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笔旧人
最近,电视剧《赘婿》的热度很高。《赘婿》设定的武朝虽然是架空虚构,但故事发生地江宁在历史上倒是个有名的城市,而且丝织业确实非常发达。
剧中的江宁,是今天的南京。西晋太康元年,朝廷在建邺县西南置临江县,第二年改称江宁县,取“江外无事、宁静于此”“江南安宁”之意。这便是南京旧称“江宁”二字的源头。
西晋以前,江东地区并没有织锦的传统,当时最为著名的还是来自四川的蜀锦。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北方门阀贵族大举南迁。跟随他们一并南迁抵达南京的,还有大量的丝织业工人。
东晋义熙十三年,東晋大将刘裕(刘宋开国皇帝)攻破后秦首都长安,将一批北方官营手工业中的熟练工人迁至建康(今南京),其中就有很多织锦工匠。同年,刘裕在建康南郊斗场寺设立了锦署,专门管理织锦行业。
锦署的成立,大大提升了江宁的丝织业水平。当时的江宁以生产丝、帛和带花纹的绸绢为特色。同时,还在秦锦和汉锦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织锦技术——云锦。云锦,顾名思义,因其美如云霞而得名。发展到元朝,云锦成为皇家服饰的专用衣料。云锦中的妆花匹缎,是中国古代丝织品中唯一一种只能由人工织成、现代机器无法替代的织物。
元、明、清三代,云锦基本只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披、嫔妃的丽装靓服等的制作,晚清后才逐渐流向民间。
明清两代政府都曾在南京设置织造署,所谓“江宁织造”,就是清朝在南京设置的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
光绪三十年,因国力衰退、物力艰难,江宁织造局被裁撤,曾经盛极一时的南京织造业就此衰落。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