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林
团拜会,一种集体祝贺节日的礼仪形式,这个大家都清楚,不需赘言。北宋时候也有团拜会,不过人家不叫团拜会,叫正旦大朝会。这些事情,在宋代孟元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里,有详尽生动的描写:
正月初一一大早,皇帝端坐大庆殿,四位披盔戴甲的高大武士立于大殿四角,四个武士称之为“镇殿将军”。官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诸州进奏使,各执方物入献”。
这些人是各级官员和国内各界代表。
精彩且比较详尽的描述在各国使节身上:
大辽大使头戴金冠,金冠的后檐尖而长,如同大莲叶。大莲叶如何有尖而长的后檐,令今人颇费思量。接下来的描述是:“服窄紫袍,金蹀躞。”大辽使节穿紧身紫袍,腰里系着金腰带。副使也是金腰带,但穿的是汉服。大使觐见皇帝的时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则使用汉人礼义叩拜皇帝。
看了这一段描述,我们会感到很有意思,甚至挺可爱。大辽使节一正一副,参见宋朝皇帝的时候,正使穿辽服,行辽国礼,副使穿汉服,行汉人礼。这里面的意思大概是,既申明辽宋两国之间的平等地位,又充分显示两国之间兄弟般的友好关系。
接下来出场的是大夏国使节。正副使节“皆金冠短小样制,服绯窄袍,金蹀躞,吊敦,皆叉手展拜。”
这里解释两个词。吊敦,简单点说就是连袜裤,保暖性能好。
叉手展拜。叉手,即双手在胸前交叉的礼节,男女通用,最早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叉手是古代流行的礼节,当年柳宗元被贬官后发配广西,有诗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把世态炎凉描写得非常传神。
展拜,即跪地拜谒。
大辽国使节后面紧跟着高丽和南番交州使节,其“并如汉仪”。高丽大家都知道,那么南番交州在哪里呢?交州地盘其实挺大,包括现今广东广西大部,南至越南顺化,北至湖南南部。有人会问了,交州不是在西汉时期就属于中央政府管辖了吗?如何在北宋派出了使节?其实宋朝(含南北宋)并非大一统王朝,在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版图内,当时除了宋朝,还有辽、西夏、大理、吐蕃和西域诸国。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明白,那就是古代的国家观念跟当今差别很大,一些中央政府权力达不到的区域,如南番交州,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只是自行管理而已。
接下来是西域诸国。“于阗皆小金花粘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毡铜铎入贡。”
还有“三佛齐皆瘦脊缠头,绯衣上织成佛面”。三佛齐,是7-14世纪存在于巽他群岛的一个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起源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巨港,在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
“又有南蛮五姓番,皆椎髻乌毡,并如僧人礼拜,入见旋赐汉装锦袄之类。”
为什么拜见皇帝之后立刻赐给“汉装锦袄”之类呢?以笔者猜测,这些“南蛮五姓番”来自南方,估计衣衫单薄,甚至光脚丫穿草鞋也不一定,所以大宋皇帝即刻赐给“汉装锦袄”,充分显示了天朝大国的博爱之心。
此外还有真腊、大理、大石等国,“有时来朝贡”。就是说这些国家的使节不一定每年都来,但是“时来朝贡”,看来跟大宋朝的外交关系也相当不错。
作者还详细交代了这些使节居住的地方。大辽在都亭驿,夏国在都亭西驿,高丽在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回纥、于阗在礼宾院,诸番国在瞻云馆或怀远驿,住宿安排好了,至于这些宾馆是什么星级,有没有差别,我们就不清楚了,但是吃饭问题确实是区别对待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唯大辽、高丽,就馆赐宴。”这是不是说明在北宋时代,辽国和高丽国跟北宋特别交好,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呢?