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依托科技园区破解“四大难”问题

2021-05-27 12:23陈一海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江市内江科技园区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陈一海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资中血橙得享此地肥沃的土壤矿质,仿佛仅需一把阳光和雨露,便可悄然成熟,出落得满树金黄。

坐落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内江市,降水丰富、光热充足,蜿蜒曲折的沱江穿行而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资中血橙得享此地肥沃的土壤矿质,仿佛仅需一缕阳光和雨露,便可悄然成熟,出落得满树金黄。

实际上,这片沐浴着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土地,常年阳光普照,冬暖夏热,不仅出产着一批品质好、甜度高、名声在外的果实,如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而且适宜动物生长,内江市摘得“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等“金字招牌”便是佐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家园区带动一片区域。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内江科技园区”)里处处都有科技元素,可谓“园在市县里、村在园区中,园中有科技、科技在园中”。近年来,内江市以内江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专家大院6个、各类现代农业园区99个,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内江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获批建设,2018年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建有全国最大血橙基地和无花果种植基地,以及包括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等16个科研平台。园区核心区科技贡献率达72.6%,展示新品种1000多个,以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然而,内江园区也曾面临着“四大难”: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2019年8月9日至10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以下简称“内江会议”)在内江市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与内江市人民政府签署《联合推进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备忘录》,标志着内江正式加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以下简称“100+N”体系)。

农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与内江市人民政府三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内江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探索新时期农业创新服务新模式,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把科技的旗帜插到乡村田野,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甜城韵味、大千精彩、一域丰沃”的幸福美丽乡村,让“100+N”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在内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农业科技创新“四大难”

园区建设的“四大难”不仅仅是存在于内江科技园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问题一度“交错纵横”。一是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在2019年开展的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园区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有的甚至没有设置独立运行的管委会。二是现有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部分园区不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尤其在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和社会投资政策方面,导致园区集聚人才、平台、资金、项目、成果等创新要素的能力不强。三是建设方向不明确。部分园区缺乏顶层设计规划,在选择主导产业上贪大求全,广而不精,在园区建设上停留在打造个别“亮点工程”,未能注重整体创新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破解以上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示范引领带动上狠下功夫。因此,农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实地调研、开展成果对接、组织交流研讨等形式,回应园区创新需求,促进与高校、院所、企业的交流合作,努力探索园区创新融合发展新模式。

“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即重点联系院所、高校、园区、示范县(市)、乡镇、村、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星创天地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各10个单位,与N个金融、智库、知识产权以及相关部委涉农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以国家科技计划为抓手,着力提升技术研发供给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在内江会议上强调:“着力探索科技有效供给、成果转化服务、园区提质增效、人才进乡入村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通过汇聚创新资源,使一颗颗创新的珍珠汇聚成一条条金灿灿的项链,形成以点带面、纵横贯穿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

据了解,“100+N”体系是农村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三农”工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这个纵横交织、有机联系、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将破解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的“四大难”问题。

“我们希望园区培养一大批‘园粉’创新创业,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邓小明说道。

将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纳入农村中心“100+N”体系布局,是围绕推动内江农业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内江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因此打造“升级版”。

内江医用小型猪产学研繁育基地

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朋友圈”

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逐渐串连,更多投资者被吸引到了创新链上来。

内江会议上,农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与内江市人民政府签署了《联合推进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备忘录》。在此后的一年多里,三方深入合作,着力破解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难点,探索形成园区发展新模式,让“100+N”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在内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100+N”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初步呈现系统引领、资源集聚、行业带动“三种效应”。

农村中心加强统筹指导,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化、示范、推广。根据园区创新需求,组织园区与科研院校、相关机构、专家人才对接,引导更多人才、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积聚。发挥“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加强园区人才培训,培育新型创新主体。选派园区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心交流学习,加强园区管理队伍建设。深入总结、凝练工作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四川省科技厅则加强协调服务,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主动开展创新服务,积极对接、回应园区创新需求,优先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开展创新服务。积极推动、支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地、转化、示范、推广。强化人才支撑和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园区创新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产、学、研、交流合作。

内江市政府加强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拓展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积极吸引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入驻园区,着力孵化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创新型企业,推动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完善工作机制,专人专班负责,专项经费支持,保障要素资源。出台专门政策,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政策落地生根,把园区打造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区”。

内江会议上,内江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江南大学等十余个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并瞄准内江创新需求达成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战略合作意向。与此同时,8家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奔赴内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与内江市有关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及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深加工、营养健康研究等多个方面,促进成果在内江园区转化落地,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首家试点园区获评优秀内江农科园做好“样板田”

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作用,深入探索园区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加速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江市按照科技部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明确各项协议的任务、目标、责任和要求,抓好落实,真正实现通过创新驱动引领内江发展,为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作出了内江贡献,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9年成为科技部农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全国首家试点园区。在科技部公布的2020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结果中,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评优秀,成为全国10家优秀园区之一。目前,园区已建成核心区1.6万亩、示范区35万亩、辐射区100万多亩。

近年来,内江科技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使命。园区相继建成匡廷云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等创新创业平台22个,实施科技项目94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461项,获授权专利94件,培育壮大地理标志产品18个。目前,核心区集聚企业达62家,其中龙头企业17家,孵化上市公司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0.4亿元。

下一步,内江科技园区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100+N”体系在园区彰显活力、结出硕果,建好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样板田,早日建成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乡村振兴先行区,努力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猜你喜欢
内江市内江科技园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云南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2013~2017年内江市大气降水变化趋势研究
我和爸爸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
内江市东兴区信用联社:官方微信平台助推金融发展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
共同推动内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