
但是步入大学之后,我才明白,中学时代不过是几十年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小阶段,高考也只是长长的人生溪流途经路上的一颗小鹅卵石。曾经的我们以为高考是一个莫大的考验,但是考过之后却觉得其不过如此,因为未来还有更多的考试等着我们。而且,高中还有老师带领着学,还有同学相互加油鼓劲,还有三年的时间为之准备,而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考试基本依靠自学,很难再有老师手把手地带着读书,很少能遇到那么热心的同学共同战斗,也很难再有这么长的时间来备战……
不是羡慕过去,而是觉得自己曾经为之焦躁的时间,其实是当时最好的时间。
2021年我大学毕业,虽然未来走向目前已渐渐明晰,但在半年前,我也因读研究生的事而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到法考证而无法真正进入法律职业的大门,害怕自己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后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看,多像高中时为高考焦虑的自己啊。
但是,怕什么呢?无非是高考的奋斗历程再经历一次,无非是等高考成绩时的纠结再经历一次,无非是为人生的好选择再欢呼雀跃一次——抓住现在,用努力去写就令自己满意的未来就行了。
高二的时候,我对学长学姐的逆袭经历很是崇拜,对他人的成功心驰神往。贺舒婷学姐在2003年写的《你凭什么上北大》,我打印下来贴在教室课桌上、家里墙壁上,并对此熟读于心。第一句“未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我郑重地抄写在了日记本扉页;“三个月,从200分到600分”的“鸡汤文”,我也没少看;上一届的学姐高考比模考高了100分去了北京大学的经历,我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这些辉煌故事,每听一次、每看一次,我都总会在心潮澎湃后落寞许久,然后望着自己不上不下的成绩发愁。
高三时,我把课桌上、墙壁上的打印纸撕了下来,也没再看那些“鸡汤文”,没再幻想未来。当时的我醒悟,空想无用,还不如低下头抓住现在的时光,认真读书。
后来,我也成了那个逆袭的学生。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你凭什么上北大》最吸引我的,其实不是第一句话,而是结束语——“但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尝试中获得的认知。”
现在距离2021年高考也不过百天,又一届学子将经历百日誓师,度过自己的十八岁成人礼。剩下的高中三个月,大多数人将经历四五次模考,但无论模考分数如何,请继续相信自己,因为不到高考,没有任何一个分数可以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如果觉得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努力导致成绩不拔尖,也请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高考。丹比薩·莫约在《援助的死亡》一书中写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相信,学习也是如此——要努力,比十年前都要好的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