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蝉花虫草的分离及基质栽培

2021-05-27 07:59饶雨欣郎茂荣江宏童小青王勇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目山虫草菌丝

饶雨欣,郎茂荣,江宏,童小青,王勇军*

(1.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杭州临安华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0)

蝉花虫草(Cordycepscicadae)又名蝉茸、虫花、蝉虫草、蝉茸菌,为蝉棒束孢菌真菌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菌虫复合体,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真菌。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螈,夜啼心悸;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在现代医学中,蝉花含有糖原、甘露醇、多种生物碱、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代谢调节、解热镇痛、镇静催眠、改善肾功能、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2]。蝉花虫草为世界性广布种,在我国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竹林等生境中[3]。蝉花虫草的寄主主要包括山蝉Cicadaeflammata、蟪姑Platypleurakaempferi、黑蚱Crytotympanapustulata、竹蝉Platylomiapieli等蝉科昆虫[4]。笔者在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区进行资源调查时发现,蝉花虫草广泛分布于竹林中,长期被当地竹农采收并作为药用真菌。本研究从天目山竹林土壤感染竹蝉中分离获得1株蝉花虫草菌株TM06,并进行了人工栽培探索,为蝉花虫草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蝉花虫草菌株

蝉花虫草分离物TM06采集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竹林(119°31′1″E 30°20′7″N)土壤感染的竹蝉。

1.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 g,水1 000 mL,pH 7.0,121 ℃灭菌30 min。

M1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30 g,K2HPO40.5 g,MgSO41 g,柠檬酸铵1 g,蛋白胨3 g,复合维生素B 150 mg,水1 000 mL,121 ℃灭菌30 min。

小麦基质培养基。每个玻璃培养瓶(5 cm×5 cm×10 cm)分别装入约25 g小麦和20 mL的M1液体培养基,添加不同量的蝉蛹粉,混匀后121 ℃灭菌30 min。

市售蝉蛹粉,过0.15 mm筛后备用。

1.2 方法

1.2.1 真菌的分离

用小铲子取露出蝉花的虫体,拭去黏附土壤,置于取样袋中,放入冰盒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纯化。用剪刀剪取蝉花组织,表面用75%酒精消毒10 s后,用无菌水进行冲洗2遍后,用镊子撕开表皮,取长、宽为1 mm大小的组织块,接种于PDA培养皿中,避光条件下24 ℃培养。待菌丝长出,用挑针挑取少量菌丝置于新鲜PDA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观察菌丝形态,获得纯培养物。

1.2.2 ITS-PCR及序列测定

采用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生工®,上海)进行真菌菌丝总DNA的提取,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 TCCGCTTATTGATATGC3′)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为94 ℃,5 min;94 ℃,45 s,55 ℃,45 s,72 ℃,1 min,30个循环;72 ℃,8 min。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双向测序,采用DNAMAN软件进行拼接。序列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采用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进行分析,自展数据(bootstrap)为1 000次[5]。

1.2.3 蝉花虫草的人工栽培

取在PDA培养基生长的蝉花虫草菌丝块,置于M1液体培养基中,160 r·min-1,22 ℃黑暗条件进行震荡培养,培养6 d,至菌丝小球长出,用小型搅拌器混匀后,吸取1 mL菌液添加至含有不同浓度蝉蛹粉的小麦基质培养基,黑暗条件22 ℃下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瓶,进行光照诱导(黑暗12 h/光照12 h),待生长成熟后,取子座组织进行称重。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v.19数据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蝉花虫草TM06的分离培养及人工基质栽培

采集的蝉花是由虫体和孢梗束两部分组成的生物体,寄生的蝉若虫较大,表面披覆着灰白或灰黄色的茸毛状菌被。蝉花子座一般单生、2个或多个,不分支,呈棒状、褐色;蝉花的孢梗束由蝉的前端长出,单生或丛生,上部反复分枝,分枝顶端膨大(图1中A)。蝉花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稀松,底部产红色色素,易形成孢子(图1中B)。

蝉花虫草TM06菌株在小麦基质培养基上培养将近10 d后,白色菌丝布满整个基质;15 d后,子座形成,有子实体长出,菌体颜色加深,呈淡黄色;40 d后,子实体生长茂密,高5~7 cm,直径1~3 mm,顶部有大量珊瑚状分支,子实体成熟(图1中C)。

图1 蝉花虫草TM06的分离(A和B)及基质栽培(C)

2.2 蝉花虫草TM06的ITS遗传系统分析

利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 扩增,获得蝉花虫草TM06的ITS部分序列,NCBI登录号为MW040504。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TM06与蝉花虫草QCS2007071701菌株和JGS2014061604菌株亲缘关系最近,构成1个分支(图2)。

图2 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2.3 添加不同浓度的蝉蛹粉对TM06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在小麦基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5%、10%和15%(重量百分比)的蝉蛹粉,测定蝉蛹粉对蝉花虫草TM06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由表1可知,小麦基质培养基中添加蝉蛹粉后,子实体干重明显提高。其中,添加5%的蝉蛹粉效果最佳,子实体每瓶平均干重达到11.61 g。同时发现,蝉蛹粉添加超过10%时,反而降低了子实体的产量。

表1 不同浓度蝉蛹粉对蝉花虫草TM06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虫草属真菌的资源挖掘和人工栽培,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对功能食品开发和野生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从浙江天目山竹林感染的蝉若虫上分离获得1株蝉花虫草TM06,采用小麦基质培养基完成了该菌株的人工栽培,并测定了蝉蛹粉对TM06菌株人工栽培下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浙江天目山竹林蝉花的菌种特性,并建立了人工栽培技术。蝉花虫草的药理成分及药效功能已取得重要进展[1,7-8],但不同来源、不同栽培方式的虫草,在药理成分及功效上可能存在差异[9]。下一步将围绕人工栽培的蝉花虫草的药理学成分及功效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天目山虫草菌丝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生态宝库天目山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