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园区带县域”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

2021-05-27 12:28陈一海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县域河南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陈一海

从豫西丘陵到豫东平原,从淮河之畔到黄河之滨,小麦、花生等粮食作物一片葱郁,它们是河南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省每年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0%。(资料图)

从豫西丘陵到豫东平原,从淮河之畔到黄河之滨,小麦、花生等粮食作物一片葱郁,它们是河南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省每年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0%。中原大地上的农产品加工业同样蒸蒸日上,多种产量居全国第一的加工农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火腿肠、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截至201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年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河南省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做出了独特的“河南贡献”。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下,河南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依然不高,农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水平、农产品竞争力还比较弱等阴影挥之不去。很大程度上,农业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河南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开放协同创新之路。”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说道。

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作用,深入探索园区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2021年3月26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河南省科技厅,会同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分别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以及辐射带动的新乡县、延津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以及辐射带动的郸城县、商水县、沈丘县签订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以下简称“100+N”体系)合作备忘录,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在河南正式落地。

开放协同创新之路怎么走?农村中心、河南省科技厅与各协作单位重点面向小麦优势产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催生县域发展新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辐射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推动河南农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由大到强”加速河南农业转型升级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同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对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霍金花在会议上说:“加入‘100+N’体系恰逢其时,有助于争取更多技术、人才、成果、金融等国家创新资源汇聚河南。要紧抓融入‘100+N’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融合产业发展,努力实践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为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提供示范和借鉴,加快推动河南从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型。”

发展动力大不大,关键在机制活不活。在推动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转型升级中,农村中心扮演着指导谋划的角色。注重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顶层设计,建立开放协同工作机制和有利于科技创新服务的体系及制度措施,引导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统筹相关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与河南各类创新主体对接。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成果、金融等创新要素集聚河南,推动了更多外部资源支持河南农业科技创新,逐步发挥河南在中部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梳理河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需求,整合省内研发资源,推动政策、项目、平台和资金等要素向各协作单位倾斜。(资料图)

创新组合拳增添主体活力

让创新要素流动起来,对于农业发展举足轻重。农村中心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建立协作机制,深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开放协同创新,创新链条融合,将涵盖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创新县(市)等河南协作单位纳入“100+N”体系。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挥协调推动作用。梳理河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需求,整合省内研发资源,推动政策、项目、平台和资金等要素向各协作单位倾斜;指导协作单位凝练论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计划;谋划建设重大创新基地,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创建工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拓屐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积极探索成果转化、科技下乡、人才下沉等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机制,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园区和基层一线。

河南协作单位发挥主体作用。创新主体(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地方政府部门(新乡市人民政府)、创新载体(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园区核心区和辐射区(新乡县、延津县和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聚焦农业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内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现有科技、人才、服务和平台优势,提升现有平台功能,积极创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平台、培养专业化创新团队和服务团队,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与园区开展协同攻关,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供给能力。新乡市人民政府充分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创新载体的支持力度,提升创新园区及辐射核心区农业整体创新能力;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动对接创新主体,加强项目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到园区落地,切实做好成果推广和转化,助推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新乡县、延津县和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则结合当地特点,主动对接园区管委会,以提升当地主导产业创新为突破口,从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上积极配合,确保成果落地落实,构建基层示范推广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

“园区带县域”构建基层示范推广体系

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表示,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同时也应该是人才大省、创新大省,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河南推动“100+N”体系建设,探索“园区带县域”创新发展的模式,是塑造河南“十四五”农业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的积极探索,是更好发挥园区辐射引领功能、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破题之策。

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农村中心把推动园区和县域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将在促进“十三五”专项成果转化、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社会资本要素导入基层创新、打造农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样板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邓小明强调,一方面,农村中心、河南省科技厅、地方政府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和县域集聚。另一方面,围绕联合开展园区县域战略研究、打造周口和新乡农业科技园区服务模式等方面,细化具体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辐射区的县级政府部门,主动对接园区管委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当地主导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农业示范体系,助推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其中,新乡县(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围绕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打造20万亩良种育繁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快中国农业科学院六个育种试验中心建设工作,统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丰源、德宏种业等创新要素,快速提升小麦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做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和心连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延津县(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食品加工基地和国家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找准延津乡村全面振兴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升级改造地方特色与农业主导产业;利用县域内鲁花粮油产业园、豫粮集团等农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代食品加工业;以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建设为抓手,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升级。

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借助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试验基地的科技创新优势,以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区种业优势,打造20万亩集科技研发、交易展示、生产加工、产业示范的种业全产业链集聚群。做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科技项目的创新工作,依托秋乐种业、先正达夏玉米研究中心、中农发小麦繁育基地、牧原集团种猪测定中心等种业企业,积极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中国种谷。依托猪八戒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农文旅产业营销基地、农业人才培育基地,推动平原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农业正锐意探索一条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实现从大到强再跨越。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县域河南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云南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